本文作者:胡智斌;邹凤莲;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商场现代化》2008年32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渝水区姚圩镇外出务工农民对当地的经济影响的实地调研考察,认为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的"两栖性",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经济效应,并认为从长远而言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所产生的正面经济效应能否大于负面经济效应关键在于是否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论文正文预览】:目前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务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抽样调查表明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务工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在外务工农民达到9460万,2003年为1.1亿,而到2007年全国农民工人数接近2亿。大量农民工离土离乡外出务工对流入地的经济做出巨大贡献,那么它对流
【文章分类号】:F249.2;F124
【稿件关键词】: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两栖式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
【参考文献】:
- 胡智斌;范红忠;邹凤莲;;试论“两栖式”城市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J];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6期
- 池红;西南地区农民工对流出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 周大鸣;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比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 罗美雪;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以云霄县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 余根强;;河南省劳务输出回归人员问卷调查报告[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 孙朝阳;;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唐学玉;赵岚;;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研究——以苏北在城农民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 颜毓洁;王聪颖;;陕西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特征及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 吴克伟;;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基础[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 尉建文;张网成;;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 陈兆旺;;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理性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明娟;;农民工回流动因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太和、宿松的调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 梁丹;李剑力;;涉外劳务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因素与机制探索——基于河南新县的调查和实践[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 杨静慧;;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结构缺损现状解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4期
- 陈倩;;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迁移的理性归因[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林凯旋;袁奇峰;;劳务外流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初探——以河南驻马店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 李孜;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群体(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 高一飞;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的艾滋病风险与人口流动[D];中山大学;2008年
-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 王克亚;河南省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 金沙;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 张彦;诸城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 李璐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条件和意愿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 郑冬有;乡村精英的回归:乡治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 刘铁军;农民社会流动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辽宁建昌农村劳务输出为例[D];吉林大学;2004年
- 王云江;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李蓉;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 蔡静诚;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 张成玉;社会资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 佘平;农村流动人口的国民待遇与社会公正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 乔卫芳;支光辉;;农民外出务工对建设新农村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19期
- 詹玲;;农民工概念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17期
- 张领;赵光勇;;农民外出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 杨刘保;董巍;;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流动问题的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 彭连清;詹向阳;;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以珠三角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 史崴;;构建现代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基本途径[J];鄂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陈捷;;农民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邓秋香;;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 崔治龙;;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者素质是关键[J];发展;2006年02期
- 川妇宣;[N];中国妇女报;2006年
- 林凌;[N];光明日报;2006年
- 王广慧;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 胡智斌;邹凤莲;;“两栖式”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及政策建议——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为例[J];企业研究;2010年12期
- 胡智斌;;试述“两栖式”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及政策建议[J];新余高专学报;2010年05期
- 樊莉;农民外出务工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 林忠;闽东南乡村地区非农化进程及其机制探讨[J];福建地理;1997年02期
- 王先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帕累托效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 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05期
- 朱宇;城市化的二元分析框架与我国乡村城市化研究[J];人口研究;2001年02期
- 祁晓玲;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建设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 蔡昉;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 程道平,刘伟;人口压力评估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 朱英明,姚士谋;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02期
- 赵树凯;农民流动的自发机制初探[J];中国农村观察;1995年01期
- 农业部课题组;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05期
- 那俊生;吴昊;金惠新;;秦皇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 唐环;;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背景及转移方式[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 陈姗;琚晓星;;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面板数据检验[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杨风;;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J];兰州学刊;2011年06期
- 郭荣玉;;浅析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 陈发芝;李洁;马建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本障碍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周凌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以衡阳市为例[J];湘潮(下半月);2011年06期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部课题组;郑杨;刘明志;顾铭德;白当伟;王晟;傅勇;宋诚;;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判断、趋势及对策(二)[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7期
- 王波;;“民工荒”与“就业难”[J];中国市场;2011年29期
- 易远宏;;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比较与中国实践[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张兴修;;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 徐辉;黎东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邓大松;孟颖颖;;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政策回顾和阶段评述——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杨云善;黄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回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 廖淑凝;;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研究——基于军工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曾永寿;;中国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突破口和成本化解载体——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吴国玺;;大力发展小城市经济 全面提高小康水平[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 韦素琼;陈健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 吴庚秀 本报记者 金荣生;六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辽宁日报;2002年
- 尹永纯 刘乃山;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 王巧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何趋缓[N];中国信息报;2001年
- 李玲(作者单位:怀化市经济信息中心);关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N];湖南经济报;2004年
- 王占林;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N];吉林日报;2002年
- ;就业老“三碰头”遭遇新“三碰头”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突破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 孙志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良景可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 汪小勤 田振刚;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经济日报;2001年
- 记者 潘红;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见成效[N];大同日报;2005年
- 周天勇;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 马桂萍;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演进与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 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 王芳;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 郑红;“三农”问题人口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 邢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 王建军;教育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D];湖南大学;2003年
- 许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 林绍珍;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 王晶;既得利益者对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 董奋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 邵明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 兰荣禄;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新余市姚圩镇|浅析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为例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发表期刊期数】:《
商场现代化》2008年32期
【期刊简介】:《商场现代化》杂志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探讨国内外现代商业管理经验和介绍现代科技在商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刊发精选的国内外现代商业流通领域理论研究成果与现代贸易经济理论的科研论文。其严格化,标准化及权威性在......更多
商场现代化杂志社(
http://www.400qikan.com/qk/945/)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胡智斌;邹凤莲;
更多
行为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新余市姚圩镇|浅析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姚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994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新余市姚圩镇艾小龙 新余市姚圩镇新宋村 新余市姚圩镇姓氏 新余市姚圩镇龚海燕 新余姚圩镇的历史 新余市姚圩镇中元村委 新余市珠珊镇 新余姚圩镇小学 新余市观巢镇 新余市姚圩镇 黑河学院学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