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学生心理共同发展

时间:2017-02-13 01:53:54 来源:论文投稿

一、物质文化环境与学生心理发展

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环境的载体,是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因此,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是形成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重要条件。校园里,无论是位于墙壁上“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警句、随处可见的大型壁画和雕塑、内容丰富的展室、形式活泼的心理咨询室、青葱的花草树木,还是学校建筑物上镶嵌着的校魂、校风和校训文学等,优美的校园环境、方方面面的丰富含意,不但激励着同学们勤奋向上、爱家、爱校、爱祖国,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制度文化环境与学生心理发展

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因而,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必须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环境。一个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心理健康、富有创新意识的领导班子;一位追求至善教育、永远有梦想且富有开拓精神的校长;一大批钟情教育事业、把整个身心都献给学生的教师;一系列鼓励广大教师能够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与学生感情相容,鼓励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与人生的规章制度,都为形成良好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人才”为目的的育人观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精神文化环境与学生心理发展

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的“催化剂”。它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的群体思想意识、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树正气,倡导精神文明。弘扬正气,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抵制不良文化和思潮的侵蚀,理直气壮地高唱正气歌,义正词严地抨击假、恶、丑,使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二是多引导,消除不良行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经常发现“规章制度小册子、明令禁止木牌子、三令五申嘴皮子、我行我素老样子”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学校要求不严、约束不力、引导无方。学校教育离不开引导,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学生时期是行为方式急剧变化并逐渐定型的特殊时期,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不管不问固然是不对的,但遇事就罚款,以经济处罚代替教育更是错误的。我们要从教育入手,引导、示范、约束并重,提高道德认识,宣传礼仪风范,特别要激发他们自尊、自强、自觉、自信、自立、自爱的意识,使他们的心理、思想、品德在优良的校园环境中和谐发展。三是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是对专业教学的重要补充,而且更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健全人格。如通过征集以“八荣八耻”和“诚信、亲情、生存”为主要内容的三字经,会培养自尊、锻炼意志;参加“少先队活动”“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活动可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开展文体、文学、娱乐活动,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施展才华。四是全面育人,树立良好校风。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任何东西也不能像传统那样能巩固集体”。在学校里,这种传统就是校风。良好校风的形成需要学校师生的共同营造、长期培养。所以,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环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心、诚心、耐心、细心地去引导学生,把整颗心都献给年轻一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好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自理,在约束中学会自制,从而在学校中形成上下同心、人人上进、教学相长、全面育人的文化氛围。

总之,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成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很好地认识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王通 单位:山东济宁市高新区第五中学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校园文化与学生心理共同发展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142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农村教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当代经济》 《中国造纸学报》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芙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现代园艺》 《国际新闻界》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