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

时间:2017-02-13 07:25:07 来源:论文投稿

一、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现状

(一)旅游产业对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要求。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服务性和应用性特点,我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需求从业人员既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应是既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快速地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

(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模式的不足。

当前我国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要么以培养学历高、理论强的人才为目标,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就业要求;要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忽视理论基础的厚度,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生涯后劲不足。二是课程体系不科学,许多旅游本科专业由如地理、历史、园林等相关专业转向发展而来。师资缺乏、专业和学科建设滞后等造成课程体系有所偏颇,没有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设置,只突出原来专业的特长。另外,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基础到应用的顺序进行排列,构成封闭的顺三角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三是教学方法僵化,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教学力量薄弱,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四是师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别的专业转入,因此缺乏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更没有太多的旅游从业实践经验,导致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难以达到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目前,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实质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行业就业的要求。

(三)“产业计划”项目概述。

“产业计划”项目是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简称,其核心目标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于2010年申报并入选湖北省教育厅确立的第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计划人才培养项目。湖北民族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反映出坚持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宗旨,体现出学校在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上努力打破束缚,避免闭关自守,将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2]。“产业计划”是针对湖北省的战略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发展提出的改革方案,主要为湖北省相关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结合“产业计划”的要求和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产业计划”项目的具体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较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能够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实际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既要具有比技能型人才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又要具有比学术型人才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既要具备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胜任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

二、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CBE模式应用

(一)CBE模式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适用性。

虽然CBE模式最初是为了培养产业工人而创造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但它有许多优点是值得应用型本科教育借鉴的,不适合用来指导应用性不强的专业构建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业务及经营管理工作,具有典型的应用性特征,CBE教育模式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CBE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可以完全照搬其在外国流行的教育模式,应该借鉴CBE模式的精髓并结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本土化的要求,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从调整的视角研究CBE模式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二)CBE模式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路,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确定了“333模式”:三个层次的课程———包括核心层、支持层、基础层课程,三大教学模块———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模块,三大能力要求———包括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策划能力。为了达到应用CBE模式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于CBE模式的核心理念,围绕“产业计划”项目的服务湖北省产业发展的目标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实际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着重强调人才培养应以能力为中心,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具备就业的综合能力。2.改善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式是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体系设置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主要取决于其所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的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以旅游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3]。CBE模式要求以能力为本位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应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目标。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各层次各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核心层是培养职业能力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课程,但无本之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职业能力应构建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人文素质之上,支持层是奠定理论基础的课程,而基础层课程关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第一,三者的比例关系是课程体系设计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如果基础层和支持层的课程比例过大,就会走入传统培养模式的误区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其专业认同感,很难培养出职业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如果其比例过小,又可能产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的问题。第二,要考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如果必修课的比例过大,就会限制学生的选择面和自主学习;如果选修课的比例太大,又可能难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系统性。第三,要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计划”项目的目的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旅游业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支柱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实践职业能力较强的旅游人才,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较多,因此应按照重点旅游企业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群来培养学生针对性较强的职业能力,使课程体系结构能有效支撑知识结构体系,达到优化的目的[4]。“产业计划”项目设置了三个重点旅游企业的模块课程,每个模块由五门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以加强学生对重点旅游企业业务活动和职能活动的认知,提升其业务和经营管理能力。3.引导教学方式改革。要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仅有科学的课程体系远远不够,还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指改变师生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1)教学内容创新。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旅游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已经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教材和与时代脱节的案例,要根据旅游学科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2)教学手段创新。CBE模式强调能力本位,因此应引入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手段。除了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以外,还应建立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工作的环境和设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注入式为主,将学生视为单纯的知识接收者,缺乏师生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CBE模式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为解决传统的教学职业氛围不够、学生职业意识欠缺等问题,应将课程的部分任务延伸到企业实地教学和顶岗实习中:企业模块教学集中利用时间在企业轮转完成,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双师型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主要进行理论讲授,企业双师型教师主要负责实践部分的教学;顶岗实习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上完成,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双师型教师根据学生所在的岗位,确定他们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让学生依托职业分析,在学习中培养职业意识、锻炼职业能力的目标,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让专业教师带着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任务参加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督促教师转变观念,并将先进理念落实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避免教学与产业发展脱节;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共建人才资源库、实训基地等方式,引进和聘请数量充足的企业资深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以辅助理论教学和完成实践操作教学。5.塑造专业文化氛围。旅游管理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几乎每个进入旅游专业学习的学生都会听到教师讲“学旅游的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间还要知道空气”,其实说的是旅游人才应具有的底蕴,这个只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就要考虑如何塑造这样的专业文化氛围,包括专业意识培养、学习路径构建等。(1)专业意识培养。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是高等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专业意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意识越强,能力越强。旅游管理专业从学生入学起就应通过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认同和归属。主要方式有:专业教师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加强专业感知,到旅游企业参观强化职业意识,与学长交流增强专业归属感;成立旅游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塑造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与旅游专业关联密切的校园活动增加学生专业文化底蕴,这些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2)学习路径构建。CBE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除了课程体系范围内的教学以外,专业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构建自主的多元化学习路径,来弥补课程体系内教学的有限性。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专业视野;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旅游实践,增加旅游意识和专业情感等。6.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必须选择的一个途径。因此,校企合作不应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实习阶段,即将学生送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不予以指导也不进行评价反馈。这样的实习模式学生很难得到系统的培训,职业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效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就要求合作深入化,实现双赢,通过合作,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旅游人才。(1)联合开发课程。“产业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设置多门校企合作课程,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联合授课。如可以与旅游酒店合作开发“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学生在教室接受理论教学,到企业接受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和实操技能教学两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丰富的管理经验将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灵活的授课方式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2)共同开发教材。“产业计划”项目确定与企业联合开发以案例分析、工作流程或业务为主线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都需要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方提供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专业教师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让企业管理者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以增加教材的市场适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3)开展课题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应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应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样本和平台。教学与科研是相互助长的,这些研究成果会反映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4)提供管理咨询。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合作单位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成为企业管理的“智囊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这项工作,教师为企业进行管理培训,助力企业的发展;学生到旅游企业见习、实习,在此期间通过积极观察,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5)建立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基地,学生要在合作企业完成三大块内容的学习:专业认知、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可以深化在校期间获得的理论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这是学生进入从业环节的必经之路。7.构建评价反馈系统。CBE模式的特征之一是构建科学及时的评价反馈系统,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是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显现又分最终效果与阶段性效果[5]。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也要基于对这两类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阶段性效果应通过制定学期能力提升计划作为考核标准和依据,按照科学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组织计划实施,以取得预期效果,做好实施情况记载和总结分析。最终效果体现为学生毕业应持有“四证”,即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历证书,其中:学历和学位证书由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考核,符合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的予以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由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兴趣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考试获得,如导游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等;工作经历证书在学生实习结束时,根据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表现,由校企双方联合为学生颁发。虽然CBE模式有许多优点值得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改革借鉴,但它并非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所有环节,也不可以直接照搬使用。因为它提出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工人,所以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才有一定的适用性。我们在应用时也要注意下列事项:一是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虽然CBE模式并不排斥理论教学,但其主要采用模块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可能破坏旅游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防止知识体系的严重割裂。二是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形成关系更为直接,因此一些旅游管理专业过分强调实践教学,将实习时间过度延长,忽视了学生理论基础的奠定,使本科生与高职甚至是中职的学生比较起来没有明显的优势,缺乏职业发展的后续力量。三要考虑国情、业情和校情,)应结合我国经济形势、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的资源状况,应用CBE模式深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培养出旅游本土化人才。

作者:马晓红 张新平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236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家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集团经济研究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清华法治论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江苏煤炭》 《数学学报》 《农业与技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广播电视信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