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7-02-13 13:30:01 来源:论文投稿

一、关于生物经济内涵与特征的研究

(一)关于生物经济内涵的研究

1.概念的提出刘彦蕊指出,“生物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末。1999年美国提出了“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和生物基产品这两个概念。2005年欧盟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生物经济”这一概念(这一概念被简称为“生物经济”)。200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生物经济的概念作了阐释。其主要内容为,生物经济是经济运行的聚合体,用以描述在这样一个社会,通过生物产品和生物过程制造的潜在价值使命来为公民和国家赢得新的增长和福利效益[2]。刘长秋认为,生物经济的概念最早由博德加•汉德于1956年在《所有的珊瑚都是食草动物么》一文中提出,斯坦•戴维斯和克里斯托•迈耶等学者于2000年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3]。一些学者认为,生物经济的发展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基础,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技术产业基础之上的经济[4]。2005年9月14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上提出,要把发展生物经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5]。2.生物经济与生物技术的关系袁媛等人认为,生物经济就是以生物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在遵循自然规律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经过生产和加工等环节,最终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生物产品的经济活动[6]。刘清峰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为起点,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基础之上的经济[7]。王宏广认为,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技术基础之上,强调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的经济[8]。刘国涛以马克思主义自然力理论为指导来研究生物经济,认为生物经济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发展性的经济[9]。3.从经济形态层面看生物经济徐晓勇等人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起点,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基础之上的经济形态,是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10]。邓心安认为,生物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它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起点,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基础之上[11]。杨波等人认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起点,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基础之上,是继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之后出现的第五种经济形态[12]。张伟力等人认为,生物经济是用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转化生物物质和能量资源的物质生产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13]。

(二)关于生物经济特点的研究

1.从三个方面对生物经济的特点进行归纳王宏广认为,生物经济具有资源依赖性强、产品多样性强、技术通用性强的特点[8]。齐振宏等人认为,生物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技术依赖性强、关联性强、高收益伴随高风险[4]。楚宗岭等人认为,生物经济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发展领域涵盖广,二是以可持续为指向,三是以生物质资源为基础资源[14]。封展旗等人对生物经济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生物经济的生产要素是知识,生物经济的基础是知识产权,生物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15]。2.从四个方面对生物经济的特点进行归纳杨波等人认为,生物经济的特点有四个:第一,它不是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形式;第二,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有形财富和利润,而且还在于它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第三,它将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部门实现飞跃性发展;第四,它的发展将推动产业革命和经济结构调整,使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发生深刻变化,也将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规则[12]。赵曙明也对生物经济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他认为生物经济的特点是:以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以知识型员工为核心资源、社会责任问题较为突出[16]。3.从五个方面对生物经济的特点进行归纳刘清峰认为,生物经济具有资源依赖性强、产品多样性强、垄断性差、技术通用性强、投资风险和收益高等特点[17]。刘岩等人认为,生物经济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依赖性强、产品与产业多元化、市场容量大、商业价值高等特点[18]。杨国军等人认为,生物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度的资源依赖性、不竭的创新性、强大的渗透性、广泛的适用性以及代际可持续性[19]。李后卿把生物经济的特点概括为资源依赖性强、创新性强、渗透性强、通用性强、可持续性强[20]。

二、关于生物经济影响力的研究

(一)生物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1.着眼于发展战略的分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生物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程艳敏等人指出,美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2002年,美国决定把每年的4月21日至28日确定为“生物科技周”,并决定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微生物基因组计划”作为研究重点[21]。杨波等人指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生物经济的发展。比如,英国政府发布了《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预案和发展展望》报告,法国政府制定了《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印度政府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技术部”,新加坡政府提出要把该国建成全球“生命科学中心”,日本政府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构想,实施了以“新世纪染色体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新纪元工程”[12]。此外,德国政府将2001年命名为“生命科学年”,韩国政府把2001年确定为“生物产业元年”,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生物技术与产业联合会”,其目标是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生物产业优势,泰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8]。2.着眼于发展规模的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物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共有4416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公司达到641家。其中,美国有1444家生物技术公司,内有330家上市公司,欧洲有1815家生物技术公司,内有98家上市公司,亚太地区有685家生物技术公司,内有131家上市公司。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雇员达到183820人,比2003年增加了5%。其中,美国的雇员为137400人,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雇员总数的74.7%。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总收入为427亿美元,占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收入的78.26%。欧洲生物技术产业的总收入为77亿美元,占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收入的14%[21]。自2012年以来,全球生物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美国在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着眼于经济效益的分析2003年,美国的生物科技投资占该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2.5%。1998年美国生物技术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970亿美元,2000年达到4000亿美元,2003年接近9000亿美元[12]。欧盟在《2030年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生物经济,以应对能源、环境和社会挑战的构想。目前,欧盟在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其全部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已超过45%,生物经济领域的就业人数超过了52万,生产总值超过了2万亿欧元[19]。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逐步增加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计划五年后科研预算增加1倍,使科研预算的总额达到8800亿日元[10]。另外,印度、巴西、英国、法国等也都非常重视投资生物技术研发,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市场效率,以促进生物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美国注重提高生物经济的战略地位,英国重视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德国确定以基础研究为重点,法国注重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巴西注重以生物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日本提出以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立国,韩国倡导由政府主导生物产业发展[22]。

(二)生物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着眼于发展战略的分析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工作。2005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国务委员陈至立担任组长。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制定了《生物技术发展纲要》。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把生物产业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明确指出,生物产业应当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质能,要建立医药、重要动植物、工业微生物菌种等基因资源信息库,建设生物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生物育种研发、试验、检测及良种繁育基地,搭建生物制造应用示范平台[19]。刘清峰指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是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6个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其他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1%的DNA序列的测定任务。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10%以上的测序任务[1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指出,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战略,我们要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把我国建设成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力争到2020年,使生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新的科技革命,使我国的生物技术研发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在生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生物能源开发与生物多样化保护、中医药、生物安全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重点支持转基因技术、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等35类关键技术[23]。2.着眼于发展规模的分析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我国现有生物技术企业500多家,上市公司约100家左右,从业人员超过5万。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企业有200多家。我国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呈现大幅度增加的态势。仅就“863计划”中的现代生物产业来看,2003年年产值达到540亿元,2005年达到900亿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物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生物经济领域成为企业界投资的重点,为了协调产业发展,国家成立了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国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产品进出口等方面,给予生物技术企业大力支持[21]。3.着眼于经济效益的分析“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分4批建设了2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若干个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促进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的增加值将突破2万亿元,生物产业将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4]。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日趋成熟,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快速兴起,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突破了8000亿元,到2011年,生物产业总产值接近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生物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6万亿元[19]。

三、关于生物经济发展策略的研究

(一)政府层面

2005年,国务委员陈至立在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上,提出了应当把发展生物经济放在突出位置的思路。她指出,为了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制定专门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生物技术与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发展[25]。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上,提出了五项发展策略:其一,以政策与规划为基础,营造促进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二,以国家重大专项为龙头,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切实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三,以建设一流的研究基地为突破口,切实提高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其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五,大幅度增加投入,切实改善生物技术的投融资环境。为了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的发展,科技部还提出要采取十大具体行动。这十大具体行动分别是生命探索科技行动、生物医药科技行动、生物农业科技行动、生物工业科技行动、生物能源科技行动、生物环境科技行动、生物资源科技行动、生物安全科技行动、生物技术产业化科技行动、生物科技国际合作行动[26]。万钢在“2013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开幕式上,又一进步提出用以推动生物技术发展的四项措施:其一,加强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国家科技计划对生物技术的支持;其二,加强政策激励,进一步改善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其三,加强医疗资源的开放共享工作,实现生物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其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高素质、多层次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27]。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指出,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较好的研究基础、巨大市场的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府应当在医药、农业、工业、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具体发展措施主要有五条:其一,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生物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其二,鼓励企业和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凝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其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其四,建设生物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一批生物企业;其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生物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3]。

(二)学者层面

我国不少专家学者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了生物经济的发展策略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唐雯等人针对我国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如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给予生物产业政策支持;其二,应当建立生物学研究基地;其三,应当构建科学的生物产业结构;其四,应当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经济[24]。徐晓勇等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策略:其一,要明确生物经济的战略地位,将发展生物经济列入未来重要发展规划;其二,要设立高规格、全局性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其三,要加大对生物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其四,要逐步完善旨在保护和鼓励生物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其五,要建设有利于生物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10]。刘长秋针对当前我国生物安全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三项改进策略:其一,完善我国的生物安全法规体系,加快立法步伐,以适应规范和保障生物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二,不断强化对生物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使我国的生物经济实现健康发展;其三,加强针对生物安全的刑事立法工作,以便更有效地防范生物技术风险[28]。

四、科学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些专家学者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针对生物经济的内涵、特点、影响力以及发展策略作了有益的探索,这有利于我们把生物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要想使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明确如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明确生物经济时代与其他经济时代的关系

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从宏观上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问题。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必须有意识地呵护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也就是说,只有使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9]。表1列出了在不同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将生物经济时代与其他经济时代进行比较[30]。从表1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先是发生技术革命,随后发生产业革命,最后人类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转变的历程。20世纪初,电子管、晶体管的出现引发了信息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经济时代。1953年,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催生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之后,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遗传图谱相继绘制完成,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通过对这五个经济时代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生物经济时代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问题。这是我们把发展生物经济纳入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

(二)明确生物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生成与发展态势的关系

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从中观上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规律问题。产业发展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核心,正确认识生物经济发展初期产业生成与发展态势的关系,是科学认识未来生物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生物经济尚处在产业生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生物经济发展态势的研究明显不足,在政府部门中关注生物经济发展态势的领导也为数不多,人们对于生物经济未来的发展还没有一个整体构想。特别是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工作明显缺乏前瞻性。因此,现阶段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生物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生物经济的发展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概括地讲,研究应当涉及六个方面:一是基因技术。由于基因技术在生物工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基因技术革命成为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革命。在基因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领域所取得的革命性成果,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二是生物医药技术。它能够提高药品功效,实现医疗技术的革新,但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不均衡,具有生物研发实力的企业不是很多。三是农业生物技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品种和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四是生物能源。国家要求加大新一代生物液体燃料的开发力度,促进生物燃气和成型燃料的商业化应用,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壮大生物环保产业。五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主要包括有生物活性的人造关节、皮肤、骨骼等医用生物材料,以及用秸秆、玉米等生物材料制成的塑料、建筑材料等。我国在生物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六是生物神经系统、生物记忆系统、生物传感系统。有机的生物技术将与无机的硅、复合材料和纳米技术并存,数字、文字、声音和图像这四种信息将与嗅觉、味觉、触觉和直觉等重合,生物技术将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12]。我国在生物经济发展初期就应当未雨绸缪,积极出台生物产业保护政策。程恩富指出,“只有大力发展‘控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控品牌(尤其是世界名牌)、控股份’的三控型民族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及其产业链(如中海油、华为和海尔等),才能使我国掌握技术竞争的主动权”[31]。

(三)明确生物经济高端人才引进与本土培养的关系

把握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从微观上关注高端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问题。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端人才的重要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有两条路径:一是从国外引进人才。这是当前最时尚的做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高端人才被引进后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国内自主培养人才。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增设了生物经济专业,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生物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一些地方的领导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不重视,而是把目光瞄准国外,得了“国外人才引进依赖症”,长此以往,将可能从深层次上危及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战略。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在新常态下制定人才培养战略。该项工作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部门要进行顶层设计,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二是各地区要根据生物经济的特点,适度引进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并给予优厚待遇,以稳定这支队伍。三是高等院校要适度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增设生物经济专业,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合作基地,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四是国家要处理好人才引进与本土培养的关系,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与生物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国家、企业、中介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培养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作者:周肇光 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340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器官移植伦理论文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家教世界》 《人文地理》 《中国勘察设计》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广东林业科技》 《杭州农业与科技》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水电医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