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企业合作继续教育问题及策略

时间:2017-02-13 16:25:1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在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依托继续教育这个平台,高校和企业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校企合作成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在双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愈发明显。本文分析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继续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提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企业;继续教育;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①为了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高校和企业都经历了不同的转变,企业纷纷提高职工素质,高校则不断增强其继续教育职能。由此,高校与企业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以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实力提升为目的,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使得继续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1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共育人才的观念不强。高校对继续教育的开展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找不到切入点和落脚点,所以很多时候高校只能被动地等待企业上门,寻找合作的主动性不强。对于企业来讲,很多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不重视企业的职工培训。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本不关注职工在终身学习上的利益诉求。所以,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方面还未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共育人才的观念不强。(2)继续教育内容陈旧。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还没有专门为企业实际需求设计的教材,高校继续教育采用的多为本科专业使用的教材,因此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不一致,课程内容缺乏前沿性和实效性;由于课程不符合学员的需求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继续教育跟不上行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迟滞现象。(3)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高校继续教育面向的教育对象是企业的在职人员,这一人群具有流动性大、层次多、差异性明显等特点,有着不同于本科等其他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可是这一特殊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性比较明显,为的都是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但是从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无论从教育对象上,还是从教育教学方式上均不加区分”,②也就是说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既不能保证高校本身的特色,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4)“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目前,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培训,他们大多数不了解继续教育的特殊性,有的教师还是按照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员,完全不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使得很多学员对培训提不起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懂理论知识不懂实践操作,学员可能更想学到的是如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前沿性的技术知识和方法,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造成了企业学员期望与高校供给出现矛盾的局面。(5)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企业作为个体经济单位,在市场运行中要注重经济效率与效益”,③所以,回报多少是企业投入多少或者是否投入的前提条件。很多企业本身经营规模小、运营资金少,考虑到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率较低或者短期的回报较少甚至可能得不到回报,致使很多企业不愿承担培训的风险。另一方面,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也相对短缺,由于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上也有其利益诉求,所以就不得不测算开展继续教育的成本问题。此外,国家对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对高校和企业合作形成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作用。(6)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首先,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的开展。其次,教师是唯一直接参与到继续教育中与学员产生零距离互动的教育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员的培训效果,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已成为一种共识。再次,继续教育监督体系极不完善,教师应付了事、课堂混乱现象时有发生,培训的形式感较强。此外,高校在培训后期缺乏对企业的跟踪监控措施,企业也未能及时向高校提供反馈建议。最后,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存在较大问题,从对学员到教师再到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等都缺乏科学的考评措施,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更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

2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策略

2.1全面统筹完善继续教育管理

高校和企业要开展继续教育合作,明晰责权是重要保障。高校和企业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的目的虽然一致,权责却有所差异,如根据校企双方的优势,学校可以负责继续教育的理论培训任务,企业主要负责继续教育的实践培训任务,校企只有分工明确才能保证良好的继续教育合作效果。

2.2建立基于资源共享的校企共育人才机制

首先,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当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和储备先进人才是每个企业管理人都应该具有的意识,同样地,高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和企业都应该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提高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机制。其次,互通资讯及同享信息资源。校企之间沟通不畅,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被对方获知就会造成许多合作障碍,所以,在合作之前,双方要对彼此的需求做一个广泛的调研为合作打下基础。在合作伊始,双方要对彼此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的讨论,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合作过程中,要针对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通过教师、学生以及监督人员等了解、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调整。合作结束之后,双方要对合作进行整体的评估交流,为促进进一步的合作做准备。此外,沟通平台和沟通方式也要多样化、便捷化,例如网络平台、座谈会、跟踪调查等方式。再次,共用教学设施和共建实训基地。高校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特长,高校的培训基地在理论教学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企业的生产基地侧重在生产设备和实践环境上存在较大优势。在为企业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优秀人才这一共同目标驱动下,高校和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共享教学设施,这样不仅使得双方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避免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省双方的经费投入。最后,合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高校的教师大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上的素质却有所欠缺,而企业正相反,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恰好弥补了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不足,据此,高校和企业可以整合双方教师资源合力优化师资力量,通过发挥校企各自师资优势合理打造以高校理论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3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高校、企业、学员三方分担的经费保障制度。经费是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应本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职能重视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企业要强化人才培养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组织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鼓励职工单独进行企业安排之外的培训,这样企业培训经费短缺和员工继续教育的问题就都得到了解决。第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建立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高校在制定继续教育的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选用教材方面,应在调查企业生产实践需要的基础上高校和企业共同自主编订教材,更贴合实际的教材不仅能解决他们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此外,高校应加强对已有教师的技能培训,通过让他们深入企业学习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另外,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和选用更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互动交流、现场教学等方式。第三,构建“双管齐下”的监督体系。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培训开展过程中以及培训后期的效果都需要进行中长期的监控和跟踪调查。在培训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可以联合成立督查小组通过对教师、学生主观感受、课堂教学状态、管理人员等进行实时监督,校企也可以互派人员对双方的理论和实践基地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和更新教学策略。为了保证长久的合作,在培训结束之后,高校应该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到企业中考察培训的效果,分析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与企业交换意见,双方协商讨论解决的办法。第四,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学员、教师、管理人员等的考核来评价高校整个继续教育培训过程的实施效果。首先,对学员的考核可以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来完成,一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和在实践基地的操作考查给学员一个理论上的评定,二是通过培训后期到企业考察学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由企业结合高校给出的理论成绩做出最终的考核判定。其次,对教师的考核可以从科研、学员评教、课堂教学情况等方面展开。再次,对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考核,可以从高校和企业抽调部分专家对参与继续教育的计划、组织、监督等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量从多角度、全方位综合评价高校继续教育的效果。

作者:李永珍 石瑞祥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与企业合作继续教育问题及策略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387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长期投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山西统计》 《语言科学》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合肥学院学报》 《水运管理》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抗感染药学》 《电信建设》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土工基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