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下的国际传播话语博弈

时间:2017-02-13 20:18:26 来源:论文投稿

一、CNN偏见报道构建方式与逻辑

CNN[2]作为世界主流媒体中的重要一员,拥有广大的受众群及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在2013年4月以来我国的几次恐暴事件后,CNN都发表了带有明确立场的报道,对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极为不利,有失媒体公允。2013年10月31日,CNN发表的《金水桥事件:恐怖主义还是绝望的哭喊?》,[3]表达了对中国的质疑以及对恐怖势力的袒护:“我不得不质疑金水桥事件,究竟是有预谋的恐怖组织行为还是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国家大发展时期极端边缘化的情况下发出的绝望的哭喊?”CNN如此颠覆事实真相,而国外受众只接触到被展示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接纳了记者的观点,进入符合记者想象的媒介空间。同时,CNN借此报道,将一小撮恐怖极端分子针对无辜平民和游客的暴力恐怖行径同民族宗教问题挂钩,甚至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扩大和恶化了事件影响。另一方面,在CNN的报道中,常常出现不具代表性的采访。例如,在金水桥事件的报道中,援引了“世维会”的发言。“世维会”是在原有的“世维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民族代表大会”基础上改组构成的,二者都被中国政府认定为极端恐怖主义组织。CNN却引用该组织的报道,篇幅长达两段,从侧面表明了对其认可态度,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被误导。

二、CNN偏见报道的原因

CNN对中国暴恐事件进行偏见报道,具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存在意识形态偏见,主要是指政治意识形态。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必然是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并指导其行动。[4]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民主、宗教、人权等问题上,这也是美国媒体常常攻击中国的话题。其次,遏制中国以实现自身利益。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方面实力飞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际事件上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美国统治世界的障碍。“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都是美国给中国贴上的标签,企图通过控制舆论来联合打压中国。最后,CNN偏见报道是西方传媒政治化以及其是非评判双重标准的呈现。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总是坚定地代表着国家。针对不同国家的报道呈现不同的价值评判。对于自身与英法等国遭遇到的恐怖事件,美国会对恐怖主义提出强烈批判,甚至发动“正义”的战争;但对于中国的这些事件,则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中国政府的头上,漠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这种双重标准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立场与观点。

三、CNN偏见报道的应对战略

在传统媒体时代,曾出现“CNN现象”,即以CNN为代表的、以即时的电视转播和评论为特点的、几乎覆盖全球重要地区的国际新闻报道所造成的政策和舆论影响。[5]因此,应对CNN的偏见报道十分重要。首先,做好应对美国意识形态挑战的思想准备。美国意识形态带有抬高自我、贬低对手的内容特征和通过国家机器向大众强制推广的形式特征,成为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6]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国民教育,要实现反渗透。美国通过各种动画、影视剧、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来对中国的年轻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创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产品,并从政府层面进行支持。其次,要调整、完善我国涉疆策略。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地去共同构建。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主、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增进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第三,要提高国际新闻传播能力,完善对外传播机制。面对美国长期通过议程设置、议题设置来引导舆论,中国更应该争夺第一话语权,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时,中国媒体应当迅速并适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要注重发挥海外记者站及海外华文媒体的力量。通过地理接近的优势,在海外进行报道,让西方人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接近事件的真相,让其更公允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当前,国际关系日趋平民化、草根化。在这其中,媒体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主流媒体报道代表政府官方的声音,具有权威性;网络媒体消息代表民众志愿,具有接近性,两者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因此,面对CNN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带来的负面报道,我们应当及时加以反击,赢得话语权,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为中国各方面的良性发展建立良好的文化安全环境。

作者:高胤丰 邵琦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信息网络下的国际传播话语博弈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451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情感诉求广告 许昌学院学报版面费

相关论文

长沙市口腔医院

论文百科2017-02-28 15:38:09
相关学术期刊
《一重技术》 《金融法苑》 《农业科技通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公路交通科技》 《中华肿瘤杂志》 《地下工程与隧道》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