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生旅游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具有开发养生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分析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丰富的山地养生、水体养生、宗教文化养生、中医药文化养生等旅游资源,提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开发森林养生、温泉养生、洞穴养生、宗教文化养生、运动保健养生、新安医学养生等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并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以及“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人们的健康意识日渐增强,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养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养生旅游是一种以养生为目的特征,满足消费者追求身心放松、心态调整、康体健身、医疗护理要求的新型旅游形态[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七市,涵盖了整个皖南山区,以及皖西大别山区的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怡人,空气质量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具有发展养生旅游的独特优势。
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一)高品位的山地森林资源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山地森林非常丰富,特别是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四大名山最负盛名。黄山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世界级桂冠的景区,国家5A级旅游区。黄山是一座著名的花岗岩名山,集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雁荡的巧石、峨眉的清凉于一身。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历来被誉为黄山四绝[2]。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齐云山属低山型山岳风景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齐云山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又和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鹤鸣山齐名为中国四大道教圣地。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又名潜山、皖公山、万岁山等,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此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还有牯牛降、鹞落坪、清凉峰、浮山、妙道山、敬亭山等山岳型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二)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不但山岳型景观丰富,水体景区也丰富多样。湖泊有太平湖、升金湖、龙感湖、花亭湖等,风景河流有新安江、青弋江、秋浦河、皖河等,温泉有黄山温泉、香泉温泉、汤湾温泉等。太平湖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太平湖旅游资源丰富,湖光山色得天独厚,湖水清澈碧透,青山起伏连绵,岛屿散落如珠,被誉为“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湖”。以自然风光与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的新安江有“自然山水画廊”之称。被誉称为“吴楚第一泉”的汤湾温泉,在花亭湖的西北部,日出水1500吨,水温稳定在47.5℃,属偏硅酸锶高温矿泉水,含有偏硅酸、锶、氡、硒、锂和钾、钠、钙、镁及丰富的微量元素。洗浴之后,可达到消除疲劳、镇静安神、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对治疗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有效。此处自古就有“温泉润凝脂,浴汤赛华清”的赞誉。
(三)富有特色的溶洞资源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不但有奇峰秀水,还有异洞,特别是皖南山区北部低山丘陵带,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绚丽多姿。著名溶洞有贵池大王洞、广德太极洞以及石台蓬莱仙洞等。这些溶洞西连江西彭泽龙宫洞,东邻江苏宜兴诸洞,构成了我国长江下游喀斯特溶洞富集带[3]。南陵西山风景区、贵池齐山风景区更是以地表岩溶发育而构成岩溶地貌特色。
(四)享誉中外的宗教文化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历史悠久,享誉中外。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应化度生的道场,现存寺院90余座,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寺院9座,省级重点寺院30座,僧侣600余人,各种佛教文物2000余件,各类佛像1万余尊。齐云山道教源远流长,始于唐代,现有道观道房70余座,亭台楼阁遍布全山。此外安庆岳西司空山的二祖禅寺、潜山的三祖寺分别为禅宗二祖、三祖的道场,在弘扬禅宗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佛教、道教都主张修身养性,佛教和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养生长寿。
(五)独具魅力的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瑰宝――徽州文化和汉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昌盛不衰近千年,是我国传统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的中医学术流派。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自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学家543人,撰写、编辑了了460多部医学著作,为发展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安医学特别重视脾胃、肝肾和气血的调养,用药平正中和,主张“调补气血,固本培元”。
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
(一)森林养生旅游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山地原生态环境,以山林溪谷为生态本底,以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适居温度、山野菜、中草药等为养生原料,开展徒步登山、日光浴、雾浴、竹海浴、矿泉浴、生态食疗等项目,建设避暑山庄、酒店等配套设施,培育山林养生旅游精品。此外,皖南山区是我国难得的中草药动植物资源宝库,盛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天方雾里青等名茶以及茯苓、铜陵丹凤、贡菊、宣木瓜、潜厚朴、九华黄精、鹿茸、麝香等中药材,可以开发食疗养生旅游项目。
(二)温泉养生旅游
温泉度假是世界范围内健康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依托黄山温泉、马鞍山和县香泉温泉、安庆太湖的汤湾温泉等资源,以体验温泉文化为核心,开发天然温泉、富硒温泉、花草温泉、酒温泉等多样化产品,配备治疗设施及专业疗养师,建设集温泉浴汤、康复疗养、商务会议、水上游乐为一体的温泉养生度假区。
(三)洞穴养生旅游
洞穴一般四周封闭、洞厅宽敞、冬暖夏凉,具有丰富的空气负氧离子、微量元素和地下水资源。用溶洞特殊的环境,充分挖掘旅游洞穴内外潜在的一些特殊功能,如康体疗养、度假、探险等。选取一些远离地下水位及石钟乳发育较差的旱洞,如青莲洞、仙姑洞,开发洞穴温泉疗养、洞穴鱼疗、洞穴沉积矿物质泥浴、洞穴禅修等洞穴疗养产品,依据地势配套建设美食、娱乐、购物设施,将其打造成融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洞穴养生度假区,让感冒、鼻窦炎、哮喘、肺气肿等患者进行定点定时治疗[4]。
(四)宗教文化养生旅游
佛教是一种信奉出世哲学的宗教,讲究佛法、秉承佛性,佛法、佛性立意于自然。中唐以来风靡整个中国的禅宗,改写了佛教的人生哲学,佛教的人生哲学渐渐从禁欲苦行转向适意自然。道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观,讲究修身养性,通过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达到养生的目的。利用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禅宗圣地等开展宗教养生旅游,可以充分发掘宗教旅游资源,让游客游览宗教文化遗址,聆听宗教的养生讲座,做佛教、道教功课,进行禅修。
(五)运动保健养生旅游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运动保健养生游可开展的旅游项目有:一是登山。登山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压力,放松人体紧张情绪,改善身心状态。每年举办黄山国际旅游登山节、天柱山登山赛。二是天柱山气功养生。借问养生知何处,方家遥指天柱山,天柱养生功不但在国内,而且在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影响广泛。三是骑行和徒步,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黟县每年举行中国山地自行车越野锦标赛吸引了全国的专业和非专业的骑行爱好者。
(六)新安医学养生旅游
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保健体验基础上,结合观赏、品尝、休闲、游乐、避暑、避寒、康体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等目的的新兴旅游,具体包括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旅游、亚健康人群的养生康复旅游和患病人群的疗养旅游[5]。充分挖掘新安医学的养生理论,将养生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新安医学博物馆、新安医学文化养生旅游基地,开发特色医疗保健产品,开发除湿清热宴、养颜美肤宴、养生护肝宴、固本培元宴等养生药膳[6]。
三、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开发对策
(一)加大宣传,树立养生旅游品牌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山水风光、宗教文化和徽州文化闻名遐迩,但是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产品并不为外界所熟知。要想使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养生旅游得到发展,首先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在综合宣传、赴外参展、邀请来访、媒体推广和户外广告的基础上,重点在新媒体推广、节庆营销、直击营销、主题营销等营销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以后的宣传促销中,既要重视名山胜水古村的宣传促销,也要重视养生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以提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养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没有特色的旅游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根据不同区域特征,不同海拔高度,开发适合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养生旅游产品,可以推出森林养生、温泉养生、宗教养生、文化养生、富硒养生等旅游产品。同样是温泉养生旅游,要根据环境特性、温泉水质等发展背景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开发,突出特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培养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养生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创意策划、宣传营销、项目开发、养生主题酒店经营、康体疗养、养生文化等方面专业人才。有效整合和利用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池州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旅游教育资源,开展养生旅游规划、康体疗养、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养生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引进人才、组织现有员工进行培训等方式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拥有养生知识的专业的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队伍,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对游客的服务水平[7]。
参考文献:
[1]颜节礼.我国环境养生旅游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7-379.
[2]张光生.皖南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构想[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6):374-375、378.
[3]安徽省旅游局.安徽导游基础知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9.
[4]吴文智,庄志民.成熟型旅游洞穴持续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378-382.
[5]孙晓生,李亮.广东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构建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8):730-733.
[6]杨力民.国学旅游——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184-185.
[7]于春玲.蒙山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甘肃农业,2012,(19):60-61.
作者:夏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