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保险业的启迪(共2篇)

时间:2017-02-14 19:43:19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一、利率市场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保险业运行与利率密不可分,利率市场化会给中国保险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利率市场化会同时影响产险公司与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此外,利率市场化还会影响寿险公司的负债业务。所以总体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的影响要大于对产险业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了人身险费率改革。利率是厘定金融产品价格的参照基准,是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重要体现。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不仅仅只涉及存款与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而且还涉及其他金融产品的市场化。在利率价格体系里,各类金融产品价格相互影响,反映了各类金融业务平衡与博弈的关系。人身险费率是金融市场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2013年8月,保监会也正式启动了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新政策放开了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和市场,将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保险业放开预定利率,是保险业顺应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实际上是让保险产品价格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利用预定利率杠杆调节保险供需关系、是利率市场化在保险业的具体实践。

(二)利率市场化对寿险负债的影响。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与预定利率放开,寿险公司将会开发更多质优价廉的寿险产品,使客户享受到预定利率升高带来的实惠,同时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激励寿险公司更加关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激发保险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会进一步推升保险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居民储蓄资源的争夺将更为激烈,不得不高息揽储,从而推动存款利率显著上升,进而使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寿险公司不仅与银行争夺储蓄资源的难度更大,而且还面临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分流保费的压力,寿险公司在竞争压力下不得不向保户承诺更高的预定利率,造成负债成本上升。

(三)利率市场化对保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如前所述,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带动整体利率水平上行,保险机构对利率品种的新增投资,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此外,信用资产对于利率和信用风险的敏感度也将提升,这为保险资金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提供了可能。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竞争压力下,寿险公司有很强的动力去投资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从美、日、韩等国利率市场化后保险资产配置变化来看,短期内保险公司均增加了低等级信用债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2012年颁布的保险资产管理“新政”为保险资金投资“松绑”,随着投资渠道的拓宽,保险机构将倾向于把资金更多配置于收益相对更高的资产,这对保险机构的投资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利率市场化对偿付能力的影响。三中全会决定第十二条讲到完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竞争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国债收益率曲线对保险公司精算假设、资产认可标准、估值三个方面的影响需要重视。第一,精算收益率假设依赖于国债收益率曲线,很多分析师用精算假设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比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保险业的盈利和资本测定与计量。第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中的资产认可标准与国债收益率曲线关联性强。第三,现在债券类资产基本按十年期国债利率平均值作为估值基础,利率市场化会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发生变化,对保险公司的资产估值带来影响。

二、保险机构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最后,我简要谈谈保险机构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我认为,重点是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规模与利润的关系。利率市场化与预定利率放开后,寿险公司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很可能对负债成本形成倒逼。对此,寿险公司应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树立价值经营和永续经营的理念,坚决杜绝不计成本的规模扩张行为,以避免出现利差损。另外一个是风险防范与提高投资收益的关系。利率市场化以后,保险资金可投资品种增加,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机会也增加。但高收益总是伴随高风险,鉴于保险资金特性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有规律,保险机构需要切实加强投资管理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在保证投资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作者:周立群 单位: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宏观经济形势

在一些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的西方国家,其在利率化改革的进程中,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改革走势。所以,在宏观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容易取得成功。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状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是巨大,这主要是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让政府管理者难以掌控。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是欧洲发达国家。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渐进模式;二是激进模式。如何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改革模式,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所以,我国在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应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

二、新时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

1.构建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维护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得知,构建宏观经济的良好形势是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础。基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而且有助于为利率市场化提供所需的基础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股脑地想做就做,而应该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各要素平稳状态下开展,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社会发展带来过激的负面影响。例如,我国近五年的经济增长都在9个百分点,而CPI也在6.5%的增长情形下出现下坡,而2013年的6月份市场利率值为正。此外,我国当期的金融监督体系在不断地健全、体制在不断地优化,等等,这些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良好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提高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率。

2.处理好各方敏感问题,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体系。就当前的金融市场而言,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影响。所以,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如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所以,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切实健全当前的市场退出机制、存款保险机制。并且,重视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冲击,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银行,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严重的金融风险。因此,处理好各方敏感关系,尤其是处理好金融安全体系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形成两者良好的兼容。此外,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体系,发挥好安全体系对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等的防范,以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金融的稳定性。

3.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涉及多方因素的考虑,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中市场竞争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应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同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降低、民间资本的引导和规范,等等,都是当前需要稳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平稳推进,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规避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4.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面对企业、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需求关系,应不断地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促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并逐渐完善。银行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应确保利率对金融市场运行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对于经济市场供需关系的反映,便于创建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在于如何更好地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为主体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5.完善利率指标体系,引导日常市场利率的变化。在过去,我国主要基于存贷款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实现政策指标利率的功能构成。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2012年开始允许利率浮动,这种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基准利率波动的范围,意味着基准利率的影响力正一步步在削减,甚至在将来有可能会消失。所以,央行如何更好地引导日常市场利率变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来看,其央行多是选择2周以内的利率作为政策目标的利率。这对于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应认识自身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利率通道,确保在利率市场化中银行业的平稳。对此,近期央行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Prime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仍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但是,我国金融监督体系正逐步完善、体制不断健全,这些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我西藏职称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更加稳妥地推进,为我国培育更加高水平的金融市场,促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作者:贺绪红 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利率市场化对保险业的启迪(共2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846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会计职业道德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兰州商学院学报》 《领导文萃》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大众汽车》 《湘潭大学学报》 《中国文化研究》 《企业导报》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微电子学》 《电气开关》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