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斜面的定义
斜面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一般指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把重物沿斜面上拉时所用的力比把重物直接竖直提升时所用的力要小。”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省力但是费距离。在景观中,不同形式的斜面构成可反映不同的空间性格。
二、几何构成之于现代景观设计
人类对几何构成形式的认识自古有之,近代开始被研究重视。以“荷兰风格派”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为代表的艺术家,强调规律对个人化的超越,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而追求纯粹的抽象几何美,后经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运动的推动,形成了设计中比较稳定的几何形态语义符号,对后来包括景观设计在内的诸多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古典园林,发端于20世纪初的欧洲现代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风格、手法上日趋多元化,设计的形式不拘一格。在空间构成方面,“一般看不到正常意义上的建筑物,但却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类似建筑空间感的存在,这说明建筑空间的构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观设计之中……”。原本集中、凸显的园林建筑被解构为简单或复杂的几何构成分散在场所空间中,开始趋向隐喻化和抽象化。最简单的形式却因其与自然形态的对立和纯粹性,带给人心灵的触动。斜面构成属于几何构成的一种。在传统园林中,斜面构成多作为景观的局部来呈现,如亭子的顶、台阶或坡道等。在现代景观中,斜面却越来越多的以纯几何构筑出现。这反映出了随时代的发展,人的审美关注点已从外在美和具象美,开始更多转向简约的抽象美。
三、斜面的构成要素及其主要造型形式
斜面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角落,但在人类社会中,最初出现在高台或建筑中。这类建筑寻求与“天神”的无限接近,集中反映了人类历史早期的哲学观和世界观。中国古代建造沙丘苑台、章华台的扣斗形态、古埃及金字塔石砌斜面的不断收分集中,均表现出对天神的向往和敬畏。随着历史的发展,斜面构成主要运用于建筑形体、屋顶及主要构件中,体现了一种动势,满足了工程的稳定性和人们审美需要。从构成来讲,斜面主要分为指可以被人直接感受到的,以实体直接表现出来的“实斜面”和因一系列非斜面的物体形态所抽象出的“虚斜面”。前者如金字塔、坡屋面等,后者如连续的台阶、山坡的植被等。根据其在自然中的构造形式,又可分为直线斜面、曲线斜面和虚斜面,反映出不同的性格。其中,直线斜面的线条硬朗挺拔,带有刚直,明确的性格特征;曲线斜面线条流畅,浪漫、活泼;虚斜面,则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体现斜面构成形式的现代景观元素
1.植被地形
作为一个大尺度景观,户外斜面构成地形的创作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地景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者将地形以多面构成的形式加以重新塑造,力图创造不同于传统缓坡、护坡或土丘造型的新型景观形式。由于此类景观对结构的特殊要求,多与地景建筑结合设计,达到了对自然山体或地形形象的高度抽象和隐喻,实现了景观性与功能性的结合。
2.景观构筑
现代景观中的景观设施较传统园林建筑更加灵活、分散。现代景观构筑可以不像建筑一样对空间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定,而是以更灵活多变的形式出现在景观空间中。在点景及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达到言未尽而意已至的效果。斜面在景观构筑中主要作为构筑或凉亭的顶或支撑框架等。
3.活动场地
人为制造出的起伏地形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应用于活动场地或儿童乐园,常通过建立一个起伏的三维地形,结合靓丽的色彩和线条,创造出“有趣、惊险刺激”的活动空间。颠覆了传统的活动场地设计形式,增添了场地的趣味性,激发了人的运动欲望。
五、现代景观设计中斜面构成的性格表达
1.斜面构成的尺度划分
根据在景观中的尺度及效果,斜面构成大致可以划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大尺度主要针对景观规划层面,由于这一层面的设计对象体量和规模巨大,实施可行性不高,因此以下主要讨论城市中中小尺度规模的斜面构成景观。
2.斜面构成的景观性格
景观性格是指景观本身在观赏者心理体验中的投射,不同的景观材质、构成、风格、尺度等要素可使观赏者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在实际案例中,斜面构成景观通过以上要素的不同进行搭配与组合。可以表达的景观性格有以下五种:(1)现代与个性斜面构成形式源于与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思想向设计界的渗透,其打破了传统设计思维的模式,与古典主义设计模式相分离,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特征。斜面构成常结合流动的线性与形体组织空间,满足了现代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群对凸显个性的需要。(2)亲切与随性路易斯沙利文曾提倡将人的体验和在空间中的活动规律看做设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将人的活动规律作为重要的设计考虑要素。斜面建立的穿插性的联系空间,模糊了两个平面之间的界限,并衍生为不同空间的自然延伸,打破了传统景观中暗藏的秩序、等级的思想以及空间隔离,符合当代设计中对亲切与随性的追求,拉近了人与人、人与活动之间的距离。(3)时尚与实用不同的阶层和使用人群对于景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使用要求,斜面构成形式的自由组合可衍生出艺术感的形态和多种使用功能。相比传统园林,更能表达不拘于形式的功能实用性。也因其外形的艺术感,契合了当代人群对审美的要求。(4)创意与包容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与包容的景观,斜面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反映出了园林设计师对设计创新脉搏的独到把握,其可由简单的几何构成形式变化并组合出丰富多变的景观形式。反映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则给人以极具创意感的启迪,展现出了当代社会对新创意和新文化的包容。(5)活泼与趣味除了直线斜面形式的景观,以曲线斜面和虚斜面构成形式为母题而设计的景观可以产生活泼、有趣、浪漫、天真或热烈的性格,该手法常被运用在游乐空间或儿童乐园的梯、座椅、构筑物及嬉戏场地中。不仅满足了儿童及年轻人喜好活泼的天性,也因其趣味性利于激发成人的童心及运动嬉戏的欲望,为公共空间增添了青春趣味的气息。
六、现代景观创作案例解析
近几年来,受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涌现出了不少斜面构成形式景观的成功作品及案例。以下主要从斜面构成景观的性格表现的角度,对代表性案例进行了分析。
1.创意与包容——上海公共地毯Kik公园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面对这块大学创意区入口的罅隙空间,从公共活动空间中的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入手,设想出了一个翻折的户外木质地板体系,以满足公共场地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功能,如休憩、休闲、运动及广告等。在项目中,地板的设计弃用了水平铺设的惯用思维,而以折角、变形、竖向对比等形式出现。通过这种理念的实践,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可以容纳多种活动的现代公共空间。加强了整个景观的雕塑感,呼应了“创意”的主题。
2.时尚与实用——珠江啤酒厂滨水景观
珠江啤酒厂位于广州市海心沙对面,滨临珠江,作为珠江沿岸的地标式景观来打造。设计师为满足上位规划,考虑到洪水位,利用沿江竖向上的高差,设计了半下沉式建筑。建筑以外部分结合河堤利用斜面草坡绿化来处理高差,并留足滨水休闲空间,并与地面铺装形式相统一。满足了人们欣赏江景和娱乐休闲的需要,呼应了滨水休闲空间的时尚要求和场所精神。
3.亲切与随性——澳大利亚717景观
该项目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717伯克街人流交织的商业空间,设计摒弃了常规做法,采用斜面的设计方式,营造出了多功能的斜面景观,使其具有座凳、种植池等功能,也为游人增加了多种行为的选择。这种处理方式模糊了竖向景观与地面铺装之间的关系,使得二者趋于一体。突出的座凳及种植池来自地面铺装的形变,巧妙得构成暗含张力,形成了雕塑感。凹入的斜坡平台成了休息座凳,高地面的平台部分也可覆土种植,整体风格随性亲切。
4.现代与个性——江西南昌利玛窦广场
利玛窦广场位于南昌赣江沿岸。设计中,设计师运用了斜指赣江,通过伸向天空的断桥和的“破土而出”的小坐凳斜面构成来表达当代与历史的时空衔接感。其中,断桥从地面斜刺出直指天空,游人顺着断桥拾级而上,在最高点凭栏遥望蓝天和赣江。另外,看似设计师漫不经心随意散置在地上的数个小石凳设计却一反常规,一端从地面斜伸出,升至人体坐姿高度收为水平座椅,吸引游客沿斜面走上座椅。沿斜面行走带来的运动升腾感与高度带来的视域变化,催化出欢愉的体验,思考的高度也由“当下”升华为“历史”,使整个广场成为了赣江沿岸独具个性的休闲空间。
5.活泼与趣味——“安全地带”弹性斜坡
该项目用地为矩形,仅为200余m2,项目力图打造出一处亲近自然的趣味休闲空间。设计在保留林地的基础上,模拟出高低起伏的丘陵式缓坡地形空间,并附着由废轮胎、费鞋底以及废旧陶瓷加工合成的弹性“地毯”,实现了废旧材料的重生。人走在其间,可坐、可躺、可嬉闹,颇具新奇与刺激意味。起伏的地表同时被视觉鲜艳的颜色所覆盖,实现了复合型的嬉戏感官体验。
七、斜面构成之情理结合的现代景观创作观
由以上可以总结出,斜面构成形式的景观设计是一种情理结合的创作,其创作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设计思想上,要以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宽广的知识面为基础,辅以对近现代设计领域的各种思潮的深入理解。以创新性的思维,在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中提炼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理论、新途径。将斜面构成的形式化、新时代审美的特殊化与使用功能的包容化融为一体,发掘出突破传统景观的表现方法与形式。在创作心智上,讲究情感与理智充分结合。景观设计同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一样,也是一种高情感的理性活动,斜面构成正是在设计师开放型的感性思维过程中进行的理性探索。在整个设计思考过程中,设计者灵感的火花都要经过理性思维的过滤。在创作手法上,在认真透彻的场所环境要素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斜面形式来表达适合特定场所的特殊情感和空间要求,顺应时代审美,满足各类现代空间的多元化功能,最终实现情理合一的景观设计目标。
八、核心期刊结语
我国GDP增速在2012年放缓之后,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园林景观事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在风格的包容性越来越强的今天,景观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景观发展的趋势。当代景观设计师应满足时代需求,突破传统设计思想束缚,寻求更多创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作者:李宝勇 古新仁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 小木虫 urban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