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非常重视国民音乐素质的培养,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来说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我国音乐的教育理念形成过程中,俄罗斯音乐的教育更是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与创新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音乐教育
引言
如今,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师资紧缺、素质偏低、教学设备简陋等。建国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主要受俄罗斯的影响。本文将从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下手,浅析我国所受的影响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一、俄罗斯音乐教育
(一)音乐艺术在俄罗斯的地位
在俄罗斯,音乐是社会意识、文化的中心,俄罗斯又可称为音乐国度。音乐艺术得到广大的俄罗斯人喜爱,并且俄罗斯人大都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俄罗斯拥有大概15万个博物馆及俱乐部,其中包括80所音乐厅和180所儿童剧院,并且这些场所也向收入微薄的普通百姓敞开大门,比如:学生、老人及军人。在俄罗斯,凭借学生证可以享受90%左右的博物馆免费政策,音乐会也可享受半价以上的优惠。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无论是在俄罗斯的教堂还是街头巷尾,与音乐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堂,牧师的诵经声与音乐合为一体,让人沉迷其中,大家一起的合唱也是形式之一;在街头,总不缺少流浪艺人的身影,常常能够吸引许多人围观欣赏。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生活已离不开音乐艺术,使得音乐艺术丰富了基本所有俄罗斯人的业余生活,潜移默化的造就了音乐艺术在人们心里、在俄罗斯的地位。
(二)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模式
俄罗斯人喜好音乐、拥有较高音乐素养也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俄罗斯的音乐教育自成体系,别具特色。音乐教育是一种美育教育的形式,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和活动获得感觉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按照美的规律生活和学习,从而使人变得更完善和谐。近现代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模式始于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学校改革”。1840年颁布的“学校法”中,确立了“教区学校”、“州立学校”和“省立学校”三级教育体系。19世纪60年代,由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人士的“自由教育思想”主张的广泛传播,以及俄罗斯民主思潮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等一大批音乐家们的音乐创作以及音乐社会活动,以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音乐作品。音乐课程才逐渐开始作为必修课和独立的科目出现,音乐教育得以发展,并对以后的俄罗斯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艺术教育问题,美育课作为学校教学中必不可少内容的观念开始得到了确立。1918年7月27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决议中指出:“音乐,同所有其他课程一样,应成为儿童普通教育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从此以后,音乐课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的俄罗斯音乐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和补充性音乐教育。强制性音乐教育分为学前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不仅从孩子抓起,而且在学校课程都是免费的,但是是必修课,主要采用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学大纲。补充性音乐教育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差别,具体会在后文谈到。补充性音乐教育分为校外音乐学校教育、中等音乐学校教育和音乐学院等艺术学校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校外音乐学校教育完全在政府监控下,拥有专业师资队伍,在课程安排、音乐教材和学费上全国统一;完全采取自愿,有兴趣就可以报名上课,学制为7年。中等音乐学校主要培养中等熟练程度的音乐职业工作者,学制4年;音乐学院、音乐师范、艺术学校主要培养作曲家、演奏家和演唱家,学制为5年,相当于中国的专业音乐学校。
二、俄罗斯音乐教育对我国的影响
(一)俄罗斯音乐教育模式的引进
中东铁路修建成后,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中国的哈尔滨、新疆、上海等地来华的俄国人中不乏有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及芭蕾舞演员等,他们将俄罗斯音乐艺术带到了中国,使俄罗斯音乐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美育和音乐教育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由大量苏联专家引进了不同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先进教学系统到中国。苏联音乐教育模式与中国进行融合,虽唯苏联教育理论是尊,但中国的教育事业确实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改革开放以后,从音乐院校和演出团体中选取了大量的优秀青年教师及精英,送往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等苏联高等音乐学校进行深造。后来他们学成归国,大多数人都成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栋梁。并且,我国大量翻译借用苏联的教科书,大量照搬苏联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连课堂教学的环节也都机械地仿照苏联,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学大纲不仅在俄罗斯人尽皆知,在中国也影响巨大。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当时经济贫穷落后,物质匮乏,对很多本该精益求精的音乐教育事业做了简化处理,只能说学到了俄罗斯音乐教育的皮毛。
(二)我国教育改革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在21世纪之前,虽在文革时期音乐教育被忽视,但是后来依旧复苏起来,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在2001年,全国开始实行了至今仍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大纲被废除,制定了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音乐课程新理念,设计了新的音乐课程总体目标,课程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改革使音乐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九年的义务教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上对于音乐教学并没有做出指标性的要求,导致全社会对于音乐教育持不重视的态度。
三、我国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义务教育下的音乐教育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当今的整个社会以及学校都对音乐教育不重视。在小学、中学、高中,整体的音乐教育不连贯,有重复现象,对于一些理念知识重复教学,缺少一个系统性。并且在大多数学校,对于音乐课采取减少课时甚至停课的行为,将课程安排给数学、语文、英语等考试课程。在大学高校中,除个别音乐或艺术学校把音乐课程当做必修课来教学,其他学校一般都只当做一门选修课来进行教学。而当今高校中“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思想流行,并且由于大学之前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多数学生音乐基础差,选修课无法教授较高深的知识,成了公共音乐欣赏课。少数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在学校无法学到有用的知识,只能选择校外的私立培训班。而我国政府对此的管理与俄罗斯相比不够严格,导致音乐教育培训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培训价格也日益昂贵,成为对音乐真正有爱好或者学习差的学生的一个升学之道,使得艺术生较低的理论知识成绩就能考取大学。而艺术类学校学费高的惊人而社会上呢,音乐厅和剧院的数量不仅严重缺少,而且一场演唱会的门票价格十分昂贵,音乐欣赏成了一种奢饰品,音乐教育更成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事物。
(二)城乡差距过大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音乐老师的师资严重落后,不仅数量紧缺,而且素质较低。很多音乐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有的音乐课程甚至由班主任或语文数学等其他任课教师教学,同时,学校的教学设备十分简陋,中小学的音乐老师混日子,这对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无疑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效果。而在城市中,音乐教育的条件就会好很多。学校不仅配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比较齐全的教材设备,还有许多的合唱团,组织各式各样的音乐比赛,很多的家长也会让孩子从小学习弹钢琴等音乐艺术。
四、建立中国特色音乐教育
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的,我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建立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音乐教育。
(一)加大重视
政府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树立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国家重视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才会对音乐教育重视起来。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整合教育资源,将农村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器材建立起来。我国普通中小学校教育可以在完成义务艺术教育的同时,进行艺术加深教育。学校可以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另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那些有兴趣继续学习艺术的学生进行特长培养。音乐师资的培养应该是音乐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特质决定着基础音乐教育的走向。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和先行者。但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却恰恰相反,高等音乐教育被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牵着走,所培养的师资不能完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这是高等音乐教育多少年来向专业院校看齐所带来的结果,一时很难改变。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任何教育都应一脉相承,这也应该包括音乐教育,我们不能让基础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脱节,从招生到培养都应高度重视高等音乐教育“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兼顾。
(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是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思想。随着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的不断发展,再到音乐人类学的确立,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别国的音乐文化我们确实需要了解,但最重要的是对自己音乐文化的熟悉和掌握,否则会在这纷繁复杂的音乐文化里失去自我。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喜爱听音乐,但是喜爱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的国民音乐教育要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如果我们要建立自己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就要加强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否则枉谈民族特色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设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不要等到丢失自己的民族音乐才追悔莫及。结语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的,我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靠开拓的思维和先进的科学方法,引进和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建立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永武,郁正民.以俄罗斯音乐教育为鉴——对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现存问题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4,02:60-61.
[2]论文发表期刊李晓莹.俄罗斯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二十世纪上半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130-131.
[3]王琳.从俄罗斯音乐教育传统探寻我国音乐教育未来发展之路[J].黄河之声,2015,01:34.
作者:陆沁 单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