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管理与麻醉方法(5篇)

时间:2017-02-15 01:22:38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儿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总结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主要的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健康宣教缺乏等。同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管理和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对患儿的健康宣教等工作。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病房,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通过对儿科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病房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发生的49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本院儿科病房共有护士15名,护士职称情况见表1。

1.2方法

首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理部科护士长任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并选择4名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护士作为组员,以回顾分析方法对我科发生的4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利用卡方检验进行计算,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以来我科共有4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1分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2。其中,核心制度未落实发生率(28.57%)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2.24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见表3。工作年限<4年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护士,与其他护士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1.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因素(1)年轻护士多、职称低,责任心差、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我科工作1~4年的年轻护士占全科护士的87%,法律意识淡漠,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部分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和查对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等核心制度,导致执行医嘱错误、打错针,用错药;思考问题及工作方式简单,缺乏慎独精神,不按时巡视,患儿出现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3)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易发生输液外渗。尤其是使用20%甘露醇、高渗糖、10%葡萄糖酸钙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4)护理技术水平低、静脉穿刺技术不成熟,不能做到一针见血,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调查表明,患儿家长对患儿输液安全需求占首位的是担心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1]。3.1.2管理因素(1)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护士长对于护理质量缺乏严密监控,管理不到位;(2)护士严重不足,护患比例不当。我科实有床位42张,护士15人,春冬季小儿发病高峰期存在加床情况,年收治病人数达3500人次,每年都有1~2人请婚假、产假,使得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人员的精力体力长期超负荷运转失衡,工作质量下降;(3)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不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欠缺缺乏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4)安全用药流程与管理问题。小儿用药剂量小,新药品不断推出,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5)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问题。仪器设备流程掌握不熟练,例如使用微量注射泵时速度设置调节不正确,导致泵控失速;将注射器与注射泵连接之后未启动开关,以至于药物没有按时输入;在推注过程中如发生药物外渗,微泵的报警系统不会反映,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导致不良后果。3.1.3健康宣教不到位(1)家长在输液为哄小孩安静不哭闹,带小孩到室外走动,易发生意外;另有家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静脉留置针使用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时有脱管拔管现象发生;(2)患儿年龄小,缺乏安全观念,自控能力差且好动。好动不配合,容易造成针头脱落或输液外渗,随时可能将输液针抓出,造成管路脱出;床档安放不及时,翻身、翻越时易发生坠床,走路不稳发生跌倒;打破热水瓶造成烫伤;误服异物、误吸等。

3.2防范措施

3.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1)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3~4次,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提高责任心;(2)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并落实。按照能级护士培训目标,制定相应的培训与考核计划,制定能级护士培训手册[2],内容包括:护理核心制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疾病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等,突出重点,注意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有机结合[3]。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水平提高。配制药物安排严谨负责的护士负责,核对一个执行一个,配制完成双人查对无误签名。为患儿用药前后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保证用药的准确性。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3)输注高危药物时,及时更换新的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推广静脉留置针技术,极大减少了因反复穿刺、患儿不配合而造成的液体渗漏等不良事件;(4)熟练掌握儿科输液穿刺技巧,如静脉血管的选取、进针角度及时机的选取、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准、穿刺成功后针头的固定等;定期在护理人员之间开展穿刺经验交流活动,减少由于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安全隐患。头皮静脉输液时局部固定后,在用无纺透气长胶布围绕头部缠一圈,也可戴上弹力网套;手背及手、脚腕部输液可用小夹板,上下两条长胶布缠绕固定,可有效的防止针头脱落;(5)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设立儿科常用药物、新药说明专用本。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本科常用药物剂量、规格、用法、剂型,增强患儿用药安全性[4];(6)建立医疗护理器械操作流程手册,仪器设备挂有三卡:①简单明了的操作流程图;②使用记录;③责任者。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使护理人员都能掌握器械设备的性能、参数调节、连接、维护,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及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不良事件,从而提高警惕,防止再次发生。3.2.2加强管理(1)护理管理中执行PDCA循环,建立科室护理安全小组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建立护理安全查房制度,护士长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检查环节。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2)增加人力资源,报护理部增加护士至18人。根据各季节各时段护理工作量存在差异,调整班次及作息时间,加强节假日、连班、夜班的护理人力配置,降低因人力资源不足引起的不良事件;(3)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5],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小患儿入院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真正形成护患双方的沟通与理解。3.2.3有效的健康宣教小儿输液时交待相关知识,制作静脉输液治疗手册,分发给家长阅读。主要内容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输液外渗及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等,告知家长避免用力拉输液钩和输液管;向家长讲解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如发热的护理、呕吐的护理、腹泻的护理、热惊厥的紧急处理、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患儿家长对孩子所患疾病、所用药物有一定的认知了解,使其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心理预期,有效减少了因健康宣教不到位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一孩一陪护,随手拉好床档。妥善放置热水瓶及其他盛热水的用物。及时提醒家长,不给患儿玩硬币、小玩具,不给患儿吃瓜子、花生、带骨头、带果核的食物[6]。小婴儿喂养后抬高头部,偏向一侧。总之,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士责任心、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和严格管理、加强培训力度及有效的健康宣教等。

作者:黄海茹 单位:朝阳市第二医院

第二篇:人文护理对儿科的应用

摘要: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患病时情绪较成人更加不稳定,且现在国内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其格外关系与照顾,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较高,因而儿科成为医患关系最紧张的科室。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不但可以为患儿康复提供保障,而且也能减少护患纠纷,得到家长的认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人文护理;儿科;满意度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同时由于现行医疗体制尚不完善,临床护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导致护理工作繁重,易产生抱怨情绪,进而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而儿科患儿具有年龄小、认知能力与自控能力较差、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因此儿科成为医院投诉率较高的科室[1]。我院自2010年1月以来在儿科实施人文护理,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现报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儿80例,入院后随即分为两组,其中40例在实施人文护理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0.1岁;对照组40例实施儿科护理常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0.3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疾病构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患儿入院后,对照组实施儿科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输液、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实施在儿科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人文护理,首先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人文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与人文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具体措施如下:(1)营造人文服务环境:要求病房环境幽雅、整洁、卫生,设施完善,有便捷的传呼系统以便患儿随时能得到护士的帮助;营造适合患儿生理与心理特点的环境,如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墙壁色彩鲜艳,以患儿熟悉的动漫人物为主;(2)建立人文服务模式:在诊疗服务过程中,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言行举动都对患儿及家长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求护士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服务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接触患儿,态度热情、和蔼,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对大龄患儿可讲故事、玩游戏等消除患儿恐惧、紧张心理与陌生感,尽快缩短双方距离;(3)丰富人文服务:对患儿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发生不和谐事件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忍让在先,不使用过激的语言与行动;尽可能解决住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协助检查、指导用药;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份小礼物等[2]。1.3观察指标统计两种护理护理模式下的满意度,从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及时性等方面评价护理满意度,根据评分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与满意计入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0例患儿中,非常满意20例,满意16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0.0%;对照组40例产妇中,非常满意17例,满意13例,一般8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75.0%,两组间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患者对医疗卫生条件与医疗望值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为主,孩子是父母、祖父母的心头肉,患儿家属见不得孩子受一点痛苦,家长对其格外关心与照顾,往往过分担心患儿,而患儿由于年龄小,情绪控制能力差,发生不满意事情时患儿家属容易将这些情绪转移至对护理工作的不满和挑剔,因此较其他科室更易发生医疗纠纷[1]。护理学被认为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强调护士必须在掌握一定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心理社会和关怀行为两个方面给予患者人性化的照顾。人文护理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3]。人文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4]。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不仅患者满意率不断上升而且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人格和职业品格,使护士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护理观念,倡导良好的护理科学观,在患者及大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也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树立起良好护理品牌。我们在实施人文护理过程中,苦练静脉穿刺基本功,对于穿刺有困难的患儿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对孩子的关爱与爱心传递给家属,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我院儿科患者满意度由75.0%提升至90.0%,说明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与刘青[5,6]等研究结果相似。综上所述,儿科实施人文护理,可明显降低医疗纠纷,通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小春 陈玉芹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心卫生院

第三篇: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科护理的特点,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意义,以期提高儿科护理管理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240例儿科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管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护患关系,感染发生率,护理中的意外事故,护理满意度,并分析比较在采取细节管理方式以后,儿科内部的整体氛围变化,探究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医院在采取细节管理方式以后,患儿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下降(P<0.05);护患关系及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细节管理后,研究组家属对医院的总体满意度为9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医患纠纷

在现在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人们对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并且患儿对医务人员怀有恐惧和排斥心理,使得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也因此加大了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1]。医务人员如何提供更好的护理、减少护患纠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我院采用细节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院治疗的24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2~11岁,平均7岁。研究组男53例,女67例;平均6.8岁。所有患儿加入本研究,均得到家属的同意。并且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具体为:(1)医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服务态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儿科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在整个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主动寻找薄弱环节,并对其加以强化。在患儿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者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的病情病况,使家属了解孩子的状况,避免家属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促进护患关系。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且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2)医院采取细节管理制度,培养护理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习惯。医院内部完善护管理制度以及体系。对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实施硬性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要求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礼仪、职业素养及道德要求。1.3评价指标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感染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频率,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患儿住院期间对护理舒适感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8份,回收有效率99.5%。

2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8例,护患纠纷2例,感染5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97.28%;对照组并发症23例,护患纠纷8例,感染34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管理是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式,强调了管理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结合。这要求每一个在岗人员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不可以忽视任意一个细小环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从小处做起,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彰显出品质。在卫生体系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者也非常重视细节之处做得是否到位,并且引入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且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医院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加强了医院整体的护理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并且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2-3]。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占大部分,倍受家庭的宠爱,因此其忍耐力和独立性均比较差,这增加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进行难度。另外,由于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感染等意外情况,以及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使得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这要求护理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并且要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学习细节管理,并且将细节管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达到患儿家属的最大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使医院在整体竞争中占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感染以及护患纠纷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医院临床护理患儿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减少护患纠纷,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还可以使医院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医院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占利凤 单位:浠水县人民医院

第四篇:预约输液在儿科门急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约输液在儿科门急诊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一年接受输液患儿18万人次,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输液大于1次的小儿患者3000例,门急诊每天能接纳患者约500人次。根据配置药物耗时、输液耗时及输液座椅数对每天输液时间段进行划分并接受预约输液,患者可通过电子输液系统自行选择前来输液时段。统计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及对预约输液的满意度的评价。结果预约输液缩短了等候时间,与实施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预约患者进行统计,患者对预约输液的认可度高达85.6%,74.47%能有效的安排自己时间,其中仅5.43%没能按预约时间段来输液,患者满意度高达96.67%。结论预约输液能有效将输液的患者分流,缩短输液等候时间,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及资源,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预约输液;儿科;患者分流;满意度

输液在临床上是治疗疾病时的重要给药途径,也是一种经济、简单、作用直接的给药方案。我院每天的日留观量约600~900人次,我院每天接纳输液患儿约500人次,以往未对输液进行预约,以致输液人次多排队较乱现象较严重,患者等待时间较长出现拥挤现象,使门诊输液满意度下降。门诊护士工作中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使输液风险升高。本院进行输液时间管理推出预约输液,本研究对输液大于1次的患儿3000例预约输液等候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施行预药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输液大于1次的患儿3000例,男1863例,女1137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4.5)岁,肺炎936例,气管炎637例,腹泻964例,其他463例,为保证紧急情况应对以每天输液能接纳480人次。1.2方法利用电子输液系统对输液次数大于1次的患者进行预约输液。根据配置药物耗时、输液耗时及输液座椅数对每天输液时间段进行划分并接受预约输液人数和当日首次输液患者人数进行分段。将每天8:00~12:00与13:00~18:00分为8个时间段。8:00~9:00预约80例,9:00~10:00预约60例,为当天首次输液的患者预留8座位,10:00~11:00预约80例,为当天首次输液的患者预留9座位,11:00~12:00预约70例,为当天首次输液的患者预留16座位,13:00~14:00预约30例,为当天首次输液的患者预留21座位,14:00~15:00预约60例,为当天首次输液的患者预留16座位,15:00~16:00预约60例,为当天首次输液的患者预留18座位,16:00~18:00预约40例。如在预约时间段人数已满,改其他时间段预约并为患者提供顺序号,并由前台护士将顺序号标注与处方上告知患者,每天按照预约好的时间将药物交予输液室进行药物配置。同时告知患者,如不能按照预约时间来输液,则需在输液患儿较少的时间段来输液或与首次输液患者排队等候空余座位。1.3效果评价在本次研究中,采取问卷式调查患儿家属对输液等候时间、对预实施约输液的认可度及服务态度的认可及患儿家属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约输液实施前后患儿输液等候时间比较预约输液实施后输液等待时间显著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见表1.2.2患儿家长对实施预约输液服务的态度情况统计实施预约输液后患儿家长认可度高达85.6%,74.47%能有效的安排输液时间,其中仅5.43%没能按预约时间段来输液,见表2.2.3患儿家长对预约输液实施后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占56.1%,满意占40.57%,不满意仅占0.93%,见表3.

3讨论

我院一天要接纳输液患儿约500人次,在未实施预约输液时,输液人次多导致排队较乱现象严重,患儿及家长等待时间较长出现拥挤。给护士也增加了心理压力,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况,造成患儿家长对服务满意度不高。目前本院进行输液时间管理推出预约输液其效果显著。3.1输液等候时间明显缩短预约输液能有效避免护理时出现差错,确保了输液的安全性,小儿输液同名同音的情况较多、环境较为嘈杂加大了护士的核查工作,预约输液避免了这些缺陷促使护理差错率降至零[1]。3.2患儿家长满意大量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等待时间,能有效的将患儿进行分流,改善患儿家长对医院的印象从而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2~3]。预约输液能有序的安排患儿输液,避免拥挤、因环境嘈杂而大喊护士等因素改善并提高了输液的环境,从而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能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创造了轻松、安静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其满意度[4]。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大于1次的小儿患者3000例,比较预约输液实施前后患儿等待时间,预约输液缩短了等候时间,由原来的30min缩短到10min,与实施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度高达56.1%,满意度高达40.57%。综上所述,预约输液能有效将输液患儿进行分流,缩短输液等候时间,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及资源,提升家长的满意度,实现患者及医院的双赢,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肖冬梅 赵小平 邹芳

第五篇:儿科支气管镜技术的麻醉方法

摘要:目的对患儿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两种麻醉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14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纳入70例患儿,两组患儿采用的药物均为利多卡因,观察组患儿采用的麻醉方法为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依从率(55.7%);观察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84.3%)。不管是在麻醉效果上,还是在患儿依从性上,观察组所取得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卡多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这种麻醉方式操作方便,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准确,容易让患儿接受,且取得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儿科;支气管镜;患儿;麻醉

引言

支气管镜检查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即使受检者是大人,也极容易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他们产生一些不适和疼痛[1]。患儿年龄小,耐受力肯定比年龄大的患者更差,对他们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操作,不仅容易使他们产生上述反应,还极容易影响患儿的配合度,对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的正确实施造成影响。为了顺利将支气管镜检查的各项操作完成好,需要对受检者实施麻醉。为了促使患儿顺利完成支气管镜检查,需要为患儿选择一种合适的麻醉方式,在提高患儿依从性的同时获得最佳的麻醉效果。本研究抽取1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以对患儿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两种麻醉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0例患儿均为近年来在本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其中,男患儿98例,女患儿42例,患儿的年龄为5个月~12岁,均无麻醉禁忌症。根据采取的麻醉方式的不同,140例患儿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纳入70例患儿,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可以进行对比。1.2麻醉方法1.2.1麻醉前准备不管是对观察组患儿,还是对对照组患儿,在对他们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三十分钟,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将0.02g/kg的阿托品、0.3g/kg的地西泮注入到患儿的体内,并于检查前三十分钟静脉入壶0.1mg/kg咪达唑仑,一方面产生镇静作用,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得以减少,一方面起到良好的诱导麻醉的作用。1.2.2麻醉用药及方法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所采用的药物为2%浓度的利多卡因。观察组采用的是雾化吸入麻醉,具体方法为: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十五分钟左右通过雾化器让患儿将0.1~0.2mL/kg的利多卡因吸入,将4~6L/min设定为氧气流量的控制范围,给予患儿深呼吸指导,确保所用的麻醉药物-利多卡因可以对患儿喉部、支气管处起到更好的作用。对照组采用的是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具体方法为: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十五分钟左右借助气囊压缩器的作用对患儿的喉部、鼻腔进行喷雾操作,每次需要进行3~4下的喷雾操作,2~3min后可以重复一次喷雾操作,共需要进行三次的重复。1.3术后观察完成支气管镜检查后,严密监测患儿诸如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临床指标,注意观察患儿有没有发生发热、咳血、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每次需要进行0.5h左右的监测,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在掌握患儿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氧气、吸痰器等辅助支持。1.4观察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依从性、麻醉效果进行对比观察。1.5效果评价1.5.1患儿依从性的评价若患儿意识清醒,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哭闹、逃避用药等不合作的表现,则评价为麻醉依从;反之,则评价为麻醉不依从。1.5.2患儿麻醉效果的评价在麻醉的过程中,如果患儿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没有烦躁、躁动、哭闹等不合作的表现,各种临床指标没有发生异常情况,不需要进行麻醉维持,则麻醉效果被评价为优秀;如果患儿感受到较轻的不舒服感觉,没有明显的烦躁、躁动、哭闹等不合作的表现,各项临床指标波动比较平稳,不需要进行麻醉维持,则麻醉效果被评价为良好;如果患儿感受到较为严重的不舒服感觉,出现明显的烦躁、躁动、哭闹等不合作的表现,各项临床指标的波动范围比较大,需要进行麻醉维持,则麻醉效果被评价为较差。总有效率=优秀率+良好率1.6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的各项对比情况见表1和表2。

3讨论

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麻醉类型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将全身麻醉应用在支气管镜检查当中,能够避免患儿出现不依从的情况,避免患儿出现躁动情况,使其处于安静状态,便于对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相关操作。不过,全身麻醉的实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患儿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不利于术中、术后的呼吸管理,容易延缓术后恢复的时间,而且不可忽视的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在手术室内完成麻醉操作,会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而局部麻醉的应用,不会对患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抑制作用,便于术中、术后对患儿实施呼吸管理,即使麻醉师不参与,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不过,在患儿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局部麻醉,会使患儿处于半清醒的状态,因对各项操作有恐惧感,患儿会在有些许意识的状态下出现躁动、不配合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各项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的实施[2]。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减少支气管镜检查给患儿带来的不适感,本组研究在术前为患儿静脉入壶咪达唑仑,以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抗焦虑效果,并实现催眠的作用,减少患儿的不依从率,促进具体操作的顺利进行。应用气囊喷雾麻醉,所产生的药物雾粒比较大,容易不均匀地沉积于患儿咽喉部的黏膜位置上,传播范围不广泛,到达声门以下很困难,所达到的麻醉效果不甚理想,麻醉后患儿发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在儿科支气管镜术中应用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可以把麻醉药物分解成微粒,微粒的直径范围达到1-5μm,可以对支气管黏膜起到直接的作用,且能够神经外科期刊形成沉积,实现对患儿气道的有效麻醉,使患儿获得显著的麻醉效果[3],同时减少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气管所带来的刺激,使患儿在支气管镜术中所承受的痛苦得到减少。此外,患儿可以通过呼吸的方式从鼻腔或者口腔吸入雾化药物,这样可以使对咽喉部产生的刺激得以有效的减少,减少发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是利卡多因气囊喷雾麻醉,对照组采用的是利卡多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不管是在麻醉效果上,还是在患儿依从性上,观察组所取得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利卡多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这种麻醉方式操作方便,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准确,容易让患儿接受,且取得的麻醉效果更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关启云 赵冰冰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儿科护理管理与麻醉方法(5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942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药学专业论文 股市长线法宝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求是学刊》 《中国比较文学》 《江西食品工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 《初中数学教与学》 《现代农药》 《实用妇产科杂志》 《西藏人文地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