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共6篇)

时间:2017-02-15 04:32:48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应用该软件,不仅可以提高设计的表现力,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教学方式探索与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改进当前3DMAX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授课效果,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1)版本的选择与教材的更新。

首先3DMAX软件版本更新较快,很多工具和命令越来越完善,网上很多新的模型资源低版本无法打开,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及时更新软件和教材,任课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软件的应用能力,及时更新上课教案,选择一些比较前沿的案例进行讲解;其次是关于中英文版本的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同学英语比较差,很多初学者对于英文版的操作只能死记硬背。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选择中文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果选择英文版也需详细介绍工具名称、功能、用途等,防止学生只记住位置而不知道命令的具体使用功能。

(2)做好入门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课程刚开始在学生对软件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直接介绍窗口界面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3DMAX软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表现案例,如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制作等一些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3DMAX能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展示一些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建立一种能够学好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以后课程的开展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3)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给与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由于3DMAX软件工具命令繁杂,因此想要灵活运用相对较难,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看老师示范一遍之后自己操作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可以采取讲———记———练相结合的上课方式,第一遍学生边记笔记边看教师讲解示范,接着学生结合笔记和示范的过程进行练习,然后带着问题听教师示范第二遍的同时补充笔记细节和找到出错原因,最后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记没看,或者只看没记的问题。

(4)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于工具、命令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针对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场景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案例。这一学习过程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对于工具的使用往往死记硬背,而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因此,教师可在演示一种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制作思路,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和工具可以达到,或者请学生到讲台上现场操作,激发学生灵感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2]

(5)分层次教学,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3DMAX课程教学,更多集中在室内空间设计表现,而对于公共空间类型的渲染讲述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进展情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作品,或者多提供一些公共场景让学生课下练习,帮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软件综合运用能力。

(6)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充分地鼓励、耐心地讲解。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出现厌烦情绪,不要把“真笨”、“怎么就忘了”等字眼挂在嘴边,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会导致学生从此自暴自弃。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平稳心态,耐心指导,鼓励学生认真记笔记,上课用心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敢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7)与其他设计类课程相结合,达到反复训练的目的。

3DMAX教学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如果软件没有掌握好,会直接影响接下来设计课程方案的表现。很多学生在3DMAX课程进行中可以做出很好的方案效果,但是由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长期不练习,而导致所学知识遗忘,缺乏应用的连续性。因此如果每门专业课程都要求学生做3DMAX效果图,一直延续到毕业设计,这样不间断地训练可以督促学生加强软件的运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8)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较短,教师需要照顾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关于案例的实际操作也要适当调整难易程度,可能学习较好的同学就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专业学习的论坛或者网站让学生课下的时候自主学习,通过观看视频教程更全面地提高绘图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进步较快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浏览一些优秀的作品,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9)设计和实践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

在实际项目中甲方对于效果图的要求很高,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做的商业图更能打动人,但是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少,素材和模型也不是特别精致,做出的图在构图、比例、色调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工程实例给学生临摹,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图纸的表现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

2结语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软件3DMAX课程教学确实有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的特点。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紧跟计算机软件发展的速度,同时还需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总结与改进,在课程中注入新型的开放式创意教学元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艺术类人才。

作者:朱晓敏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第二篇

一、环境艺术专业设计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技法表现,以致学生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应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摒弃简单临摹的教学模式,简单临摹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学生在接触专业设计课时表现出空间感悟能力差、设计思维僵硬的弱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与思考的方法,结合实际具体的三维空间物体进行设计表达练习,让学生通过对空间物体的探索来实现图像形成。随着数字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日益强大,计算机不但具有方便快捷、高效准确、可随时修改和保存等特点,还能够制作出逼真的效果,使设计符合市场的需求,是传统手绘表现技法无法相比的,以致部分环境艺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掌握相关软件,就可以做设计了,也往往在课程训练一开始就选择电脑绘图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部分设计课程开始重电脑轻手绘,重最后表现效果轻设计过程,忽视对学生手绘的训练和设计思维创意的培养,导致学生手绘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下降,设计缺乏创意。高校要准确定位培养人才的目标,把握高素质设计师的内涵,其评价标准包括设计思维、构思创意、文化修养和手绘表现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对学生环境艺术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

较强的手绘能力依赖于扎实的美术基础,在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性而忽视美术基础的教学,将使专业教育在能力培养上显得乏力,事实上,不少学生在工作后为提高专业设计能力又重拾起美术基础训练。由此可见,高校在开展设计表达课程教学时,必须做好前期美术基础课程的工作,必须明确环境艺术设计表达能力美术基础训练的关系,以及美术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因为任何创造性的构想都要通过精湛的技法手段得以实现。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艺术创造表达的前提,二者相互依托。其中对造型能力的准确把握需要素描、速写等课程模块的大量训练,而对色彩的准确处理主要建立在对水彩、水粉、色彩构成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对彩铅、马克笔等快速表现工具的掌握上。

1.扎实的美术基础

(1)素描

笔者认为,素描主要是要求主体在脑海中对客体有一个立体的框架,然后将其表现在画面中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与油画不同,不够鲜艳,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素描在工艺上相对而言就简单一些,但并不能说油画优于素描。素描是基础,它着重要求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初加工。对线条的勾勒是素描的主要内容,有对线条的力度、方向、粗细的讲究,力求在微观上保证整体上的美观,即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述。

(2)速写

速写,顾名思义,就是首先要快,即要求时间的间隔不长,对整体的把握可以不那么准确。速写不同于素描,不要求对客体的完全还原,但是,最核心的“神”是不能少的。比如在画小猫或小狗时,就一定要抓住这些小动物的“神”,成功的作品往往能给观者为之一动的感觉,勾起观者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这就要求对描述的客体有一定的还原功底,这种能力不是说练就练出来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具备一些速写的经验。其实,这也和素描有些相似之处,只是它们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3)三大构成

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设计表达时,三大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构成教学目的主要以科学的色彩搭配方面为主开展教学,将色彩对比和调和等融入设计表达中,有侧重、有目的地说明色彩在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应用。色彩具有强烈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借助色彩在不改变任何空间尺寸的客观条件下,使人们在心中形成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利用色彩造就空间大小的不同,实现亲和力的差异,形成空间的隔离与断裂,表达不同主题空间的独特性。立体构成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造型能力等,是对空间、色彩、材质、美感的综合。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图形的创建与设计,让学生理解建筑室内外空间的结构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对环境艺术设计后续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教学各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某些基础课程授课很多时候是由非本专业教师完成的,他们对本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讲解很少,使课程变成了孤立的学科教学,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一知半解,不懂得活学活用,缺少专业知识的连贯性,这也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2.科学准确的透视训练

我们常说,掌握透视是设计表达前期训练中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其实,环境艺术设计表达能力中对“准确性”要求甚严。首先要求主体在脑海中对作品有非常好的想象能力,拿捏度要准确,对结构、材质、比例要做到绝对控制。这好比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是一只杯子,摸上去感觉曲面圆滑,但对于画者来说,这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意识反馈——以比较抽象的线条组合来组成最基本的杯子框架,它与实物本身是不一样的,但又紧密相连,这一点需要注意。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指的就是要抓住本质的精华与核心所在,这是需要画者重点考虑的地方,对画者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画者在短时间内对描述客体有一种高度概括和表达能力。对于这一点,难度相对较大。在设计表达中如果透视关系发生偏差,就会使最基本的形态信息失去准确性,导致设计表达对象的“失真”,往往会失去形式美感,大大影响了设计表达的画面效果。一张效果图的表现再丰富、笔触再老练,如果透视发生偏差,那一切都等于零,因为其最起码的形态阐述失去了准确性。透视是一门有助于学生从理性角度学习透视规律的课程,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相对感性认识较强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复杂的透视学理论往往成为很多艺术类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在今后做设计时将方案中三视图转化为透视图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透视的掌握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透视理论的基础上绘图,而不能简单地照物临摹。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最初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从相对比较容易的单体家具入手,采用两点成角透视画法。这一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对单一物体透视掌握的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绘制一定数量的单体家具。学生在掌握大量的单体家具画法后,再练习家具布置场景的效果画法。对于家具布置效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练习一点透视、平行透视的画法,再练习成角两点透视画法,从家具、陈设相对比较简单、统一规整的空间到比较复杂的大场景。此外,在家具布置场景透视训练中,大多数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课堂训练中笔者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的透视作图法后,掌握了一定的透视绘制方法,但经常绘制一些透视夸张及形态失真的物体,没有考虑人眼睛正常的视觉生理习惯,因此,教师应告知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作图的原则来判断透视关系,要学会灵活掌握透视原理及方法。

3.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人类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每一项优秀设计都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形式,设计表达徒手绘制是一种图形思维的设计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综合了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的思考方式。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实现画面的最终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创造性思维就是设计思维的核心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但部分学生的作业往往以电脑制图的形式上交,淡化徒手绘制,重最终效果,轻设计过程,放弃了自己构思,直接在网上拼凑素材,导致设计缺乏创意。创造之意在于提供前所未有的思想或产物。创造的新颖性,即任何一种创造活动必须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做出新的成绩。整个设计活动过程其实是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形成具有创意的设计思维理念,以及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有一定了解,使学生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主动探索这一门课程不同的授课方法是该专业教师的责任。教师应在交流中找到适合该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快速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计表达能力就是环境设计师的“器”,环境设计师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表达技能,才能“善其事”,得心应手地开展复杂的设计项目。

作者:余盈莹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第三篇

一、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课程教学重绘画性的技术,存在程式化、刻板化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认为基础课是“素描”“色彩”,这是最典型的“基础课”,基础课程训练中存在内容单一、刻板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仅仅侧重对光影的研究和表现,缺少对环境艺术专业方向创新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表达的速绘能力的训练,在基础课教学中,还缺乏针对专业特点的创意表现课程项目训练。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艺术学院的教学中,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纯艺术专业的教学大纲一样,教学模式单一,要求“一刀切”,运用一个标准的训练方式,学生在课程中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2.审美理论与艺术修养的缺乏

上文已经提到进入艺术类院校学习的部分学生知识背景和艺术素养的现状,所以怎样从基础教学开始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成为相关教育者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之一。总的说来,以往两段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设计专业教学发展。因此,在这样“大基础”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对现有艺术院校课程体系以及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合理化和科学化,也成了文章予以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随着教学方法的完善,基础课除了对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有别于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不仅注重对表现物绘画性和绘画技巧的追求,更应当侧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设计表达的速绘能力。基础教学要在艺术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有所侧重,激发学生对专业方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重点可以集中在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艺术修养的提高上。

1.授之以渔——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

在基础课程教学训练中,从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新思路,促使学生独自思考、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从课程设计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通过作业形式与点评分析使学生获得创作愉悦感,并激励其创作欲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再现”对象、表现对象,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现的能力。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以几何静物代表建筑抽象形态,要求学生尝试自由组合与表现,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2.寓教于乐——乐在其中的教学实践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改变原有教学中存在的程式化、刻板化问题,摒弃教条与一个标准、一刀切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如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使其体味自然山水之美,从中捕捉到新的灵感进行创作;也可以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审美性、愉悦性、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

3.潜移默化——无限开发审美潜能

现在都市人追寻“艺术化生存”“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的生活理想。②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教育和艺术修养的养成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审美教育通过使学生长期与美好的事物接触,对其心理结构进行逐渐的改造,深层、广泛、持久地作用于学生心理。陈望衡先生曾经写道:“美感,其实就是一种爱感。”爱心是一位优秀的、有责任心的设计师必备的品质。设计师需要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有发自内心的爱。因此,教育者也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对社会、他人的仁爱之心。创造力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设计实践中的内驱力。审美的创造力主要为想象力。想象是审美心理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具有独创性、典范性与直觉性。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形象思维’和‘想象’所指的是一回事。审美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好的途径。”③形象思维正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

4.教学相长——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专业学习方向,是为人师者的最大成就。而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会促进教育者的持续进步,这也是教育的理想状态。

三、以中南民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的教学改革实践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自身特点进行了尝试性的教学改革,建立良好沟通和评估机制,制订了适宜的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衔接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采用的较为有效的途径为:第一,在基础课程教学开始,建立一套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意义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在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主动思考问题,并致力于用设计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第二,定期对专业系教师和各级专业学生组织座谈会,了解各个专业师生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困惑,另一方面,定期分享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有益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进行记录并定期总结。学院教学管理领导定期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学院定期举办展览活动对课程教学成果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供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参考模式,使教师能够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正确、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熊清华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第四篇

一、实践教学成组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总体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成组课程通常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习环节,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设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习包括建筑速写、风景写生、市场调查、岗位实践。建筑速写与风景写生,是对艺术类学生专业表现技能的集中训练与考察。其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手绘训练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概括、提炼能力,是对专业基本功的锻炼。市场调查,是通过实地观摩与调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状况、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及设计流行趋势等,从而为学生日后的毕业设计及工作做铺垫。岗位实践实习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环境艺术设计各空间设计方法与内容之后而展开的综合性较强的实习,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

2.毕业设计环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设置。

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大空间的综合性设计与表现。这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为学生向工作岗位过渡而设置。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设计题目。课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检验学生的设计创新、设计构思、设计表达、设计提炼的综合能力,并能指导学生运用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语言展现设计,以体现出设计的时代气息。

二、完善成组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类行业的前沿性决定了专业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因而实践教学各成组课程中的实践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如建筑速写环节,应该将速写的内容划分为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线条表现速写练习;风景写生环节应该强调学生对色彩的概括、提炼能力的锻炼;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要选取当前行业广泛存在的综合性课题。在指导环节中,教师应该介绍最新的设计案例,带领学生分析案例与作品,使学生掌握行业动态。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学生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引起学生参加实践的兴趣,成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专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践任务应该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对应,在指导实践课程时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具体方法如下:示范教学法。在绘画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掌握的是基础素描与色彩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于空间结构及色彩的提炼与把握能力欠缺,需要大量的教师示范与临摹练习才能够转变绘图方法,才能达到为绘制设计图纸打基础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实施完成一个系统的项目。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与能够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去,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其有效地避免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现象的发生。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用常见的且有一定典型性的例子,加以分析汇总,改编加工成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表达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②。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目前教改的要求,体现了学科的实用性。案例教学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等③。

3.改革实践环节中各课程的教学手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包含集中授课、分散指导和作业点评三部分。集中授课主要是指主讲教师要结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进行相关课程任务的讲解,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对整体课程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分散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划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实习或者根据具体的实习内容进行个体的设计单位实习,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出指导意见,或者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定期给出指导意见。这种形式既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效率,又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培养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因而,搭建对口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与专业相对应的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校内实践基地通常以实践类课程的校内活动为主,如建筑速写、风景写生中将校园作为表现的对象;工程制图课程设计中,对校园某建筑局部的测量与绘制。这样既节省了实习环节费用的支出,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高校通常可以选择设计公司、设计院等作为实习地点,将课堂教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在设计单位的锻炼了解行业规范、法规,掌握设计流程与施工。另外,通过设计单位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全程参与到具体项目,从与客户沟通到设计的构思、完善、表达,其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能够补充教学中因设备不足而造成的实际操作学时相对较少这样的缺陷。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置一定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设计类竞赛类实践教学环节,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内的专业竞赛为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到竞赛中去,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实力。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提高实践成组课程教学环节指导质量

1.定期组织教师到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进行工程训练。

学校应该定期输送青年教师到设计工程经验丰富的单位进行4-6个月的学习,并要求教师参加真实工程的设计项目的施工过程。此方式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教师对设计工作的方法、流程、施工、法规、材料等方面的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对于学生的指导更切合工程的真实情况,能够提高实践环节的指导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2.立足于提升教师个人素质的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是必要的方法。

在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教研室应该组织教师进行总结与经验交流,可以将好的经验推广到新学期的课程中去。在交流的过程中,学校可邀请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人员参与交流,听取意见,修正实践环节的细节。

3.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对于实践经验欠缺、特别是对新任教师来说,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方法、听取老教师的教学意见,请老教师帮助把握实践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方法。新教师可以通过助理指导的方式在掌握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后,再走向指导岗位。另外,在实习环节课程中,将有经验的老教师设定为课程负责人的教学方式,也是把握教学质量的另一个有效方法。

4.对任课教师开展强化实践能力的培训与自主学习。

实践环节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业务功底,才能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得心应手。因而,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假期参与实践类课题设计与施工,强化自身岗位能力。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参加会议与论坛、进修学习等多种途径来提升与完善自我,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五、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它们各占一定比例,并都记录到最终成绩中去。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在实践类课程进行中的学习状态,如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学习态度、实践过程的参与程度、实践环节工作日记的记录等。总结性评价主要针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判断,如提交的实践成果中实践作品的完成质量、对于设计作品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等。过程性评价的成绩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状态进行打分。总结性评价则要求任同一门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横向测评的方式给出,同时还要结合作品展览的反馈信息。总之,立足于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实践类人才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新时期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者的重要课题。教育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更新理念、跟进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俱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作者:张旭 何兰 沈晓东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第五篇

1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课程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效果图表现课程通常安排48~64左右的学时。这对于一般专业课程来说并不短,但是环艺专业的效果图表现类课程有其特殊性。首先,大型软件上手难度很高。以常用的三维制作软件3DMAX来说,其本身功能复杂且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针对性,需要专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来说,首次接触建模以及渲染方面的大型软件对于大量专业性极强的工具和命令有陌生感和距离感,若没有良好的引导和教学,盲目自学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当中挫折感和失败感也会阻挡他们学习的热情;其次,对软件的操作的熟练度也会影响到制作效果图的最终呈现效果和制作效率。不同的操作思路会影响到最终建模的效果和质量,而掌握其中的技巧则需要大量时间和大量有针对性的时间练习,这也是相当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更需要老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由此可见,若课程学时太少将无法保障教学质量,阻碍部分学生对软件学习的热情,影响他们的自信心。1.3课程安排无法适应专业内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内涵广阔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融合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学科,多方向的知识。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方向的特点,学生在本科四年时间中要学习如何设计多种不同空间类型。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就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手法,即便是室内空间设计,在商业空间与办公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设计要求,而效果图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表现力,所以在表现的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如3DMAX一类传统的多功能大型专业软件能够很好的满足多种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大型软件本身的一些弊端,如建模难度较高,渲染速度较慢,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等问题,在实际设计工作当中设计师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多种软件相配合的方法来完成效果图表现的制作,这可以充分发挥各软件的长处,加快效果图制作效率和完善最终呈现的效果。

2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更新教学计划,打好软件教学基础

软件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违背学习的规律,期望在短时间内就使学生掌握难度的知识。在学习软件的过程当中,对基础功能和命令的讲解是为以后提高技术所打下的重要基础,而效果图制作中对光线,材质的把握和色彩构图的美感的理解等则是建立在对基础命令的深入理解上,以后才能运用好的技巧。因此我们应当将计算机效果图相关软件课程分为基础与提高两个部分,并且将基础知识部分的课程安插进较低年级的教学计划中,利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将相关软件的基本命令和基础用法传授给学生,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一下将过多的知识“塞”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对软件学习产生兴趣。提高阶段则安排在高年级,重点放在命令的组合运用上,深化学生对于软件操作思路的理解。基础阶段课程和提高阶段课程之间有足够的间隙期,也便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练习软件的基本用法,为以后提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多软件融合教学适应行业变化要求

由于环艺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上注重多种空间类型的设计,然而由于每一类空间特点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在使用的软件和表现技法上也多种多样。例如在景观设计中,GOOGLE公司所推出的软件SKETCHUP采用拖拽建模的方式,相比3DMAX具有更加便捷的制作效率和更直观的建模方式,因而受到很多专业制作公司的欢迎,以其为基础将三维地形软件(GIS)、即时渲染软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快速制作高质量高精确度的表现图。又如新型渲染软件Artlantis和物理渲染软件Maxwell各有特色,其中Artlantis侧重于室外环境的高精度快速渲染,而Maxwell则利用新算法能够完美模拟真实物体的物理特性,在这些方面都是传统渲染软件VRAY所无法做到的,所以说在恰当的领域运用恰当的软件能够更高效的完成工作。这种多软件结合的制图方式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当中往往缺少对此类新软件的教学引导,而简单的将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界定为3DMAX和VRAY的结合。因此我们需要拓宽视野,把课堂教学重点不仅仅放在单一软件上,而是要针对专业课程的安排,多角度,多层次引入各类软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对软件操作的能力和制作水平。

2.3引入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应用能力

计算机效果图表现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每一个参数和命令的更改都会反映在最终的表现效果上,参数搭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最终效果好坏的关键,而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巧妙的调整参数则是体现制图者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现实情况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操作方法进行逐一讲解,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完成学习,很少涉及自主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当然可以制作出效果出众的表现图,而且在基础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是进入到高级技巧的教学部分,这种方式就显得过于死板,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性不高,单单跟随老师的指导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和临摹,不了解参数内在的含义和调节的思路,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就会变得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必须要引入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辅以实际项目为实例,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这样不仅仅会使他们得到成就感,更能大大提高他们独立进行方案创作的能力。

3总结

计算机效果图表现课程虽然是一门以应用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是否能够适应走出校门后的生活。因此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不断反思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在尝试中摸索进步,总结出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于专业的兴趣和渴望,以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作者:吴孜淳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艺术系

第六篇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固定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表面上似乎具有成效,实际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成长,更多的是培养了大量仅仅谙熟绘图手艺的“技术员”,或者是了解一些相关理论信息的“记录者”。“以技为艺”,“重技能”“轻创造”,只是强调技巧训练和唯美情趣,不注重问题的提出和思维过程,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只能回答问题,很少能提出问题,一旦要求他们从新的视角提出自己的看法,思维便表现阻滞。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2.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引进促使更多的高校课程教学将以往的“人灌”变为“电灌”,课件讲授的与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相比,效果似乎“更差”。主要原因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交流;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是教师讲授教材知识,单调枯燥;等等。

二、“问题与参与式”的模式理论分析

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可借鉴西方“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该模式有以下特点: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强调社会性交流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引导。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教学方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本文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试图创造出教师易学好用的教学策略,深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本质,探究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这个模式是现行教育中PBL通常强调的内容。而本文的观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经验的建构。鉴于此,本文主观将“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更改为“基于问题与参与式学习”(英文缩写为PPBL),因为该模式更强调教学的参与性与目标导向的相互影响。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更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将课堂开设为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交流、人人参与讨论的场所。但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学习初始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感,最好采用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利于课题进一步研究;二是所提问题或者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吊起学生的“胃口”;三是随着课题的深入所提问题应该是开放的(open-ended)、真实的,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应该是实际(real-world)问题,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

三、“问题与参与式”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化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在情境中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并不脱离或附属于学习与认知,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戴维·乔纳森(DavidH.Jonassen)认为学习环境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设计的,而是为了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建的,并由此强调学习是包括互动的意图、行为和反思活动的实践。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如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等,提出引导性问题;提出的问题应与学生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创造环境并保证学生根据规定的过程以达到学习结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贴近生活的专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呈现问题,让学生启动思维,努力探索,利用认知工具将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

2.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首先,对所提出或呈现的问题情境仔细阅读,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检查对情节和情形的理解,不要急于去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或查找信息。在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确定问题的实质所在,即找到问题的本质,再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对问题进行界定、阐述。其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异质分组。协作小组强调“团体动力”,在明确了任务目标后,小组成员集体对所要研究的主题进行讨论,并为每个人分配相应的角色,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职责,决定他们将如何合作,如何将成员个人的成果和小组的成果统一起来。

3.解决问题,相互交流。

当小组成员认为自己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开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这一阶段教师由原来的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师”“催化剂”,而不是权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行为艺术论文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自由讨论、相互辩论,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交流互动的参与过程,学生的精神处于自由的状态,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大释放出来。这时学生的差异只是想法不同而已,没有孰劣孰优,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获取学术研究的自由度,引导他们去体验设计,学会擅长概念思考和明确表达意念,并把意念演化为实际经验。

4.成果展示,评价学习。

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成果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时,小组成员之间对方案解决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方式采用书面考试、实践考试、现场考试、口头陈述、书面报告、作品集等形式。成果评价可将学生的调研报告、设计任务书、课题讨论、项目策划、意向草图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尤其强调问题的设定和方案的陈述以及设计概念的内在逻辑性,这将有助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增加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优势。

作者:逯海勇 胡海燕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共6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995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河北工业科技》 《文苑》 《就业与保障》 《中学语文教学》 《音乐生活》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黑龙江造纸》 《数学研究》 《小说评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