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渠道与支出越来越多样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对高校审计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迎合高校发展要求,有效防控高校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使高校审计工作从以往的财务审计逐渐向效益审计转变。结合高校当前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实施绩效审计现状、绩效审计方法及质量控制,构建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绩效审计工作的监管与控制。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
一、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
(一)高校绩效审计现状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受到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高校财务公开,提高高校资金使用透明度及效率。国家审计部门审计视角逐渐转为绩效审计。就当前而言,中国高校的审计工作基本为财务审计,只是针对专项审计如基建项目、特殊专项才采用绩效审计,日常性经费使用审计还是采用财务审计,因而,对于绩效审计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
(二)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
1.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手段的现状随着中国高校快速发展,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包括平衡计分卡(BSC)法、360度反馈评价法、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全过程风险控制等。2.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实施的现状高校绩效审计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对审计全程进行计划,这是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基础环节,涵盖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对高校审计风险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把控环节,但是,许多高校在进行绩效审计项目时,对这个环节关注很少,没有做相关的基础工作。3.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人员的现状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及能力要求较高,直接关系到绩效审计最后的审计结果。目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力资本的选择上具有先天优势,但是,高校管理者对绩效审计认识较为肤浅,对于绩效审计人员配置缺乏重视。
二、高校绩效审计方法及质量控制
(一)高校绩效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作为时代产物,迎合当前社会对高校经济效率的考量,绩效审计的方法有别于传统审计方法,需要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包括统计学、计算机分析处理技术、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学等,涉及范围特别广泛、目标性强、处理方法多样化等特点。跟传统审计相比,最大特点是绩效审计根据各个特定项目设置审计流程,针对性很强,绩效审计关注问题的发现与纠正。绩效审计方法一般分为部门绩效审计方法与目标绩效审计方法。1.部门绩效审计方法部门绩效审计是以部门为审计对象,以该部门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为审计内容。在部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关注部门工作执行过程中经济性与时效性,通过对该部门组织机构、制度构架、各项流程设立情况审核,分析该审计对象在完成单位目标时对人财各项资料使用情况以及与既定目标完成情况的对照。2.项目绩效审计方法项目绩效审计与部门绩效审计相比,目标对象有很大区别,项目审计对象针对具体经济活动,如目前高校常见绩效审计基建项目审计,这类审计过程中,审计侧重点在该项目资金流转情况以及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上。
(二)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
绩效审计质量是对审计结果即审计报告反映绩效审计工作执行情况,该项绩效审计结果是否有效完成绩效审计目标,比较全面反映绩效审计工作的水平。对于绩效审计质量的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工作情况的质量和审计执行情况的质量,最后体现绩效审计报告的质量。绩效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在产生、形成、实现各个阶段进行把控,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程序:审计资料取证、审计结果判定、审计意见、审计公告等流程,而中间各个流程环环相扣,假如某一环节处理过程中带有主观性,很容易导致最后审计质量产生很大偏差。为了有效控制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就需要对各个环节中审计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高等学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一)高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原则
1.相对性与绝对性指标相结合原则绩效审计质量体系构建指标选取尤为重要,反映绩效审计标准的指标包括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绝对指标可以客观反映项目成本、效益情况,而相对指标可以通过相对比例反映效率水平情况,在绩效审计质量构建的指标选取中要均衡选择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绩效审计质量指标体系需要定量指标,从量化与客观角度反映绩效审计情况,也需要从审计涉及宽度与广度选取定性指标,完善绩效体系构建,弥补定量指标不足之处,从而使绩效结果更加全面,同时具有导向性,在绩效审计质量体系确定中一定保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综合选取。3.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与高校需求,审计标准及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也要做相应调整,在构建体系指标中也要做到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结合。
(二)构建高效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结合当前高校发展情况,根据高校绩效审计目标及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原则,构建高校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经费、资源利用、管理情况等。各个高校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要方向,涉及管理的重点,涉及高校绩效审计体系就要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关键环节开展,这样才能对最后结果做出相应的有效评价。围绕这样的设计思路,构建以下体系:1.管理类指标构建绩效审计中,对该项目(部门)组织构架、管理情况考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定性角度,对于管理指标设计包括三个方面:(1)学校发展规划情况:学校办学思路及发展目标;学校年度及中长期工作重点。(2)各项制度规章情况:人财物管理办法及制度建立情况;信息传递时效性情况;各级人员管理工作能力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3)各项事业计划完成情况: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各项决策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效性。2.效益性指标构建绩效审计效益性指标评定包括四个方面:教育质量、科研能力、社会声誉、社会对学生认可度。教育质量指标建立包括:(1)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指标。(2)学校教学条件情况指标。(3)教学管理与专业设置及建设情况指标。(4)教学效果指标,主要通过对学生掌握技能及综合素质考量。(5)学校教学风气与学生学风指标等。科研能力指标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学术资源,从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数量进行评估。(2)学术成果指标,教师取得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获奖情况等。(3)学校学术研究机构建立情况。社会声誉指标包括:(1)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2)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可度。(3)高校在国内外排名、发挥作用等。社会对学生认可度:(1)学生就业率。(2)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3.效率性指标构建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最大区别,关注审计对象的经济效率,对于绩效审计指标的构建要侧重关注相关的效率性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本利用率:师生比例,校内各类人员教师、科研、行政、后勤等比重,年龄、学历情况,各层次人员素质、工作能力等考评指标。(2)经费资源利用率:教育经费比例,人员经费比重,经费支出情况,生均拨款情况,科研经费情况。(3)物力资源利用率:校内设备利用率,图书资料利用率,教室、办公场地利用率。4.资源耗费性指标构建资源耗费指标构建包括三方面的指标:(1)资金筹集:经费来源结构,资金自筹比例,经费筹集渠道合理合规性,资金取得及时性。(2)资金使用:各项经费支出比例构成,资金使用的合理合规性。(3)财务管理:高校财务制度建立完善性,财务信息真实与完整性,财务风险机制有效性,预算执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宋常,吴少华.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4,(2):31-35.
[2]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外部环境探讨[J].审计研究,2005,(4):14-19.
[3]蔡春.绩效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4]邢俊芳.国外绩效审计的走向[J].中国审计,2001,(4):63.
[5]曾凡昌,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辽宁职称系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5):184-188.
[6]吴贻谷.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汪花明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