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研究

时间:2017-02-15 14:45:30 来源: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均在31-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13.1)岁。所有患者均按照WHO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确诊。均符合以下条件:(1)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且每次痛感时间均能够达到30分钟或以上,并且在含服硝酸甘油以后,疼痛感觉仍然得不到有效缓解;(2)给予其心电图检查,出现了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的情况,且患者的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3)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呈现为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例如,肌钙蛋白或心肌酶谱。所有患者均有非常明显的心前区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将54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排列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2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首剂给予拜阿司匹林300mg嚼服,以后每日温水送服1次拜阿司匹林,每次100mg,1个月为1个疗程。而27例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每日1次,每次75mg,温水送服,同样以1个月为1个疗程,此外,结合患者的合并症给予相应的药物。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1.3疗效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可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显效,胸痛症状消失,ST-T移到等电位线,CK-MB峰值提前出现。(2)有效,胸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疼痛程度降低,ST-T有所下移。(3)无效,胸痛症状无变化或者有发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采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患者胸痛症状和心电图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胸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无任何一例出现了不良发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均出现了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大量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现在患者发病初期几个小时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楚地看到超过85%的患者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因此,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内血栓的观点被逐渐证实认可,这就意味着,在临床中为患者提供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的新型药物,该药能够对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造成抑制作用,在抗血小板上效果非常明显[2]。而阿司匹林则主要对血小板环氧化酶进行抑制,并以此来达到阻断血栓素A2生成的目的,进而实现抗血小板的效果。联合使用氯吡格雷能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起到较好抑制作用,其效果是单用拜阿司匹林无法达到的[3]。通过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还能够同时对胶质(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4]。而根据本组资料结果来看,采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联用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19%。且在此项观察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外科医学论文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由此可知,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168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数字水印技术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生命科学》 《宝钢技术研究》 《福建医药杂志》 《中国与世界经济》 《参花》 《中国哲学史》 《传媒评论》 《世界电子元器件》 《新东方》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