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深刻地阐明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其中,基于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关系调整、社会自主与社会和谐构建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原则,而在这一价值原则中,重点是法治。
1.关于法治
法治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法治”的对立面就是“人治”,是对“人治”的全面否定。就价值观而言,“法治”追求的是公平正义、民主人权,其核心是自由与平等,而“人治”则是专制与等级特权的象征;就法律理念而言,“法治”充分强调法律的主导地位,“人治”则是把法律当作一种治理工具,法律是统治者和特权阶层为统治和奴役人民、维护自己利益服务的。世界上最早提出“法治”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圣贤毕达库斯,但他的观点是带有批判性质的,认为法治不如人治。后来,亚里士多德对“法治”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4]罗马政治家西塞罗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致,认为国家应当实行法治。资产阶段革命后,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潘恩杰斐逊以及德里希•哈耶克等西方各国思想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论,使法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法治文化逐渐形成。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正在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所谓“法治”,就是强调法律的绝对权威,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依靠法律来规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方式,任何组织和个人的社会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法治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对法治进行了新的定位,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5]
2.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国家必须具备的社会文化体系,是指法治在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中的意识、原则、精神、行为及其价值追求的具体呈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为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播高深学问的地方,既是思想的高地,又是文化的高地。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依法治国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学校不但不能袖手旁观,而且应该成为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生力军。
3.高校法治文化
新时期以来,特别进入新世纪的最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高度重视,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巨变,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力今非昔比,大为改观,但高校文化建设特别是法治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相关高等教育立法的基础上,通过依法治理和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构建高校主体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最终使法治成为高校治理的普遍性规则,促进高校主体以“文化”的自觉性践行法治精神,真正地体现依法治校。
二、当前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应该坚持依法治校,包括领导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学生遵纪守法,而依法治校的核心,是着力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设。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驱动力
被形象地比喻为象牙塔的高校,由于其社会职能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存在。这种相对独立的环境,使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被有形或无形的围墙阻隔在外,而成为一块难得的净土。这无疑是它令人艳羡的优点,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期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无形之中比较薄弱。此外,高校管理的行政化,造成了学校依法管理的意识不强;高校重思想政治教育,轻法制教育,再加上高校教师只注重教学科研,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或忽略了法律知识的学习,致使师生的法制观念淡化。因此,在高校,依法治校虽时常被提及,但还不能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师生们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缺乏足够的内在驱动力。
(二)校园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不浓厚,缺乏感染力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自然地,大部分学校对法制宣传教育明显不够重视。有的高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形同虚设,经费投人不到位,人员安排不合理,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人员安排,需要时临时凑合,应付了事。由于学校不够重视,因此,法制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很难形成。学校的讲座很多,但普法讲座很少。学生的活动很多,但关于法律知识宣传的活动很少,即使有,参与面也非常有限。偶尔有针对师生的普法知识竞赛,但大都是做做样子,走过场,大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法制教育和宣传的方法陈旧单一,缺乏吸引力
据了解,当前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宣传的途径仍然单一,法制教育和宣传的方法仍然陈旧、刻板,对广大青年学生缺乏吸引力。由于学校不够重视,加上网络时代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观念对高校的冲击,很多讲授法律课程的教师没有进取心,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事业,上课成了一项被迫完成的任务,讲课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枯燥泛味。此外,校园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很老套,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大一部分高校的主要宣传阵地仍然是黑板报、展板、横幅和宣传橱窗,受众面有限不说,主要的还是让人很难提得起兴趣。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在高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重点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高校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不同维度分别确立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在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才是一个美好的公民社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高校师生只有明确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明确法治之于自由、平等、公正的重要性,才会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现代民主法治的思维和理念。学校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教育和引导全校师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精神实质,将法治信仰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学校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为学校的法治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学校各级领导要加强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把法治文化建设纳人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学校要依托校园媒体,如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视台和LED显示屏等,以及QQ群、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文化,做到让法治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让把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要注重法律宣传教育的不断创新,告别以往的简单说教,从师生感兴趣的法律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自觉接受法治理念,维护法的权威,弘扬法治文化。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教育功能,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活动。
(三)强化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师生的法治精神
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6]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高校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将法治的口号变成师生自觉的行动,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校要向师生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更要通过法治文化的浸染和深入渗透,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除了通过校园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法治文化宣传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法律讲坛,法治文化沙龙,法治文化征文、法治文化演讲比赛、法律知识抢答赛、辩论赛和校园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法律知识,传递法律意识、传承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使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坚不可摧的一部分。
(四)认真研究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治实践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对孪生姐妹。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是实践的先导。高等学校要推进依法治校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组织力量对法治文化理论进行,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指导和参考。有条件的学校,如办有法律专业的综合院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法治文化理论的学习和研讨,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排除一切暗礁和险滩,照亮和指引顺利前行的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强国之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法治,就是要对社会进行依法治理,做到一切事物都有法可依以,有法必依,其实质是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使公共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政府权力边界得以确立,让全社会崇尚法的绝对权威,人人争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7]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依法治校势在必行,法治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金融经济期刊只有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广大青年学生具备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依法治国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一定能够变成美丽的现实。
作者:李希聪 吴文平 单位: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创新5.1声卡效果包 黔东南州人事人才网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