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提出了“1个核心+2条软件开发主线+3个能力训练途径”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徐辉(1965‐),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
0引言
近年来,IT技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1],并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供不应求现象日趋明显。我国高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教学改革落后于技术发展,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实践能力训练不足,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导致企业“用人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我校作为地方财经院校,如何把计算机专业办出特色,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我们优先考虑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懂经济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研究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
1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是在2007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当年招生。相对于其他院校,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较晚,由于该专业是新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交叉学科特色
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地方财经高校,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财政学等经管类专业是主流专业,这些专业师资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有突出的优势。作为财经院校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理工科院校的雷同,毕业生将缺乏就业竞争力,多数用人单位选择理工院校的计算机毕业生,而不选择财经院校的计算机毕业生。另外,在财经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要建立完善的各个专业实验室也不现实,利用率不高。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软件开发能力为核心,实践能力训练为重,兼备财经管理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即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设计能力为核心,四年持续不断的专业实践项目训练为重点,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会软件项目设计流程、规范等工程实践技能。同时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选修具有财经特色的主要课程,或者辅修会计、金融或者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2]。这样,学生具备开发财经业务管理软件的专业领域知识,或者具备经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懂财经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其就业领域更加广泛。
1.2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就业方向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每年只有少数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绝大部分学生是直接出去就业工作的。根据人才市场的招聘职位和对珠三角地区计算机相关企业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条件,我们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
(1)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软件开发岗位。这类岗位以开发互联网应用软件为主业,包括网页设计、Web前端开发、Web后台应用开发、网站维护管理、网站技术支持人员等。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软件开发岗位。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传统应用和互联网应用业务都迁移和扩展到移动互联网中,移动互联网应用行业急需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如IOS软件开发人员、Android软件开发人员等。
(3)财经领域中懂财经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职业岗位。在银行、保险、财政、税务等行业中,计算机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行业对既懂计算机,又懂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与业务人员沟通方便,又能够解决技术问题。
1.3提出了“1+2+3”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和分析,明确了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提出了“1+2+3”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核心——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2条软件开发主线——“C→C#→ASP.NET网站设计”和“C→Java→JavaEE高级技术→Android技术”,3个能力训练途径——课程实验实践、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基地实习。
2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
2.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要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关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根据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时以“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为原则,根据技术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更新和调整课程体系,新增社会上热门的技术课程,加强专业实践训练的课程,同时开设一些财经类主要课程。我们将课程体系设置为6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实践教学模块。公共基础课是全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通识认知和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其中,与就业关系不大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等理论课程减少课时和学分。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了专业核心课后,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主要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组网技术、软件工程等核心课。专业限选课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网页设计、JavaEE企业开发技术、C#.NET开发技术、ASP.NET网站开发、软件测试等课程。专业任选课分为软件方向、财经管理方向任选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选择两个方向之一的课程来学习。软件方向任选课主要是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包括Oracle数据库、Linux操作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信息安全等,财经管理方向任选课包括会计学、金融学、网络营销、Excel经济管理应用等。实践教学模块是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接近实际的项目,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包括网页设计实践、数据结构算法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EE应用系统设计、C/S应用系统设计、B/S应用系统设计、手机应用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等。
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体现了以下特点:
(1)课程体系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当前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教学计划中及时引入新技术课程,保证教学的先进性。
(2)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以够用为原则,增加技术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数,满足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教学。
(3)实践能力训练在大学4年持续不断,从课内同步实验、课程综合实践、独立实践课,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每个学期都有1门以上编程相关的实践课程,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
(4)与财经类主要课程交叉融合,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自由选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2.2实践课程的整合和优化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和独立实践课程两个部分。课内实验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机技术课和操作类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在课堂上边讲边上机练习。独立实践课是单独开设的一系列实践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战、毕业设计等,独立实践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面向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在构建独立实践课程时,将若干门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设置综合性的独立实践课。例如,网页设计实践课综合应用了静态网页设计、JavaScript、jQuery前端开发语言等课程知识;数据结构算法实践综合应用了C语言、数据结构两门课程知识;C/S应用系统设计实践课综合应用了C#.NET、数据库、网络技术等课程知识;B/S应用系统设计实践课综合应用了网页设计、JSP(或ASP.NET)、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课程知识;手机应用系统设计实践课综合应用了Android开发技术、数据库、网页设计、网络技术、Java、多媒体等相关课程知识。通过这一系列实践课程的训练,学生在实训中不断提高其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与实践基地合作,选派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践需要,我们与广西区内外的多家IT企业合作,联合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的研发,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
社会上用人单位招聘计算机毕业生,往往看重学生是否有项目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训练[3]。因此,除了通过教学计划的一系列实践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外,还需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在大一第一学期规划个人职业目标后,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逐步引导有能力和兴趣的学生参与各种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例如,引导学生参加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竞赛等各项活动,全方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结语
近几年来,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学实践,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中一部分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也有一部分从事会计信息化、银行业务岗位工作,就业率逐年稳步提高,达到96%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李峰泉,苏培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电子测试,2015(23):87-88
机电期刊[2]蔡咏梅,赵玉章,郭文强等.以就业为导向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8):19-22
[3]陈志泊,张海燕,王春玲等.以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7):94-98
作者:徐辉 卢守东 肖芳雄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
相关专题:气象科技进展是核心吗 原子核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