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剥夺学生的朗读实践,限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剥夺学生的朗读实践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朗读实践活动,这跟学习游泳必须下到水里一样,教练讲解得再生动、逼真,学生将游泳要点记得再牢固,如果不下到水里去体验、尝试、摸索,永远不会真正掌握游泳的本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朗读实践,调用自己的眼、口、耳等感官,穿行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才能真切地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促进自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朗读实践,把文本中沉默的语言变得有声有色、娓娓动听,一方面能够促进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传达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或同伴对自己的朗读效果予以正确的评价和适时指导,从而促进自己朗读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因为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课堂教学中担心学生的朗读而影响教学进度,就干脆运用视听材料为学生作朗读示范。学生听完一两遍之后,便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写法。这无异于教练在岸上传授游泳要领而不让学习者下水实践一样。应该说,对于朗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课文朗读录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还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朗读实践活动,这既要有质的保证,又要有量的积累。听,始终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朗读练习。因此,在示范引路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安排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朗读,通过朗读进行感知、感悟。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限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将朗读视听材料引入了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尤其是对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把握不住朗读停顿或朗读语气的学生来说,还可以帮助学生矫正朗读。但只要学生能熟练地朗读,且能读出效果的时候,尽量不要用视听材料。因为视听材料毕竟出自成人之口,是比较标准化的朗读,代表了成人对课文的理解。而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对课文的理解与成人是存在差距的,教师不能让他们用成人的语气、语调去朗读课文,这样会限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于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技巧、方式也不同,而这种不同效果的朗读,正是教师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提高朗读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朗读的标准,针对不同学生的朗读情况,加以具体指导,并引导学生相互评议、共同提高。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虽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呈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语文教学跟自然科学类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学过程中如果过于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把宝贵的阅读时间让位于视频和影像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会剥夺学生的阅读权利,对学生的感悟与思维是一种禁锢和压抑。
二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运用应追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步入语文课堂,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通过对文本、声音、图像、影像的综合处理,既可以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又可以渲染气氛、营造情境、调动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粉笔、黑板、挂图等教学用具的不足,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固然先进,在使用时也要适时、适量、适度,不能任其泛滥于每个教学环节而抛弃了传统教学手段中宝贵的东西,否则,教师会因忙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而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化、程序化的局面。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当地而灵活地使用,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方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促进教学目标的达到。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在导入新课之后,老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用心倾听,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练习朗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笔者在屏幕上投影出相关画面,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根据画面回想、背诵。在营造的情境中,学生积极投入、乐于记忆,很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便捷、高效,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它既可以辅助语文教学,也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学习的干扰。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正确观念,选准使用时机,提高使用水准,使之切实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作者:黄丽丽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