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兴趣的激发和调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兴趣也是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的动力,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过程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是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特别是枯燥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内部结构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先导,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要求,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将来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爱做游戏,这是由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智发展特点决定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时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变抽象的计算机知识为形象直观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做到寓教于乐,学生也会实现寓学于乐。例如,三年级“操作键盘”一课中,在讲到指法时,假如教师只是机械式地讲解使用键盘时手指的摆放位置以及手指使用的要点,学生就会感觉十分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会感觉很疲惫,长此以往,就不愿意继续学习了,因为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是很弱的。笔者在教学中就使用了游戏活动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玩一个游戏,叫“警察抓小偷”,让同桌之间比赛,看谁打字的速度快。很多同学刚刚接触电脑键盘,对字母的分布情况还不太了解,更不用说盲打了,因此打字的速度非常慢,甚至有的同学只会用一根手指敲击键盘,不会用双手来控制键盘,结果成了被打败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就希望学习打字速度快的方法,于是笔者提出了记住指法的必要性,然后对指法的练习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学生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自然听得很认真。在游戏和竞赛的促进下,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打字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游戏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多么重要,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通过学习来弥补,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欲。
2.学以致用,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学以致用,就是指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我们学习知识以后,重在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侧重于“实用性”。例如,在“初识PowerPoint”一课中,对于“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学生普遍认为很简单。诸如单机和双击鼠标的动作,学生学习起来不用费力气,但是好像缺乏对这一知识练习的热情,学生不了解“自选图形”的真正作用,更不明白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只是一味地画画,再删除,再继续画画。方法的确是掌握了,但是学生感觉很迷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些任务练习,比如,用自选图形画一个圆柱体,用这些图形自由组合成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厂房和高楼等建筑。学生有了学习任务,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练习的目的性增强了,学生也明白了自选图形这一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识,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3.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任务驱动,在教学中把教学的内容作为一个任务来布置下去,把完成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增强了。这种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在讲到“初识LOGO”一课时,提到LOGO语言,笔者第一步要教会学生让小动物前进转弯和后退的基本操作,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用这些命令编制绘图的过程,让动物听候指挥。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既给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间,又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自由。学生知道这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就会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巩固了新知。实践证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双向互动的课堂,才是最完美的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趣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小学生自由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习具有“学无止境,其乐无穷”的特点。
作者:严中杰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相关专题:第三方支付牌照 植物生态学报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