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方法
问卷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形式填写,调查前对各科室护士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标准、调查对象、方法及填表注意事项等,要求被调查者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要求完成问卷,护士独立完成,当场收回。
2结果
2.1护士近3年急救车内物品使用情况
有24.6%的护士表示近3年完全没有使用过急救车,31.8%的护士近3年仅使用过1~2次。有16.2%的护士表示近3年没有参与过患者抢救,31.8%的护士近3年参与患者抢救仅1~2次。护士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次较高排名靠前的是吸氧装置、吸痰装置、急救药品等,使用频次较低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气管插管或喉罩(包括配合)、口咽通气管、呼吸气囊等。见表1。
2.2护士急救车内物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有57.3%的护士表示完全掌握急救车管理制度,有66.6%的护士表示完全掌握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护士对急救车内物品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排名靠前的是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心肺复苏板等,相关知识不掌握排名靠前的是气管插管或喉罩、口咽通气管、急救药品等。见表2。
2.3护士接受急救车内物品的培训现状
有3.6%的护士1年来没有接受急救知识培训,53.4%的护士每年接受1~2次,培训形式主要为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培训地点以科室和院级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以药物知识和急救器械知识为主。
2.4护士急救车内物品培训需求
43.2%的护士表示希望每年能有3~4次培训,40.2%的护士表示希望有5次及以上;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为应急演练,其次为操作培训;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为急救器械相关知识,其次为急救思维模式;而急救器械中最需要培训内容排名靠前的是喉罩或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心肺复苏板等。
3讨论
3.1护士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率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急救车是每个病区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必需品,护士对车内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正确使用直接影响着抢救患者的成功率。表1中显示72%的护士表示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率低,而在实际工作中,急救车内物品因使用频率低、培训次数少,长期不用等原因,存在培训过后很快又被遗忘的现象。本次调查中相关知识完全掌握率达90%以上的只有吸氧、吸痰2项,其次为心肺复苏板,而前2项操作在平常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且这3项操作均纳入50项基础操作训练,每年均会有培训与考核,说明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可能与其使用频率和培训次数有关。相关知识掌握最低的气管插管或喉罩、口咽通气管、急救药品掌握率均不到60%,前2项均为气道管理工具,可能与临床抢救中,医生在气道管理及急救用药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关。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最先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紧急抢救常常是由医护共同配合完成,或是医生未到达现场前护士独立完成,如因相关知识不掌握或用药错误、贻误抢救时机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急救车虽不常用,相关知识却应人人掌握,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2护士急救车内物品培训频次少,培训现状与实际需求
不符在本次调查中,培训频次方面,3.6%的护士1年内未接受急救相关知识培训,53.4%的护士接受过1~2次,而实际需求为83.4%的护士表示希望每年能有3次及以上的相关知识培训。在培训形式上,管理者多开展操作培训和理论授课,而护士则更倾向于有实际场景设置、自己可以实际参与其中的应急演练培训方法;可能与护士在参与演练中更能感同身受、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记忆更为牢固有关。培训内容以急救器械最为需要,而急救器械中以护士相关知识掌握率最低的喉罩、气管插管和口咽通气管相关知识最为需要,可见护士对急救相关知识的培训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显示,目前护士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大多来自工作经验,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这种单纯依靠工作经验的积累来提高急救水平的现状十分不利于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学习、积累更多的急救知识[6],可见医院有必要开展急救车内所有物品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使护士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急救车的管理是患者安全的基石,护理管理者应在保障物品规范储存的同时关注护士规范使用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建议制订急救车内物品培训制度和使用规范,定期四川职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同时将护士相关知识的考核纳入每次的急救车质量管理检查中,以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钟雅文 昌子艳 单位:潜江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