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化措施

时间:2017-02-16 23:16:54 来源:论文投稿

1调查背景

大学英语虽然不属于医学生的专业课科目,但却对医学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好大学英语将关系到医学生能否有效地阅读外文医学书籍,进行国际性学术交流、学术陈述,推动医学生自身的专业发展。许多调查和研究已经揭示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窘境,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不容乐观。广州医科大学课题组在2015年3月对2014级大一新生包括全校19个医学专业约1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52份。此次问卷目的是为了解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希望激发医学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好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从传统的只对听说读写的应用过渡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以后高年级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期望本调查结果对我校大一新生英语课堂的优化做出探讨。

2分析与启示

2.1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69%的学生高中阶段平均每周都有6~7节英语课,也就是说,每天都会上一节英语课,有的甚至两节。可能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高考的需要,学生每周都会接触大量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听力,英语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门功课。相比之下,大学英语课程是每周两次,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了,英语被学生当成了副科。更由于课程性质的转变以及课程强度和要求的降低,学生们大多抱着听听就算了的想法去上英语课。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学英语课不讲语法就没有学到英语。高中阶段对语法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学生被要求背诵各种语法。大学英语课堂并不像高中那样重视语法,而选择医学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理科生,理科生比较注重对硬性知识的掌握,所以上课如果学的是语法,学生们就会觉得学有所得,较有成就感。然而大学的英语课堂却很少有专门的课时来讲语法,只是偶尔提及,并且不会长篇大论,如果想知道一个词语的各种用法,则更多需要自习。大学英语要求学生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来学,而不是功课。大学英语课堂更重视软实力的培养,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枯燥的、是漫长的,学生的耐心慢慢削弱,变得浮躁。学生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少学一天英语、少上一节英语课也没有关系。

2.2学生的英语需求主要表现为听力、口语能力的提高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期望和学习动机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李平,2013)就问项“进入大学,你想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英语能力?其中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翻译、语法以及和自己专业或今后工作有关的英语”,问卷调查反映出口语和听力的平均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和自己专业或今后工作有关的英语。可以看出口语和听力是学生英语薄弱和亟待提高的两个方面。目前大多数的本科院校为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英语是综合英语课程,选用一种综合教程系列为教材,同时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和学习。综合教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多。由于平时课堂上的口语和听力训练的课时有限,每一位同学开口发言表达的机会也为数不多,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口语的积极性不高,英语交流氛围不够活跃。即便是有机会发言,学生也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执行力低下而无法完整连贯地有效陈述。尽管有些同学参加课外的如英语角的社团活动,能够与外教面对面交流,但毕竟覆盖面不广,不可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

2.3学生更倾向于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学习英语

调查中发现69%的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途径为看英语电影或剧集,远超过听VOA等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新闻、读英语小说报刊等途径。也就是说学生更喜欢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接触英语。在调研和访谈中,不少学生希望引入英语经典电影介绍和观看,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学习了英语。改变一种教学方式,寻找一种轻松愉悦学习英语的方式,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这可能更为学生欢迎和接受。如果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体验英语,老师能够讲“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影子的课堂,将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是一次师生合作学习的尝试。(吴泽钦,2014)如何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这是值得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2.4医学生英语基础良好,课程设置需与高中英语衔接

通过调查得知39.35%的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位于110~119分之间,18.25%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在120~129分之间(满分为150分),这两部分学生占总人数的58.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扎实,成绩优良。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在3500词左右(高考所要求掌握的词汇量),这已经基本达到大学英语三级的水平,而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是达到4500词左右(四级水平)。结合另一份有关高年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不少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较之刚入学时基本没有提高甚至有些降低。原因一,一半以上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良好,学校却没有选择大学英语教学的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与之匹配。原因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相似度高,这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重复。学而无用,学而不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原有的偏于基础的教学内容已不再适用基础较好的医学生,做好高中英语到大学英语的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医学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学好英语将关系到医学生学业水平发展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但如果我们保持目前教学现状,学生的英语水平只会止步不前。

3对策与思考

3.1改革教学内容

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化探讨,探讨方向主要依据以内容为依托(Content-BasedInstruction)的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重构医学生的英语能力。Dupuy指出: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或基于某个主题进行,将外语学习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往往效率会大大提高。(Dupuy,2000)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围绕学科知识,而不是围绕语言的形式和技能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中获得或提高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医学生作为英语基础较好的特殊群体,教材内容不应该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情感问题,教学内容必须为医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需求服务。2007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医学生应该尽早完成衔接中学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综合英语课程,尽快开始专门学术英语(医学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的课程学习,培养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书面交流能力。

3.2改变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大学学习有别于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学生抱怨,靠课堂学习,学到的东西不多。的确,有限的学时,局限的课本,难免学生颇有微词。但是,随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的学习方式的深入,或是反转课堂教学形式的广泛实践,大学英语学习不能仅仅靠课堂进行,信息随手可得的年代,教学的内涵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实体教室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的约束,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课堂形式,依托互联网形式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凸显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3.3开设以英语授课的医学人文通识课

大学英语选修课必须是专业与通识兼顾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并重,不可偏废。(辛铜川,2013)现在许多医学院校都根据学生的英语需求开设了相关类型的英语选修课。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综合英语(必修)+通识英语(选修)+专业英语(选修)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医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还更应具有关注社会、洞察世界的敏锐眼光。开设以英语授课的人文通识课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学术交流、合作和沟通的技能,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以及本民族认同感。同时,医学生在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工作中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心智等方面能全面协调地发展。他们是真正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医学人才。

4结语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学英语实施才有意义。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是“基础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滞后产生了负效应,导致许多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动力,英语学习兴趣降低,如果我们教学仍然停留在应试教学模式上,以传统的方式教学,最终导致这些学生的英语能力“停滞不前”甚至“不升反降”更会导致课堂危机。改善医学生的英语课堂,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满足社会和医学生需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基础英语+通识英语+学术英语安徽职称”的课程体系构建,将在全球化和医学人才国际化的环境下,实现医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对实现医学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必要性。

作者:潘维 黄国君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化措施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38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期刊文章发表 徐安妮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医教育》 《四川林勘设计》 《石化技术》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当代商报》 《化学传感器》 《湖北农业科学》 《农业部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小溪流》 《延边党校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