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探讨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影视作品;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生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中职学校,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把德育放在职业教育首要的地位。因此,德育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德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加强法制观念,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中职德育课的育人教化功能,是摆在每一位中职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及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能力培养和情感引导,实现德育课程目标。
一、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因
当前,大部分中职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一方面,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知识,即“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使学生对德育课兴趣不高,觉得抽象、沉闷、乏味,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缺少钻研精神,缺乏积极学习的主观动机。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实现中职德育课的课程目标。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影视作品,把优秀的有现实意义的影视作品与德育课的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二、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及“哲学与人生”四个模块。可见,德育课是一门融道德、法律、职业规划、经济、政治、社会和人生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本文将从这四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要求出发,探索影视作品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挖掘典型事例及典型人物,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增强其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容易出现偏重理论满堂灌式的教学,如果缺少生动案例和实例,对学生思想触动不大,这样会使职业道德教育流于“纸上谈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主题鲜明、思想突出、人物形象典型的影视作品,可以使教学内容中近似“说教”的理论,进一步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受人物形象和行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道理。这种作用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时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四课内容“公民职业道德规范之诚实守信”时,可以选取《焦点访谈》节目中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视频,通过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说明由于一些人的不讲诚信,导致社会诚信受到挑战。又如在讲授“感受道德之美”时,可以选择一下优秀作品,让学生观看《爱国者》《离开雷锋的日子》《背起爸爸上学》《一个都不能少》及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悟“爱国守法”、“助人为乐”、“家庭美德”等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刻地领悟“道德”蕴含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融汇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它实实在在地呼唤着我们做高尚的人。比如在讲授“做遵纪守法的人”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警察故事》《判我有罪》《义海雄风》及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社会与法》《道德观察》等优秀节目。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明、真实又触目惊心的故事及案例中,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崇尚程序正义,学会依法定程序做事,按法定程序维权,真正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二)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地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实践性及时代性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因此德育教师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紧跟中职学生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根据职业生涯课程的具体内容,尽可能采用符合中职学生专业特点和与本地相关的行业、职业的影视材料。例如在讲授第五课“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第三框题“善于利用本地优势”时,笔者就选取播放了《广西首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就在自己身边都有如此多的青年人能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找到发展商机,成为青年创业的楷模。又如在讲授第四单元第二节“求职中的陷阱及防范”时,播放BTV财经频道谨防招聘陷阱视频及有关传销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及识别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陷阱,掌握各种陷阱的表现及防范陷阱的方法,进而提升防范陷阱的能力。在讲授第四单元第二节“求职面试与技巧”时,引导学生观看《职来职往》,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求职面试中常见的问题提问及应对技巧及了解面试过程中的基本礼仪,避免面试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错误,进而提高学生面试综合能力。事实证明,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可以使德育课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发育、审美发展、人格健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德育课的育人功能。
(三)关注实现、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及强烈的时代感,因此通过与时俱进的影视作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时政新闻和热点事件,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世界,关心社会,关注实现。比如讲授第二课有关消费内容时,可以选择CCTV2的“消费观点”节目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以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增强绿色消费观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又如在讲授第七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时,可以引入电影《建国伟业》中“国名、国旗、国歌的诞生”这部分情节,引导学生学会从国名看我国政体,使学生懂得: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政体,从而引出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观看“两会”的新闻视频,从而领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树立拥护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立足生活,构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传统的哲学与人生课教学离不开理论说教和思想引导,在以往的授课模式中,学生的反映是“空洞、沉闷、乏味、不想听”,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而影视作品的优点在于能够用其生动、具体形象呈现社会生活的面貌及本质,并能够集中多种媒介特点,让课堂教学声图兼备、视听具备,从而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可以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能适当引入与课本知识契合的影视作品,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将哲学与人生课的课程理念、理论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进而构建自己的学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第五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知识点,进而领悟“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正确对待人生境遇,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自贱,顺境时有忧患意识,逆境时仍不懈奋斗,人生成功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笔者引导学生观看了以下作品:《美丽人生》《士兵突击》《阿甘正传》《冲出亚马逊》《假如生命还有238天》《黑暗中的舞者》等,特别是《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两名特种兵在闻名世界的“猎人学校”中,接受长达2个多月高强度、近乎“非人”的军事训练。他们凭借着超凡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顺利通过重重考验,获得了“勇士勋章”,为祖国赢得了尊重和荣誉。观看这部优秀作品能使学生感悟在逆境面前,唯有奋勇前进,坚信“别人能,我也能”,才能冲出困住自己的“亚马逊”。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那种积极乐观、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给学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遍布中职校园的WIFI信号,使得中职学生可轻易获得许多前沿的影视资讯。作为中职德育教师应该顺势利导,积极地搜集优秀影视作品,建立教学资源库,在恰当时机,选择恰当资源为教学所用,这也是中职德育教师为实施素质教育,正确理解中职德育课新课程标准而必须做出的努力。德育课最讲究“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利用讲台高高在上的说教容易让学生心生厌烦,而影视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注入能强健学生精神骨骼的钙,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中职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德育课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南永新.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2]王霁.哲学与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杨雪桥.怎样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C]//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2006
[4]杨海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艺术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5]焦洪昌,扈文华.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陈有红 单位: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专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国际服务贸易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