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制约下医院建筑原型空间设计述评

时间:2017-02-17 07:02:23 来源:论文投稿

1菏泽市人民医院的改扩建要求

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个在用地紧张、环境复杂条件下分期实施改扩建建设的典型案例。医院的改扩建分三期实施(图1、图2):一期工程需拆除内部的杂物院和车棚,建设门诊病房综合楼;二期工程需拆除现状急诊楼和门诊住院楼等,改造北侧沿街办公楼,建设行政科研中心、东侧入口广场和室外停车空间,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人流和车流进行规划设计;三期工程需拆迁医院南侧的民宅,建设病房楼、创伤康复中心等。建设规模8万m2,其中一期门诊病房综合楼建筑面积31580m2,总床位数约900床。

2环境制约

2.1复杂现状

一期建设用地周边情况复杂且空间极为有限,东侧与现状医院建筑之间留出不小于9m的防火间距并保证一期施工过程不影响目前医院的正常使用,南侧与保留办公楼平行并留出14m间距,以满足防火要求和用作消防通道,西临医院家属院,北临医院现状围墙。因此,设计中要尽可能留出较宽的施工操作空间。为配合旧城改造和完善城市设计,还要对现状办公楼进行立面改造(图3),来重构双河路和太原东路交叉口的空间秩序。

2.2流线整合

医院现状仅在北侧有一个人车混行的出入口,且要穿越沿街的现状建筑。流线整合过程中要限制使用这一宽度有限的出入口,使其仅作为急诊和内勤出入口。在建设二期工程之一的东侧入口广场时,考虑门诊和住院出入口的分流引导。三期工程可将住院出入口调整至南侧,而东侧仅为人流量和车流量最大的门诊出入口。

2.3分期实施

由于多期建设(图4)的项目多存在一定变数,因此,设计策略为着重考虑一期门诊病房综合楼的建筑设计,辅助考虑整体院区中一、二期和三期工程之间的衔接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一期门诊病房综合楼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和可变性。即使三期工程未实施,一、二期工程建设同样能使医院的正常秩序得以实现。

3空间投射

一般来说,在应对复杂环境制约下的建筑设计时,设计者从原有场所空间中所感受到的意识空间源于其对空间的认知经验。当新建筑在融入原有建筑场所的过程中,呈数量级存在的经验空间和意识空间将投射于设计者操控的设计过程,并影响其对新建筑发展方向的判断。经验空间与意识空间在设计者脑中彼此交织后,以几何原型空间的形式投射和转化至多维的场所空间,从而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不同的空间组合和转化关系(图5)。因此,对“空间投射”[1]方法的控制,需要设计者掌握不同类型的原型空间素材,以解决在梳理复杂环境过程中出现不同性质的空间矛盾。

4原型空间

原型空间的提法是借用18世纪植物学家林奈(C•Linnaeus)提出的关于生物原型的概念,即原型由生物种群间普遍的相似性构成,自然界中的物种是原型的变体,变化的限度是原型维持的条件,原型是新物种产生的根源[1]。这一概念对设计者的启示作用在于:既需要采集更多的空间样本来总结原型空间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又需要在处理具体矛盾时赋予原型空间的转型设计以弹性的操作空间,使得不同的原型空间在空间投射的逻辑演绎过程中显现出“彼此和相互”的关系,并在不同层面进行开放式和平行式陈述,进而达成整体叙事的效果[2-3]。而一期工程中门诊病房综合楼的设计过程就是从原型概念出发完成的建筑设计,且综合运用了四种原型空间的设计方法。

4.1U型空间

一期工程的建设范围大致为梯形,南窄北宽。考虑到三期工程之前住院病房要复合在门诊功能之上,而南侧约为40m的面宽仅能每层做出10间病房。对北方寒冷地区的医院而言,南向病房的数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是否能够额外增加一部分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2h的南向病房成为本次设计的第一个概念;另外,能不能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采用除集中式布局(自然采光和通风较差)之外的其他空间组织方式成为第二个概念。根据基地的几何特点,若能形成南、北两翼板楼,并在北翼板楼长出南翼板楼的一端,每层让开2间南向病房,那么它们将得到大部分的东南向日照。而南、北两翼板楼围合而成的U型空间布局(图6),恰好能实现这一概念。采用U型板楼布局后,也就摒弃了内核组织空间的集中式布局,最大化地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既为医、患争取到良好的朝向,又能帮助医院降低设备成本,节约能源,摘掉“能耗大户”的帽子。

4.2减法空间

空间减法是对几何形进行拆解或减去一个或多个较小的几何形体而形成新的秩序。如将完整的物体进行拆解,拆解之后的组件通过某种逻辑关系进行重新组合,促使原型的消解和新秩序的建立。重新组合过程中,组件之间由于其本身形态、空间大小以及它们之间或是吸引、或是排斥的关系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空间秩序。U型空间其实是减法空间的一种,首先在方体的基础上做减法运算得出U型体,开口朝向东侧广场敞开;其次对U型体进行拆解,不同的组件与基地周边建立起平行秩序;然后在U型空间东侧顶部使用二层高的连接体做加法运算,使南、北两翼板楼连接并形成戏剧性的空间体量穿插关系,使医院的形象丰富多变和标识醒目有力。此外,U型空间入口平台及南、北两翼的东侧,同样使用了减法空间:一、二层局部架空,形成连续的过渡空间,用作不同的功能入口和产生多样的休闲花园;板楼东侧山墙上也尽可能地通过有规律的减法运算作出空中花园以降低山墙面的宽大尺度。

4.3复合交通

一期工程的功能流线涵盖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流线、医技流线和医务流线等。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组织好复杂的流线关系,需要建立一种具有功能转换作用的复合交通体系(图7、图8),在U型空间内部的近地面处,利用架空景观平台将门诊区、急诊区、住院区、医技区按竖向划分,并在不同标高处设置出入口,实现门诊人流、急诊人流和住院人流互不干扰。急诊大厅位于一层的北翼部分,入口设在其东北角,紧邻医院的现状出入口;门诊入口设在二层平台上,面向东侧广场敞开,外部由室外自动扶梯和直跑楼梯引导,内部与退台式门诊大厅联系;住院入口在一、二期使用过程中可从平台下的“灰空间”进入,并与住院大厅和住院药房实现联系;医技入口由一层共享大厅的竖直交通引导;医务入口设在建筑的西侧,使病、患流线分开。在复合交通周围安排导医、超市、自助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弱化医院的紧张氛围,缓解患者因环境差别引发的心理不适。

4.4模块功能

功能组织(见图8、图9)以U型空间的公共部分为中心,自下而上、自内而外遵循由动至静的划分原则:人流量较大的功能尽量向下安排,人流量较小的功能尽量向上布置,以减少两翼板楼结合部处竖直交通的负荷压力。门诊功能和住院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应对医院多期建设引起的不确定因素。在门诊单元模块设计中,由内而外设一、二次候诊空间、诊疗单元、医生休息办公等。候诊空间紧靠交通核,并与U型景观廊道结合,使人对医院的交通流线一目了然;同时布置充足的座椅和绿植,用以缓解病患及其家属的焦虑情绪。病房模块中采用南、北两个护理单元,连接处为开敞和明亮的病人活动平台。

5结语

在复杂环境制约下的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空间投射的设计策略使设计者的经验与意识空间合并、抽象为不同性质的原型空间[4]。这些原型空间不仅对空间秩序的整合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在空间组织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普适性和可变性,因此,能够适用于多数类型的建筑设计。而医院类型的建筑虽然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大量的实践机会,却大多表现为空间表情趋同[5],其原因主要归结为设计过程对人性化、地域性的忽略和对各种国际思潮的曲解。原型空间是设计者对“此时此地”[6]场所空间的抽象总结,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科学认知,是纯粹性的“事物本身”。对原型空间的应用或演绎,是一种对固定模式的提炼、移用和重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创新和矛盾化解的方法投射于整体空间的情境表达,将有助于医院建筑更好地增强功能、服务医患,建立和谐的空间秩序。

作者:王江 董芙志 师国靖 门艳红 赵继龙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菏泽市规划局城市规划信息中心 菏泽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环境制约下医院建筑原型空间设计述评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515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内燃机 美容院薪酬制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继续医学教育》 《能源与节能》 《商品储运与养护》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曲艺》 《汽车与安全》 《领导科学论坛》 《作文》 《中国药剂学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