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元素在校园建设中的实用性

时间:2017-02-17 08:09:47 来源:论文投稿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园建设中彰显民族元素的意义

(一)促进师生民族文化认知,培养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情感

校园建设包括校园里的楼群建筑、人文雕塑、小品景观等,也包括各类绿化、美化和亮化等系统工程。建设中,我校巧妙地将苗族的吊脚楼与土家族的屋顶飞檐融入在学生宿舍、教学楼和实训楼等楼群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形成了既风格统一,又凸显民族特质的建筑群;在人文雕塑的运用上,我校在校园中醒目地打造了湘西历史文化名人雕塑群,吸引师生瞩目于民族地区文化名人;在绿化过程中将富有本民族地区特色的树种,如各类枞树、紫薇、银杏、大型金弹子等,或成片,或散种,或点缀种植在了校园的各个角落。通过校园建设中的这些设计运用,在直观地吸引师生瞩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并在广泛获得认同度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出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情感,加强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二)体现校园个性,提升校园审美情趣,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而一个独具特色,洋溢特质的校园,自然而然能吸引住学生目光,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感,进而让他们热爱校园,热爱学校,对学校产生喜爱感和归宿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发挥出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综观国内外的许多大学,几乎都是在翰墨飘香、以人名校的同时,被社会大众更广泛地识记,并被校友们津津乐道、反复回忆的还有一些校园建筑或各类景观。如北大的未名湖,清华园的荷花池,中山大学的石柱,剑桥的“康河”(RiverCam),武大的樱花等等。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区别与其他学校的,民族特质自然是其一。因此,在校园建设中将民族元素充分加以设计运用,借助民族元素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点来形成校园的个性特征,提升校园审美情趣,从而发挥出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在校园建设中合理彰显民族元素

当然,在“民族元素”的设计运用中,不能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符号模仿与包装,必须深刻领会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各类民族元素,使其在校园建设中,设计运用科学合理,富有审美情趣。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运用环境、针对项目、目标受众与表现方式等要素的思考和衔接。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神秘的湘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古往今来,勤劳淳朴的湘西各族人民在这块富饶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纵情欢歌,翩然起舞,在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我院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具有浓郁湘西民族特色的元素,借鉴吊脚楼的建筑风格,还有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天鼓等民族元素,将之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法隐约地显现在设计的空间和造型中,力求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地标式建筑。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风格的共生

在建筑形式和符号上从湘西传统民居中撷取精化,以吊脚楼和屋顶的层层叠落来与地域建筑文化取得传承关系。强调院落空间,营造宜人尺度。在868亩大尺度的用地内,校园内建筑多以院落的形式或成组群的布置,院落建筑在地形与人体尺度之间增加了一个舒适的过渡空间尺度。与大型集中式现代建筑相比,院落式的族群布局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文化性和地域特色,能很好地体现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校舍风格的共生共存。

(二)加强创新,做到巧妙融合

对民族元素的合理运用,不仅仅是传承,更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实践中切忌照抄照搬,避免民族元素直接简单地堆叠摆放,必须将民族元素的运用与设施的功能需求巧妙融合,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与空间布局巧妙融合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最佳效果。例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中,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多元手法,强调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感。将严谨的轴线对称关系同自由活泼的空间有机组织起来,主轴线规整有序的景观强化建筑群体的空间感和内聚力,而湖区自由流畅的园路与坡地形成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从更深层次上发扬传统文脉与造园意境,注重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而不是对传统园林景观的简单再现。再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在造型设计上,我们既考虑了体育馆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和相容性,更考虑了突出体育馆的标志性和地域性。我们将主看台屋顶设计成一只展翅欲高飞的白鹭造型,白鹭是湘西地区常见鸟类,颇具地域代表性。体育馆以两片弧形大跨度屋盖轻盈地飘落在巨型苗鼓雕塑基座上,4条金属架从东西两侧的巨型苗鼓基座上如彩虹般腾空而起,覆盖整个圆形体育馆。现代元素结合民族的平台柱廊和基座,苗鼓文化和地域石砌等建筑元素,在体育馆设计中得以充分演绎,轻盈的现代化大跨钢结构屋面腾空展翅在坚实的苗鼓雕塑基座上,于大尺度震撼中又略带几分飘逸妩媚,极具苗族鼓舞的艺术魅力。从空中鸟瞰,从远处注目,在蓝天白云下,在青山碧水间,在苗鼓声声中,一只白鹭展翅欲高飞。该设计不可不称之为民族元素科学运用和巧妙融合的成功案例。高校,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民族地区高校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更应该在实践中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校园建设中对民族元素科学合理的运用就是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和高校特点,以人为本,为师生创造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针对学校的历史、学科特点、校风和学风,注重形成自身特点。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校园景观效果,还可以增加校园学术氛围,使校园粮食经济论文环境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专业教育的基地,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者:鲁俊 刘湘蓉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元素在校园建设中的实用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534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产品情感诉求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制笔》 《幼儿教育》 《旅游研究》 《江苏教育》 《食品与发酵科技》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煤炭工程》 《昌吉学院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农村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