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内在法则综述

时间:2017-02-17 13:27:54 来源:论文投稿

整个科举时期,教育的功利化特点都十分突出,并且由于功利思想的步步加深和教育僵化,造成了许多畸形的废人。以工业化为标志的西方,教育功利化色彩很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大规模开发和无序破坏,而且使人的贪欲自私心理恶性膨胀。道德的堕落和异化,让人类自身也触目惊心。一百多年前,康德饱含感慨之情的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先哲的思想感情里,环境和心灵的道德理想是那么纯净和神圣!中国儒家也有“修身”的道德理想,《大学》中讲“修身为本”、“自谦”、“慎其独”,《孟子》中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其身、养其性的德育观,虽嫌保守,但儒家早期的德育基本理念仍让人感动。中国历代都不乏“内省”的高尚德育精神,很早即形成了内在德育观念,但是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的内容被湮没了,有的则被篡改和歪曲了。教育发展到现在,人们一方面深刻认识到生存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另外一方面强烈意识到以人为本、以发展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才是本色和本质,教育以人类自身的再次觉醒和社会性的普及为标志,进入真正的自觉时代,即现代教育自觉时代。教育是社会和个人的自觉行为,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同时,人类纠正了过去的教育失误,对人、自然、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理智的理解,并使教育向内化方向发展。

教育已不仅仅是实践意义上的社会活动,也是个人的内在需要。被强加的道德观念是虚伪和脆弱的。在现代教育自觉时代,德育既发展个性自身的真善美素质,又把社会良好道德内化为个人品质,是内在德育的实质和核心。个性具有自我发展和对社会价值主动判断及批判的精神,共同准则和规范是德育内化的结果,也是一种契约式的约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应忠实于内化的原则。事实上,德育作为内容丰富的教育基础,直接影响着教育方式。中国古代有“才德之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辩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是德育功利化、工具化思想的反映。司马光不可能弄明白德育内化道理,只好对“圣人”作一种渴望和幻想,也只能在德才关系上对“君子”、“小人”作一种简单的论辩。个体发展和德育内化,意示着德育既是内在的,又是快乐的。人的真善美品质,素质发展的内驱力,自觉自主的情感体验,都使内在德育显得快乐。由家长、教师或社会强行灌注的意识和情感,是很不可靠的。对一个学生来说,在教育环境和素质发展过程中,感兴趣则乐,发现创造则乐,爱好则不倦而持久。

乐在环境中,乐在教育中,乐在发展中,都属于行为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也是快乐的德育体验。当我们认识了内在教育的精髓后,内在德育的快乐原则得到肯定和贯彻。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德育忧虑作一个恰当的估计。网络带给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和发展空间,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是因为冷冰冰的虚拟世界而带来人类情感的忧虑。理性、科学使人类精确的推理和计算,网络却把人文和环境虚拟化。如果不加入德育防毒“软件”,是令人担忧的。人类受到过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虚拟世界与真实感情、信息交流与精神体验、电脑黑客与人类良知、网络技术与人文环境,这些网络时代相互冲突的“要件”,给现代人的道德情感建设增添了新的课题。人类的未来不能只是由技术和思想充斥世界,必须是一个建立在美好德育情感基础上的世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在这代人只注意我们这代人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代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大。”这种人类道德精神和科学情感就是内在德育法则的最好注权威医学期刊释。

作者:沙永红 单位:云南省宁蒗县教育局教研室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德育的内在法则综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623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论文发表多少钱 电子图书系统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飞行力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战略决策研究》 《篮球》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国际呼吸杂志》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杭氧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