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4篇

时间:2017-02-17 15:17:46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初中历史的自主创新学习

一、课前设问,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课前预习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结合即将所学的教材进行课前设问,要求学生回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做出解答,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前,笔者布置预习,设下疑问———“夏、商、西周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分别是谁?每个同学回去搜集五个发生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典故,此外,你们认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有何共同点呢?”。通过课前设问,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通过课本、课外书籍、网络等媒介,主动的搜集素材,解答问题。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笔者点了几名同学进行发言,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正因为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创新性课前预习,才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二、课中提问,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课堂学习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互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初中历史本身是一门充满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学科,有很多知识点具有浓郁的历史色彩,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给学生以激励、启发和引导。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单纯追求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失去了应有的艺术色彩,导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这种课堂教学从根本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对立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进行学习,何谈自主,何谈创新。笔者认为,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新课改要求,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不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作为教师,在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从而明晰各种知识点,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讨论或辩论首先还是要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笔者提问:“为什么西晋能最终结束三国纷争的局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主动站起来告诉我答案”学生们积极进行讨论,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说:“诸葛亮病逝,刘禅无能”,有的说:“吴蜀两国本来就弱,地域小”,还有的说“吴蜀不和,被分而击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和把握三国的形势。在进行课堂讨论的同时,笔者还会选择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比如当今历史界对隋炀帝的功过意见不一,因此在学习完“繁荣一时的隋朝后”,笔者选取两组同学,围绕“隋炀帝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进行辩论,同学们纷纷围绕自身的论点,进行材料搜集,进行陈述,课堂氛围热烈,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后留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孔子曾言“:温故而知新”,因此加强课后复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说复习这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布置课后复习作业呢?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不会布置复习作业,很多教师简单的让学生背诵人名、地名、事件名,学生课后的复习就是死记硬背,当然让学生记住基本的知识点是应该的,但是课后复习的形式绝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教师应该巧妙留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比如在学习“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课时,笔者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同学们,明清时代奉行闭关锁国,我们现在倡导改革开放,请结合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分析一下两种政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举例说明?并回答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实行改革开放?”,通过这个问题,既引导学生加深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同时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当下的“改革开放”政策。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的查阅相关材料,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了一种自主创新性的复习。教学的创新,学习的创新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原有学习模式的打破就是一种创新。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讲,要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就必须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着手,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只有修建起问题之渠,才能引入创新之水,灌溉出一片丰收的教学沃土。

作者:吕微润 单位:厦门市国祺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

一、初中历史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历史教师应当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史教学论、历史课程论、历史教材论、等课程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历史教学实际中。初中历史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历史教师学会将本体性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媒介知识。历史教师仅仅拥有“教什么”的本体性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怎样教”“教得怎样”的条件性知识。

二、初中历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是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缄默”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是依靠历史教育学等书本的学习,而是历史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领悟而得。这种默会知识是历史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忽视的知识,历史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自我的反思、省查、总结、体悟。一位好的历史教师应当逐步学会积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用已有的实践性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

三、初中历史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主要是说历史教师不仅应当具备历史学知识、历史教育学知识、历史教学实践知识,而且应当具备语文、数学、科学、艺术、地理、政治等普通文化知识。缺乏普通文化知识素养的历史教师,不能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不懂得将历史新近发现的知识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普通文化知识等。历史教师唯有全面学习、具备这些知识,方能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方能顺利开展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方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而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需要多种途径获得,例如,职前专科或本科阶段的系统学习,职后向同行(历史教师、历史教研员等)请教,职后积极参加培训等。

作者:刘占为 单位:河北省柏乡县龙华中学

第三篇:爱国主义走进初中历史课堂

一、呈现爱国主义人物,形成爱国主义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知识点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呈现;学生除了撷取其中的知识点,也可通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这是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好机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多给学生讲解一些历史故事,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情感,进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例如,大家较为熟悉的“虎门销烟”林则徐、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这些历史英雄的正面事迹与人物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浓厚的感染力,以他们的爱国主义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享受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了解这些爱国人士的故事,学生也会向榜样看齐,自己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另外,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导,应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在教学过程应坚定自己的立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受益。

二、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感染学生的爱国思想

初中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投入更多关注,也更利于记忆和理解;因此为了避免爱国主义教育过于枯燥和死板,教师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提出学生关心的内容,尽量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一起,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重要性;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如果教师单独讲解课本的内容,只是提到战争的前因后果等,可能学生的兴致不高,那么就可结合当前毒品泛滥的实际情况,列举近期发生的吸毒、贩毒等社会事件,再联系英国往中国输入鸦片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样就树立了林则徐在当时年代的英雄形象,并且这一事迹一直影响当今社会的禁毒活动。这样,通过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课堂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并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爱国主义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也可将课本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通过画面、声音、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内容,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家熟悉的电影《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学生可通过电影更加理解历史知识点,并且感受到取得抗战胜利的不容易,为我国的抗战英雄感到自豪,进而更加热爱我们这个团结的祖国。再如,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为大家呈现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拒绝了留在国外的优厚待遇,而是回到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这与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学子学成后出国效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也以此反思现在社会的一些行为,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努力学习并学以致用,不受到外界的诱惑,将知识回报于祖国,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结语

由上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既可获得学科知识,也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是新时期课程目标的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每一个开展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孙晓英 单位: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效率的提高

一、如何巧用历史剧来提高初中历史效率的方法

将历史剧隐藏渗透在书本中。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学习方法和目的并全面的认知,所以,在课堂授课时老师要用一个巧妙地方法去吸引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在上历史课时,老师完全可以采用先让同学观看一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例如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在看完之后让同学简要的说明一下自己的感受、想法等,让同学对其有一点了解之后,慢慢的进入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使同学对本来陌生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理解,使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中,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例如:再讲初中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老师先用多媒体给学生让一些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视频,如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人发动“五四”运动,紧接着工人罢工、商人罢布支持学生斗争的相关视频,让同学知道了这是一次无私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且,学生看完一遍之后,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更加的轻松,学生更容易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而且还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

二、巧用历史剧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历史剧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本节课所讲的中心问题。历史剧的内容有很多,尤其是与课本相关的内容,但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寸,所观看的历史剧一定是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难点,如果脱离了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看不看历史剧的教学效果是一样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选择观看的历史剧不要脱离教学的目的。(二)摆正历史课本和历史剧的位置。在历史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明确课本好历史剧的位置:课本为主,历史剧为辅,不要颠倒,如果颠倒教学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了,这样还会使学生产生“看书没有用,看电视、电影就可以了”的不良观念,从而使学生不愿学习,违背了教学的目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摆正好历史课本和历史剧的位置,要知道教学的主要目的,不要脱离教材。(三)要让学生明确历史剧的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看历史剧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看看就行了,而是让他们通过看历史剧对所讲述的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一些感慨,明白这部历史剧讲的是什么,突出的是什么问题。要认真的看待课堂上所看的历史剧,学生明确目的之后,老师在结合课本进行说明,使看历史剧更加的有意义和有价值。

三、结语

材料管理论文

总之,把课本上所要讲的内容和历史剧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枯燥、不乏味,使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并且很快的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而且通过观看历史剧,还可以增强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得爱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去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快的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丁小乖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金牛学校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历史论文4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651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商业经济研究 热带地理编辑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阅读与作文》 《自然科学进展》 《环境科学与管理》 《审计与经济研究》 《保鲜与加工》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福建教育》 《半导体杂志》 《中国行政管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