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与教学方法

时间:2017-02-17 21:08:2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当前4G等信息技术已充分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也融入了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企业用人方式的改变,促使着高职教育也需要随之改变。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应融入信息技术,以适应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同时,信息化教学需要高职教育从管理、信息化资源、硬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思想变革;教学方法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PC时代到当前的4G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络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其依赖性逐渐加强。人们的学习方式变得趋于移动网络化、便捷化,学习时间上也趋于碎片化。高职大学生走在应用新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前列。据统计,中国拥有网民6.49亿,基本覆盖4.84亿10至39岁的青年人,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1]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粗放的“点对面”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育模式,其教育效果大不如前。因此,有必要分析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教育教学思想进行变革,并更新教育教学策略,让其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4G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影响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以4G技术为主,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下载速度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因此,4G技术带来了互联网技术飞速的提升,也造就了互联网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对学生的影响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予了学生对正在或者将要学习的知识的知情权。因为4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从PC时代发展到现在的移动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通过4G手机从移动互联网上了解正在或者将要学习的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有能力选择、判断网络知识,同时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也应顺势而为,适应这种趋势。2.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习惯。4G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便捷的通过移动智能设备APP、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到很多很实用的东西。也可以即时访问百度百科、360问答等来答疑解惑。3.解放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集中性,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为可以不集中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

(二)对教师的影响

1.改变了教师获取知识的方式,同学生一样,教师学习新的知识途径增加了,在学习时间上,也趋于碎片化,自由化。2.改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因为4G技术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教师的要求也做出了变化。要求教师具备开发网络知识的能力,具备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就是能找到、设计出让大家感兴趣的好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发现、罗列、整理、组织教学问题。

(三)对学校建设的影响

1.在软件建设上,需制定适合开放式、网络式、移动式的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运行、管理的规则,需配套各类课程的教学资源。2.在硬件建设上,需配套4G网络,确保网络全覆盖校园。需打造适合信息化教学运行的硬件平台。总之,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新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学习、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带给了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就是技术的发展历程。真正对人类文明有根本性作用的是技术的发展,而且每次重大的技术发明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它同样也会对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包括教育思想、方法和内容。4G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必然影响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二、信息时代下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变革分析

(一)变革要求分析

在对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过程中,适应4G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需注意以下问题:1.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种类,有其自身特点,在具体教学手段运用中相对其他教育应该有不同之处。高职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需注意这个特点。2.无论教育教学模式如何进行变革,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以发现,高职教育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一线技能应用。3.需适应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行业的大规模应用,高职教育需满足社会对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当前,国家大力推行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企业在生产、服务、管理大量采用信息技术,一个产品的工艺流程、一套生产设备的建设以及后续管理都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企业对在职员工和新进员工都要求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就是需要大规模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具备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的信息时代技术人才。

(二)变革方向分析

为更好的满足高职教育变革要求,更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适应人们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要求,需要对目前的高职教学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其能否满足这些要求。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主要有项目导向、课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就这些教学模式本身而言,在培养人才上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在执行这些教学模式的方式上,缺少适应人们学习方式信息化的手段,有的还停留在五段教学法(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上,这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改善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高职教育信息化。1.让高职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学研究,开发出适合信息时代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高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环境,老师与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沟通,会激发师生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之上,开发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教育教学模式。2.高职教育信息化,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是为企业、行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在生产、服务、管理大量采用信息技术,一个产品的工艺流程、一套生产设备的建设以及后续管理都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同时,由于行业技术发展转型升级又最为密集,对在职职工和新进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高职教育本身都没有信息化,又怎么能培养出一线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3.高职教育信息化,能更好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生源特征是学生特点差异化,每个学生在个性、智力水平上差异较大。传统的五段教学法,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采用的是单向互动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按照固定的教材内容、固定的教学进度、固定的教学手段不区分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课式学习,这种模式是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的。高职教育信息化后,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摆脱传统教育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互动模式的束缚,有机会让教育从批量走向个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平台等信息手段,提供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案和辅导服务。4.高职教育信息化,能更好实现高职教育走向开放式、网络式、移动式的大众化学习要求。(1)高职教育信息化能突破“地域限制”,缩小职业教育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布。[2]4G等信息技术能让职业教育落后的地区有机会、有渠道获得优质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高职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也实现了高职教育大众化的要求。(2)高职教育信息化让高职教育拆除了学校的围墙,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学习不局限于校内,而是使学习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大众终身教育的目标,助力高职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进程。(3)高职教育信息化让职业教育优质资源集中化、移动化,满足人们通过通信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这也实现了高职教育走向移动化的要求。(4)高职教育信息化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动态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信息化,不仅能适应人们学习方式信息化的改变,还能更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合高职教育生源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为普及高职教育走出关键的一步。但是高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注意,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发展教育才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传统教育也有其不可以替代的一面,所以在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不足之处时,不能摒弃其优点。

(三)信息时代下高职教育教学思想

通过调查分析4G等信息技术对当前教育的影响和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的变革要求和变革方向,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高职教育需体现信息化。因此,在4G时代下,高职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其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应融入4G等信息技术,并应体现共享互助的特点。应将之前行之有效的一些教育教学模式信息化,在其实施手段上嵌入信息化的特点。同时,应将之前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生学”,以辅导为中心的“帮学生学”,转变到信息时代下的以共享为中心的师生“共同学”。融入4G等信息技术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并提供多样学习选择及个性化需求。共享互助是为了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3],无不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不体现了共享互助、师生互动的特点。

三、信息时代下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设计及其保障措施

(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开发适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高职教育主要采用学校教育的实际,以及兼顾传统教育的优点,适合推广的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组合的学习模式。线下能发挥传统教育的优势,弥补线上教育的弱点。线上教育适合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通过构建线上互动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突出学习移动化、个性化、普遍化的优点。结合线上线下,既发挥传统教育“人”的优势,又发挥线上教育的“技术”特点,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兴趣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在具体实施中,线上教育也便于差异化教育的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施以个性化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查看学生花了多少时间学习;学生也可以留言,给教师反馈。线上线下组合的学习的模式需要老师主导,但是学生是主体,具体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做中学,做中教,其关系逻辑见图1。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四段教学法。预教考评,兼顾了学校传统教学体系,这也符合中国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但在实施过程中,融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具体见图2四段教学法。1.第一段“预”:预告教学内容。预告时间:根据授课课程时间的长短,决定何时提前预告学生,让学生做准备。预告方式:集中讲解。预告手段:可以微博、微信、QQ、短信。预告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应准备什么内容。主要是发布教学项目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去获取要准备的内容。2.第二段“教”:教学课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第一步,发布教学项目任务,提出问题。第二步,课内老师提供ppt、动画、视频、实物等资源,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第三步,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短信等各种通信渠道,或者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查询资料。得到答案后,学生提交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步,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3.第三段“考”:教学考核。考核时间:针对教学内容的多少,确定课后何时考核。考核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定出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教学考核模拟真实生产任务进行考核。4.第四段“评”:教学评价与互动。评价与互动方式:通过微信、QQ、短信等各种通信渠道,互动留言评价。对学生要求:需积极参与评价与互动。对老师要求:积极回应学生的互动。沟通的技术平台:搭建课程教学互动平台。

(二)高职信息化教学保障措施

要实现高职信息化教育,需从信息化硬件、信息化资源体系以及管理机制上进行保障。1.从硬件上保障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宽带、wifi等对校园全覆盖。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可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如wifi。若带宽不够,将频繁出现“卡”和“掉线”的情况,极大影响学习质量。加快信息技术终端设施普及,应配备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总之,应满足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要求。2.搭建优质资源服务平台,激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建设网络课程,将优质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成“数字化教育资源超市”。随着“云平台”技术的应用,可以广泛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包括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等)、名师名课音像以及专业群落网站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3.开发信息化教材。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载体教材,其作用无可替代,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材尤为重要。譬如,可将二维码引入教材中,学生可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以观看视频、动画等形式学习相关内容。4.搭建网络学习互助平台,鼓励师生开通网络学习互助空间。可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3]鼓励师生建立个人网络空间,鼓励家长建立家长网络空间;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上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通过支持师生、生生、家校间学习互动与交流,探索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减轻学生学业负担。5.健全网络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送到每个师生手中,做好各资源的分类管理。学校可通过设立数字校园管理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部门,建设覆盖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本校的信息化工作。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信息化教学的急救医学论文习惯和素养,增强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教育信息化高水平开展。[4]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作者:李文平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与教学方法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729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巢湖学院学报编辑部 毛戈平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电气开关》 《化工新型材料》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医师杂志》 《数学物理学报》 《环境导报》 《国土资源遥感》 《教学月刊》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环境监控与预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