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其特点,采用自编的《青少年积极人格问卷》对湖南省9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但也还有1/3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品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双留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双留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但是单留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青少年积极人格问卷》;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积极心理品质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迫留在家里,处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2013年5月10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10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算,可以确认0-17周岁的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以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05年全国1%的抽样调查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24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1]。湖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规模占到全国的7.13%,湖南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农村儿童的半数。这表明“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确已十分巨大,且处于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2]随着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扩大,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学习、道德、安全、心理等问题上。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积极心理学家关注的是日常的激励和友爱。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3]。本研究侧重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等理论的指导下,对当前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查,探讨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的湘北、湘南、湘中、湘西、湘东各抽取了4所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量,总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61份问卷,有效问卷802份,其中男生410人,女生382人,缺失10人;四年级275人,五年级293人,七年级110人,八年级121人,缺失3人;非留守儿童494人,留守儿童287人,缺失21人。
(二)研究工具
根据Seligman编制的积极心理品质问卷修订了《中小学生积极人格量表》。该量表有5大分量表,15个积极人格因子:(1)关系品质:社交智慧、善良慷慨、合群性;(2)活力品质:好奇心、美的领悟、思维判断;(3)协作品质:领导力、合群性、(4)约束品质:自我控制、情绪管理、谨慎审慎;(5)超越品质:耐挫力、独立性、希望乐观、生活适应性[4]。测试共68题,包括3道测谎题。经信效度检验,该自编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的系数为0.826,重测信度为0.42,信度良好,各个维度与总问卷分的相关系数为0.68~0.80,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0.62,信效度达到统计学标准,可用于大规模的中小学生相关积极人格发展调查分析。
(三)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状况
总体而言,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得分为全体被试儿童的前27%,且在这前27%的人数中所占比例比较高,得分均接近45%,而在后27%的得分中,留守儿童的所占的比例均分在33%,低于我们的预期值(见表1)。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并非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另外,由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的百分数也表明,平均有43%(最高达到51%)的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处于前27%内,平均有33%(最低28.5%)的得分处于后27%内。这说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但也还有1/3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
为了解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以积极心理品质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在积极心理品质的社交智慧(t=-2.161*)与善良慷慨(t=-2.586*)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其他方面的因子差异不显著。男生在耐挫力、独立性、社会化、自我控制、思维判断的得分高于女生,但是在其它因子上要低于女生,特别是在善良慷慨和社交智慧上要普遍低于女生。
(三)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M±SD)
留守的不同类型是留守儿童内部差异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体现在父母是否有一方在家等方面。单留儿童是指父母中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双留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儿童。在此以留守儿童的不同类型为自变量,以积极心理品质为因变量,对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留、双留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交智慧(F=5.50,P=0.00)、美的领悟(F=2.89,P=0.01)、谨慎审慎(F=4.08,P=0.00)、社会化(F=3.34,P=0.01)方面差异显著,而在耐挫力、合群性、好奇心、自我调节、独立性、领导力、生活适应性、希望乐观等因子上面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单留儿童在谨慎审慎、美的领悟、独立性、希望乐观、生活适应性、领导力、社会化、合群性、社交智慧等因子上面的平均分都要高于双留儿童。而在耐挫力、生活适应性上面,双留儿童与单留儿童的得分要高于非留守儿童。由事后检验得知,双留守儿童在谨慎审慎(F=-0.82,p=0.01**)、社交智慧(F=-2.51,p=0.00**)、美的领悟(F=-1.13,p=0.00**)上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的差异。单留儿童在社会化(F=-0.39,p=0.045*)上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而单留儿童与双留儿童在美的领悟(F=-0.78,p=0.04*)上存在差异,在社交智慧(F=-0.84,p=0.208)、谨慎审慎(F=0.03,p=0.927)、社会化(F=0.41,p=0.101)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三讨论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因“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内心比较封闭等问题,进而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5],所以留守儿童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
(一)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较好。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品质中得分占全体被试儿童的前27%,且在前27%的人数中所占比例比较高,得分均接近45%,这表明不宜轻易给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防止将留守儿童污名化。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我们要为留守儿童营造积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更要重视留守儿童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潜能的激发,“充分挖掘‘留守’蕴涵的积极因素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6]。研究数据表明,有约1/3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处于后27%低分组范围内,主要表现在生活适应性、耐挫力和希望乐观等方面,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生活适应性以及耐挫性的训练,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品质的社交智慧(t=-2.161*)与善良慷慨(t=-2.586*)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其它方面的因子差异不显著。男生在耐挫力、独立性、社会化、自我控制、思维判断方面的得分高于女生,但是在其它因子上要低于女生,特别是在善良慷慨和社交智慧上要普遍低于女生。其原因可能是女孩比男孩更能善解人意,在语言上也具有先天优势,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寻求社会支持。故女生在善良慷慨和社交智慧上得分更高。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加强对女生耐挫力、独立性、思维判断等方面的培养,对男生则要加强移情能力与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三)不同类型特征的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在美的领悟、谨慎审慎、社会化、社交智慧上面,单留儿童、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单留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只有在社会化上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此结论和崔丽娟所得的结论有一定差别。崔丽娟的研究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适应性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非留守儿童要显著的高于留守儿童[4,7]。人们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现在是电子信息及交通极其发达的社会,电话、网络等缩短了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心理距离,而高铁等交通工具则大大方便了外出打工的父母亲回家探望留守孩子。特别是单留儿童,大多数是与母亲留守在家,由于有母亲的陪伴而没有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而双留儿童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的思念非常深,虽然也经常与父母通电话,但其他的照顾者始终不能替代父母在儿童心目中的位置。更何况父母不在身边,把孩子交给其他人抚养,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会让儿童产生较低的自信心,在各方面不能够很好地发展,从而造成双留儿童在许多方面要差于单留儿童或者非留守儿童。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尽量留下妈妈或爸爸在家照顾儿童,使儿童不会因为缺失爱而在各方面受到影响。
四结论
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整体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友善仁慈、坚韧性、希望乐观、思维判断、审慎勇敢、领导才能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家庭支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双留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双留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但是单留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王秋香.论农村留守儿童生态性社会化模式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3):13-17.
[3]SELIGMANM,CSIKSZENTMIHALYIM.PositivePsychol-ogy:AnIntroduction[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5-14.
[4]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36-38.
[5]董颖,李维江,成夏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以浏阳市澄潭江镇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2):24-27.
[6]杨铮传.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调查与探析[J].湖南第一师机电论文范文范学院学报,2014,14(1):40-45.
[7]佘丽珍.青少年积极人格量表结构及信效度检验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5(6):135-139.•7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总第149期
作者:佘丽珍 刘欢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测验法的优缺点 2012年新医院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