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的界面设计策略

时间:2017-02-17 23:22:54 来源:论文投稿

一、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方法

一个优秀的界面设计可以使学习者感到耳目一新,通过感受课件界面上的色彩、图案、创意、动画等元素,形成对课件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界面时,要做到:内容清晰、版面美观、明白易懂、有亲切感,这样的课件很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和接受,并有兴趣去学习使用。下面,就界面设计原则谈一些我个人的观点。(一)对象布局多媒体课件的界面布局至关重要,界面布局不仅直接影响整体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对象的布局上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界面整体美观。要想界面整体达到美观效果,在对象的布局上应该注意重点集中、视点明确;恰当布置、主体突出;合理预留空行、空格;美观大方、层次清晰。在界面的编排上也应该具有均衡、规整、对称、简明连续、比例协调、有可预料性等规律。第二,简洁明了。简洁就是尽可能用简单的图表或较少的文字来表达信息。错综复杂的界面布局,将分散学习者的注间力,影响学习效果。第三,独特的设计理念。有些多媒体课件界面只是把以前写在黑板上的那些内容搬到计算机屏幕上,教学手段虽然变了,但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还是老一套,没有改变,不利于体现多媒体课件在表达上的优越性。这就需要制作者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组合在一起。(二)多媒体素材设计第一,文本的表达。文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是多媒体课件的主要表达方式。对于演示难点、突出重点的文字,应用颜色鲜艳的大字号标出。文本素材不能大段大段地照搬,要有选择。另外,需要注意调整好格式,文字间距不要太密,字的大小应符合教学要求,色彩搭配要合理,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规定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分别使用什么颜色,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最好用易读的文字,标题或特别强调的内容除外。第二,图像的插入。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图像,课件中使用图像应有所差别,对低年级学习者运用图像可调动其学习兴趣,而对高年级学习者应尽量少用图像。图像在课件中占用篇幅不宜过大。背景图像的颜色应适当,尽量多用素雅的图像。第三,声音的获取。声音分为背景、音效和录音素材,在语文、英语教学中常用到声音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用背景音乐。有很多设计者为了体现课件的多媒体性,插入背景音乐,听起来很悦耳,但这一点是不可取的。实现交互时可适当添加音效,音效也不能过大。第四,视频和动画对界面的影响。视频和动画可以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具有形象直观,声情并茂的好处,但视频文件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三)色彩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界面的色彩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根据教学的意境,有的需要低沉,有的需要明快,不同的主题、内容,应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各种颜色形成色彩缤纷的屏幕,从而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这也是多媒体课件吸引学习者的原因之一。但色彩如果使用不合理,过分渲染则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色彩的使用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同一界面避免使用太多颜色,并且颜色组合的对比度要适当。过多的颜色不仅不利于区分学习内容,还会增加学习者的反应时间以及出错机会,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但是如果使用过于相近的颜色,则会影响辨别,所以要选择色系相近但对比度大的颜色。第二,用色彩来起强调作用。辅助信息和主体内容的颜色不应相同。辅助信息的颜色应平淡、柔和,尽量选用低饱和度、低亮度的颜色,主体内容的颜色要鲜明。第三,色彩的选择要与用户对色彩的期望和经验相一致。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内容,运用色彩也不相同。设计时尽量符合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色彩意义,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来决定对色彩的选择。第四,色彩的一致性。在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中,同一区域中,颜色的运用更应保持一致。各区域中各种按钮的颜色以及背景色都应该基本保持不变。第五,颜色配置应素雅。背景色应素雅,不易花哨。在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统筹安排,从用户的感观享受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制作出和谐统一的优秀课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结论

总之,多媒体课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课件界面的构图或布局,界面元素的位置和界面元素的一致性等问题来美化界面,提高界面的美感。只要我们正确掌握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的技巧与方法,经过反复实践,结合不同阶段学习者的特点,我们一定能制作出被广大学习者所接受的多媒体课件。

检验医学论文者:杨琳 刘艳慧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课件的界面设计策略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757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网上代写文章 日化用品打包机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芙蓉》 《国际新闻界》 《现代园艺》 《中国造纸学报》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中国农村教育》 《当代经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