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初探

时间:2017-02-18 13:09:4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与障碍,如自我认知失调、对就业环境认识不准确、情绪化严重、人际交往障碍等,应从学校、社会及个人层面进行调适,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职业院校;酒店管理;就业心理;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6)04-0064-03

自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各类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据统计,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以近3%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当前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目前形势看,我国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由“统包统分、包分配”向“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转变,再加上WTO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冲击,毕业生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新形势下,尽管中国酒店行业整体处于稳步上升时期,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作为相对弱势的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形势更是令人堪忧。宋毛平等人认为,就业市场将长期供大于求,就业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1]。

一、就业心理研究简介

就业心理一词最早出现于1908年,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弗兰克•帕森斯教授提出,就业心理问题研究由此开始。就业心理指导课程由哈佛大学于1919年创设,用以服务各类院校学生的就业,并帮忙解决相关就业心理问题。国外就业心理理论分为三种:一是个人取向,通过个体角度来探讨职业行为,如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论、需要论等。二是社会取向,它倾向于研究作用于个人就业和就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学理论等。三是综合取向,它认为个人自身因素与所处家庭、社会环境共同交互作用才导致了职业选择和就业心理的发展,如行为论[2]。我国对于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的探索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进行高等教育和就业制度改革的系统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对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研究,更多是从宏观角度展开的,在深度和广度上稍显不足。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张进辅的《现代青年心理学》、陶国富与白苏娣的《大学生择业心理》、傅进军的《大学生就业力促进与职业发展》等,尤其是陶国富与白苏娣的《大学生择业心理》一书,对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国内学者对于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其一,从宏观着手,对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整体性论述,以高校扩招为背景,分析职业院校等毕业生在择业与就业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方承志、王胜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高月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探究》等。其二,取点于某个省市或区域,对各类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如河海大学张尚兵的《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其三,倾向于各类院校毕业生群体中特殊群体的就业心理研究,如雷树彬的《农村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重庆大学邓维发表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等。其四,选取不同年级段或不同家庭收入的各类院校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如赵春珍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年级调查与对策研究》、徐玉斌、衡彦明的《不同家庭收入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对比分析》等。

二、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一)自我认知失调

由于个人出生与成长环境的不同,自我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对个人的气质、兴趣、能力等认识不全面,尤其是对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更是缺乏了解。职业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负和自卑两种。自负是一种过于自信,高看了自己的能力,不切实际的自大心理。具体表现为择业期望值过高,把待遇福利是否优厚、交通是否通达、住房是否舒适等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自卑则是一种悲观消极心理,是一种看低或看轻自己的心理,它的存在会让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会变相的削弱个人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不会或者不敢把自己推销出去,不主动参与社会或者企业的竞争,甚至不战自败。

(二)对就业环境认知不准确

对就业环境认知的不准确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相对比较好就业的计算机、金融、财经政法、酒店管理等专业,学生往往只注重现实利益、实际效益和经济价值。如工作环境要求优雅别致、工作区域要求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或者经济开发区,根本不考虑真正适合自己且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地方。其二是过于理想化。他们总觉得工作好找,即使好不容易有几份中意的工作,但又因为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最终错失良好的就业及择业机会。

(三)情绪化严重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是人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3]。许多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认为从事酒店行业比其他行业低人一等或者会让人看不起,所以他们大多并不考虑自身情况,而是出于攀比心理从事其他行业。等到临近毕业,不少学生又会受困于焦虑情绪。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4]。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日益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许多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往往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而产生诸多情绪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四)人际交往障碍

现如今不少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输在个人能力上,而是输在了心理上。有些人因为胆小害怕连面试都不敢去;有些人虽然鼓起勇气去面试了,但却不知道怎么推销自己,甚至因紧张而语无伦次;有些人则是在工作中不懂得换位思考,不顾及他人感受而被解雇。这些都是人际交往障碍的体现。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任职哪个工作岗位,最大的交际就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为人处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善于沟通,工作中就会如鱼得水;否则,会因为人际交往障碍而产生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影响个人的职业前景。

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对策

自我心理调适就是个人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或策略来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对自我的身体、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适,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学校层面

1.完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任何一个即将就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是其实现成功就业的保障与基础,拥有积极乐观、自信从容、团结合作、进取创新的心理与心态对就业十分重要。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设置个体辅导或团体训练等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这些人格心理特征。针对在校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加强训练,针对自卑心理,可通过训练增强其自信;针对就业焦虑心理,可通过适度训练助其系统脱敏放松;针对怯懦、从众等心理,可训练其独立自主成长。通过相关课程的辅导与强化,着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意志力、自主创新能力等。同时加强其个性的塑造,培养竞争意识,助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心态,通过系统心理调适,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2.完善就业指导考核制度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越早了解职业相关信息,越能帮助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越早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越能端正心态、调整心态,保证顺利就业。尽早指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能更好地确保其就业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因而整个在校期间,学校就业培训和教育应该各有所侧重。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规划能力,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职业对其素质的要求;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基本能力,指导其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来努力完善和塑造自己;三年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与相关社会需求,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能力多样化、全面化,增强就业的成功性;四年级侧重于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学习面试方法,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加以预防与指导。学校还应加强对各个时期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的考核,制定合理的就业保障考核机制。

(二)社会层面

1.完善就业创业机制首先,要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成为目前限制和制约就业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协调好户籍制度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专家与政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深圳市正在探索实施积分制度,只要达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在深圳落地生根。酒店行业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如果户籍制度得以完善,将更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其次,完善自主创业体系。政府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搭建自主创业平台,鼓励自主创业,并提供各项相关辅导与指导,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政策优惠,让学生敢于创业,使创业的可能性、成功性大大增强。最后,要完善公共就业体系。完善公共就业体系,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有多种选择,以免给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造成过多的压力与负面情绪。2.加强宏观调控首先,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加入WTO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酒店行业在很多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使得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很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隐患。徐柏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不利因素中,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不同职业福利保障差别明显、维权制度的缺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5]。因此,着力规范劳动力市场十分有必要。其次,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各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制定相应配套措施,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联系,防止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针对热门专业趋冷、就业满意度低、高学历就业难等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切忌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局限在本专业里,要考虑或选择放在“多个篮子”里,保证不出现失业或无法就业等问题。

(三)个人层面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知人为聪,知己为明。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酒店相关部门。只有对自身能力做出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就业中抓住机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变就业观念,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就业问题,又能降低学生因无法就业带来的种种压力,减少或消除因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毕业生要想在就业中化被动为主动,就要不断调整就业时的心态与期望值。2.做好就业前准备每个毕业生应冷静思考自身的条件和就业的定位,分析个人的优势与不足,科学确定就业方向。就业能否顺利,关键在于学生前期是否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才能不断增强择业与就业的自信心,不断充实完善自己。3.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的困扰来源于自我的压抑,压抑自己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合理宣泄、改善心境、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会使人的内心得以缓解和放松。挫折会给人增加负面心理,学生可以通过向别人倾诉等途径让自己恢复冷静,保持正常思维,也可以通过体力消耗达到内心平衡。总之,要学会合理释放自己的心理挫折,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就业市场中,只要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识和矫正就业心理问题,认真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形势,综合分析自己,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就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站住脚跟,从而获得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毛平,赵国祥,苏东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11.

[2]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381.

[3]张宏如,曹雨平.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44. 医学论文撰写

[4]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教育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6.

[5]徐柏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概论[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9:219.

作者:邓军华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初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921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国金融危机应对法 铀矿地质官网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化肥设计》 《山西林业科技》 《冶金财会》 《煤炭科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技与企业》 《档案学研究》 《世界海运》 《食品与机械》 《建筑创作》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