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意识培养

时间:2017-02-18 20:43:21 来源:论文投稿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质疑

1.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是否接受,采取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基本不予考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观,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改变以往单向式的“满堂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思想品德课程中法律知识这个主要渠道所产生的重要作用[2]。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问题意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法律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容易混淆或者质疑的观点。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展。

3.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的精神

课堂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们只有在民主、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师生才会相互尊重、教学相长。在初中法律课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敢问的情况,这是来自学生内心的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表现。在初中法律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问,要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放松,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一种被同学被老师所承认所理解的一种心理,激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活力。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特别是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一种怀疑精神。“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提出疑问的同学要积极进行表扬,不仅仅从精神方面进行表扬,也可以从物质方面进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问题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和探讨精神的。

二、优化教学环境

1.教师要具备问题意识

在实际的法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很多都是一些封闭性的提问,比如只要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的问题,在提问模式上保持着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层面上,缺少相应的交流和探讨。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应该要多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思考如何能将晦涩的法律概念阐述清楚,并激发学生用法律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源头活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法律知识,比如学习《宪法》《民法》《诉讼法》等法律知识,使自己的法律素养不断提升。在学习的时候结合最新的案例自己发问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精神和质疑意识。因此,教师自身应首先具备问题意识。

2.要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仅仅涉及的问题就是教师问,学生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师生互动做得很到位,实质上,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成绩比较好的或者表现力强的那几个同学,这让很多同学没有举手发言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问题跑出来之后,学生基本没什么时间去思索,就要回答了。这严重挫伤了很多同学的积极性和发现问题的机会。我们在法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鼓励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

3.创设促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面对的生活情境,能够从学生的生活条件出发,适度地扩展学生的视野。第二,要生活化。在设计案例和情境时,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第三,思想性。法律知识的设问,应该具有探究性的同时也要具有思想性,能够使得学生在交流问题之后思想得到启发。

4.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为了提高提问质量,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要求:第一,提问要有高度,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那些比较肤浅的问题,要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思维得到拓展的问题;第二,提问要有深度,能够让同学们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第三,提问能够多角度,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维,使得提问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教师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的提问行为进行正面鼓励和积极强化。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契机,让学生体会到提问的成就感。

三、优化教师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束缚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提升。因此,初中法律知识的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法律常识尤其是法律理论枯燥难懂,初中生的视野和阅历还比较难以理解法律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上教师引入相应的教学案例是提高教师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3]。

1.运用教学案例可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对大量的案例一起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发现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指的是以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实际情况中。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调动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透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或原则的概念,了解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掌握一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精选教学案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法律知识方面的案例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真实性和可行性。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爱表现自我,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又非常强烈,在不缺乏物质满足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极少思考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有效选择。在选取相关案例时,对所选取的案例要有思考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法律常识问题的思维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法律知识是属于比较难的知识点,通过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质疑、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核心期刊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这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家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推动国家依法治国的建设和以德治国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效用。

作者:许名健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意识培养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041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徐州土地财政发展分析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家庭生活指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山东文学》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舰船电子工程》 《农业知识》 《石油工程建设》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国际商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