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德建设准则细化规范化并赋予法律或规范效力
国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比较模糊,师德固然重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条款也较为模糊,很难得到量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一般依靠教师的自我约束和个人道德水准,外部约束的作用很难得到体现。针对国内师德核心内容的模糊、粗放转化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进行量化的教师道德伦理的规范。教师职业规范制度的成功例子来源于教育和经济都高度发达的美国,在1968年,美国教育协会颁布了《教育职业伦理准则》从“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一般态度”两个维度详尽规定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所应当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获得一致的好评和赞扬。经历十几年的发展,美国教师教育协会提出教育专业的知识要求[3],并于1986年,再次修订《教育职业伦理准则》,此次修订重点强调教师恪守职业伦理以及承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价值引导的责任与义务。
(二)教师师德的评价标准应与所属大学类型
相对应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不同类型的大学的培养人才的类型、目标各不相同。科研型大学着重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综合型大学则是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不同类型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土壤,依托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科研人才,针对各自学校特点制定出更为细致、可操作、符合不同类型高校次教师、不同层次高校教师需求的职业道德标准,通过切合实际的教师师德规范和标准的量化执行,使得师德建设逐渐发展为教师群体的自觉、自律行为;具体做法可以在评价体系的权重上进行科学研究,科研型大学的师德量化标准中可对教师的科研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方面的量化权重可适当提高;针对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中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素养则适宜分配较高的权重。
(三)教师自尊的重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兴,系于教师。”大学教师队伍是学校活力的孕育者,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的这股核心力量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不得不向现实弯下自己耿直的脊梁。现实生活中不乏诸如“某某名校教师放弃教师岗位,选择下海经商”等新闻报道。除了惊诧,我们不禁要思考,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撇开教师职业的光环,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而言,教师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人,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说教师是劳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通常在中国式的大家庭中,教师还是家庭的经济顶梁柱,承担着家庭收入的大部分责任。教师弃教从商的根源是否与眼下社会不合理的教师经济地位有关系呢?从商品经济学的角度说,教师是以出售自己的脑力劳动产品的方式参与社会大生产,从而得到一定的报酬的。教师生产的产品难以用价格来衡量,然而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讲,人才却是无价的。教师弃教从商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教师经济地位的滑坡,教师从众人敬仰的职业逐渐走向大众化和产业化。教师尊严的重塑势之路势必要经历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使教师成为民众眼中有前途的职业,让教师这一岗位在社会舆论中得到认可和应有的尊重。教师在解决后顾之忧的条件下,应爱岗敬业,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本分,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研究,以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完美结合,真正做到潜心教研。教师行业经济地位得到整体提高,才能吸引大批青年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为高等学府注入新的力量。[4]
(四)对学生评教体制进行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已经证明了这一条真理。教育要发展,还得靠改革。从哲学上讲,改革就是对体系的不断优化,不断解决影响体系发展的矛盾,从而使体系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中的学生评教体制优点体现在赋予学生说话权,学生有权评价授课教师。缺点在于学生评教占整个教师评价成绩的权重过大。[5-6]众所周知,教师评教成绩决定教师在学校的声望,决定教师的待遇与福利,决定教师能否评职称。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发生了质的改变。高等教育中的严师越来越少,更有甚者出现教师不敢管学生的现象。高等教育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尽量让学生及格,学生尽量给教师评价高分。不难想象,由此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求真求实之风岌岌可危。笔者认为,学生评教体制在过去起到应有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学生评教占教师考核成绩的比重应该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杜绝学生说了算的可能性。另外,学生评教的方式应该进行改革。[7-8]传统的评教方式类似于问卷调查,学生只是做选择题,而不能表达自己对授课教师的核心意见和建议。建议采用调研报告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对心中所想畅所欲言,教师能够真正的从学生的评价中吸取养分,改进教学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者的教育素养。高校师德建设改革的落脚点在于体制的改革,改革不是革命,不是对现有机制的全盘否定,改革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路径,不断在实践中反思,不断以今天的收获去开启明天的辉煌。高校教师应将师德建设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师德建设内容,用师德建设思商业经济论文想,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作者:黄小琴 石葵恋 单位:三亚学院管理分院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相关专题: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city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