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方法与设计理念论文

时间:2017-02-19 02:00:07 来源:论文投稿

半年前与即将毕业的设计专业同学交流,谈到就业与市场等话题时,竟然大部分同学不知设计如何对接市场,呈现出集体恐慌之态。更没勇气直面现实社会,如此窘况,让我深受刺激。对话在毫无结果中结束,问题却纠结至今。

设计理念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然而学生却不知社会和市场为何物?学设计专业懂设计理念而不知设计最终做什么?这无疑是在质疑设计教育本身,突出的表现就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几乎要很长时间需要与市场磨合,甚至有些学生无法继续专业对接,距离之大,显然设计教学方法出了问题!

深究原因,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专业的理解,漠视对市场的认识。课程设置严重缺失相对应的课程,专业教师市场实践能力不足都是问题所在。还有教育者不知设计应该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的需求类分和细化来展开设计对应的设计语言,进而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这些认识的盲区,都严重的阻碍了设计教育的准确定位,结果就只能流连在概念性的述说,或以绘画教育的方式来替代。让学生几乎不关注和具备发现市场问题的能力,缺少设计去寻找市场依据的主动,当面对复杂的市场问题时又没有精神准备,所以失态就在所难免。面对如此状况,设计教育该如何反省呢?我们都在教设计的方法与形式,让学生理解如何审美,怎样创意,如何表现,但却忽略了告诉学生为什么设计?创意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设计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为什么的背后还牵扯到哪些问题?

现有的设计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学科中心论为理论构建,以设计理念传授为主,强调“道”的重要,轻视“术”的掌握,多元学科渗透不够。设计赖以存在的市场也被放弃,完全违背应用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无视“道”与“术”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过分强调艺术设计所谓的“纯粹性”。中心任务就是做装横修饰和表现,教学沿袭传统的绘画思维进行,把一种自我感性表达看成是设计的归属,甚至部分学校鼓励那种把设计当成“玩物”的倾向,忽视设计应该具有的市场性,背离设计所从属的物质功能原则,忘记设计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就成为必然。

师资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其原因之一,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在教学中自然的就会把以往的经验方式沿续下来,侧重的就只能是书本上的知识,在能力构建上容易忽略甚至放弃部分实践设计,从概念到概念。这一脱离应用学科规律的模式被不断复制,呈现为现今众多学校普遍的现象,其后果影响极深。突出的现象就是常遇到学生对部分专业课不感兴趣,仔细观察后发现,教学内容与现实应用之间缺少白然衔接,很多教师无法谈及设计与市场的关系,难以从根本上梳理设计依据是问题所在。特别是在详解细节时,不能一针见血,从市场需求来量化演绎视觉元素,以亲历者角度来看待问题,因而更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展。此现象日积月累又导致授课者底气不足,继而只能以司空见惯的方式照本宣科,这让学生更加厌倦专业学习,甚至逃课。

如何改变这些现象,首先是改变观念,尊重艺术设计的客观规律,分析多变的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未来需要出发,帮助建立市场意识。在这里仅就自己对教与学之间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做一个浅析,以便找到影响设计教学的真正症结所在。

1、学生变化

现今学生普遍受多元文化的浸润,特别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观念和意识有着明显的复杂性。聪明、易变、拟成人化、喜欢激情活动、偏爱快餐文化、善于接受新事物是其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缺憾,目标不明确,做事专注度不够,信心不足,生活上比较关注自己,团体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喜欢圈子、喜欢有多种类型的伙伴,但是不喜欢过于紧密地归属于某个圈子,希望保持自己在圈子里面的差异化选择自由。渴望短时间内实现目标,乐于自我表现和享受,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习方面极容易把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当成设计学习的根本,喜欢借用网络手段来丰富知识和了解信息,但常常又被手机和网络游戏所困,浪费较多宝贵的学习时间。生活缺少规律,习惯晚睡,上课时又精力不济。这些差异和不同是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和面对的问题。

2、双向缺失

艺术设计的学生,普遍是应急考试而进人学校,考前学习了部分绘画知识,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专业设计的学习和了解,特别是刚进学校由于对专业理解的局限,基础的空白,极容易出现心理真空状态,没有明确目标,心情焦虑,难以找到着力点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还存在因文化考试不佳,才勉强学艺术的错误认识,原本内心激励的动力不够,学习变成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认识的偏离,容易导致注意力和兴趣点转向娱乐、电子游戏等活动上。加之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又没有家庭管束的环境,荒度时日便成为很多学生的常态。所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清楚认识艺术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更需要天赋和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模式的老化,师资结构的不合理,设施设备严重短缺,也促成了教学氛围的不到位和教学效果的堪忧。迂腐的教条标准,单一的教学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入学预热教育,从而使得本就迷茫的同学更加沉沦无助。这一切必然会导致教学的无效,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教学盲区

不少学校指导思想保守,不同层次专业目标缺乏定位,更有无视自身教学资源和能力,盲目开设不具备条件的专业,不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无限扩大招生规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随意安排课程内容,课与课之间缺少逻辑顺序,以非专业眼光看待专业教学。根本上否定了艺术设计应用学科的专业特点,一味强调一般意义上的文本考试。殊不知,艺术设计教育是让学生具备将思想、观念、情感、市场等要素转化成文本化的能力,而这种文本是诉诸感官的形式,形式的创造又离不开对艺术技巧的掌握,所以培养这种技巧能力才是其首要任务,而考查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更应该强调多元呈现和物质创造,而不是蔑视艺术技巧。艺术设计作品首先是物,设计的创作过程就是对“物”的再造,通过其形式表达明确的思想和观念,艺术设计是心灵物质化和物质心灵化的活动。设计是受教育者将具体的艺术操作规程、技巧和自身的感受体验融合在一起,生发出新的情感体验,继而创造出新的意象。正是这一特质明显区分出艺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因此,清楚认识到这点非常必要。反之,势必造成学生创造和动手能力不足,其危害性必然是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对应市场实际的需要。

4、观念的冲突

在设计教育认识上存在有两种纷争,一种是强调设计的纯粹性,也被称为流程派,隐而未言的目标就是那种高度理想化,黑白分明,按部就班的教学法。而另一种是组合派,强调设计实际的运用,打破固有的模式,坦然承认其功利性的目的,在学习期间就为学生们准备一份光鲜的记录,毕业后借此谋得一份好工作。对组合派来说,流程派脱离大众,曲高和寡。而对流程派来说,组合派浮华的教学充满铜臭味,浅薄而无创新。由此两种观念的冲突,无形中也影响教师观念的差异,势必在面对市场问题上会有不同的选择。就其两种观点而言,不管何种流派,应该两者兼有,切不可偏颇。设计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来选择,既不可对设计太理想化,太自我、主观,不切实际,又不可一味迎合市场,满足众云之说,结果丧失设计的创新立场。

5、设计故事

设计教育者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故事?这里的故事是指设计的经历。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必须亲身去经历设计,感悟过程中的隐形道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所在。解决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服务各种各样的客户,去战胜困难,感受快乐。把一个没有掩饰的设计过程告诉学生,才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是在教设计。如果教师没有这些体会过程,又怎能教懂学生那些设计背后的关联呢?绝对只能是空泛的说教,隔靴搔痒,注定不会赢得学生的掌声和尊敬。

请注意一个问题,部分教师也做了不少设计工作,有设计故事,但这些工作是否真正意义上是市场设计?是否经过时间的验证?更重要的是是否通过设计创造了价值?这点是评判故事质量的最终标准。

设计教师经历设计实践,一是检验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二是实践中可以验证理论正确与否?学生会为你既能讲出理论道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而折服,随之会心生敬意,这在教学中最具感染力,教学目的也更容易实现。如果身为教师却缺少亲历的设计故事,只能拿别人的故事来演绎。缺少切身体会,那绝对是件遗憾之事。学生会在心里反问“老师都没经历的过程怎么能准确的告诉我们呢?”这将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教学效果肯定会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

设计故事积累会逐渐转换成一种自信,这一心理特点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丰富的设计故事是自信的底色,随时可信手拈来,更重要是学生乐于接受以故事而展开的教学形式。当然设计故事需要精心梳理,要以“趣”传意。经验告诉我们将设计的道理藏于故事中,以故事充当媒介,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尽量用浅显案例来解析,用对应准确又充满趣味的故事来深化主题,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把教室变成一个互动舞台,从而推进教学目的实现。

6、专业之外

提升学生对市场的关注度,还应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考虑,告诉学生明确职业身份就是与市场磨合的开始,掌握设计能力只能算是拥有一种资源,还需要开发和经营。真正经历过设计历练的人,一定会对设计经营有深刻的感悟。过去在学校教育中很少去涉足此话题,接受的大多是设计的表现,艺术的伟大,如何当好一个螺丝钉等教育。殊不知设计要遇上比稿;方案修改数遍后被否定;根据市场局限改变设计创意;要看客户的脸色行事等令人沮丧的事。如何赢得胜利?绝不是设计表现得“酷”就可以完事,其中市场的关联问题和解决间题的方案,才是获胜的关键。学校应教会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未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如何发现并激活参与竞争的自我特点,如何推销自己,理解客户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设计等。当教学能够在学生意识中建立起这些区隔和能力时,就不会让我们再面对本文开始所提到的尴尬。

通过山西职称以上问题的梳理,答案显而易见。而有关的这一切是设计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零距离对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设计教育必须清楚认识和突破的节点,是社会发展给学校和教师们提出的必修课题,也重寻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作者:陈小林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设计教学方法与设计理念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124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活期利率2014 export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黑河科技》 《山东水利科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消费》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