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国古代哲人,很重视道德在国民养成中的地位。孔子就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对人进行道德教育。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力量的崛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素养的的提高和发展,对国民道德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道德素养的教育要求,在高等院校中尤其需要重视起来,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也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这种要求也迫切起来。音乐教育的层级展开过程中,很多人都很重视音乐技巧的培养,对音乐教育中蕴含的道德养成不够重视,这必然导致音乐教育对“人的教育”的偏差。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具有修身养性、教化民众的作用,所以,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认为在教化民众方面,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先秦原儒的思想中,达成礼制成为核心观点,而音乐重在内在修养,礼仪则重外在行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内在的,它能使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发生彻底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美好的内在质量。借助音乐的教化,外在的礼制才有达成的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虽已不复不在是音乐的主要功能,但因为两者天然的联系,其在德育教育方面仍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德育教育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体现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世界三大乐器”。钢琴的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或阳刚或阴柔,或急促或舒缓,均可表达得恰到好处。自18世纪诞生以来,钢琴深受国外民众的喜爱,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乐器。钢琴史上诞生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等,他们不仅创造了一座座音乐高峰,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19世纪,钢琴传入我国,在我国也掀起了学习钢琴的热潮。弹钢琴和欣赏钢琴演奏,曾是优雅和高贵的象征。这股热潮至今未退,钢琴仍然不减其王者之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助钢琴教育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钢琴教育中国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钢琴教学的德育教育
钢琴既然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那么要想学好钢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钢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乐器之一,要想真正地学好,必须从小开始,而且要持之以恒,不怕吃苦,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坐得久板凳。在钢琴教学中,要着意养成学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习惯,要建立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要倡导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要培养高尚美好、与人为善的情操,更要树立积极健康、坚韧不拔的品质钢琴本身的教学要求,就能培养学生很多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习惯,从自制力、毅力、注意力到自信心、耐心、主动性等,无不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入高校之后,钢琴教学等于具备了相当的根基,这时候,从之前长期的技巧磨炼中,可以关注到音乐技法之外更多美的教育,并从审美教育中开启德育的功能。
(二)通过钢琴大师的德育教育
钢琴发展史上曾诞生过无数影响世界的钢琴大师,他们不仅创作了影响世界的钢琴名曲,更留下了影响后世的人格魅力。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大师,无论他们的音乐、技法还是人格力量,都成为教学的内容,他们的人生履历,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德育教育的案例,而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分析和讲解的过程中,也都有成为启发美感,养成道德素养的良好素材。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波兰钢琴大师——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十分出名。他的一生都在创作,虽然39岁就英年早逝,但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七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为世界留下了精彩的华章。他通过一些钢琴曲,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抒发了痛彻心扉的亡国之恨。他时常通过演出为同胞募捐,有时甚至拒绝为贵族演出。他严词拒绝了俄国沙皇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声音——“波兰不会亡”。钢琴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肖邦钢琴曲的高难度和华彩的音乐篇章,注定是失败的。很多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批评也正是集中在高校音乐系学生重技巧而轻思想的趋势之上的。如果能结合肖邦音乐中深刻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情操,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领会,也是一次深远而层次感极强的德育养成。这些钢琴大师身上所体现的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强的生活毅力,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巨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真实的人物故事,胜过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教。
(三)通过钢琴作品的德育教育
每一首钢琴曲都有作者的情思在里面,都表达了特定的主题,有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有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表达了对多舛命运的不屈。有的钢琴曲充满激情,激发人的力量;有的钢琴曲舒缓平和,陶冶人的情操;有的钢琴曲恬淡静美,净化人的灵魂。通过演奏、体会钢琴曲的主题内涵,就能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是在作者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第一乐章表达了作者刚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描写了溪边恬静的美景,第三乐章写乡村聚会的欢乐,第四乐章写暴风雨的猛烈,第五乐章是牧人之歌,表达了暴雨后的舒畅心情。整首曲子充满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面映上心头,使人对大自然充满喜爱和感激。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曲子所表达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向往自然、喜爱自然、感激自然,从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采用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高效有力地贯彻好德育教育,宏观经济期刊“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柏拉图)。
作者:汪涵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相关专题:图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