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合制剂
该类药物在干预前常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使用指征亦不明确,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药学干预后使用量连续下降,2010-2012年AUD较上年分别下降31.7%、14.3%、20.8%,干预效果较明显。其中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同类中使用率最高,保持在历年AUD排名的前10位中。应加强对该类药物的保护,避免细菌快速耐药。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耳、肾毒性,以往常被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经多次举办合理用药讲座、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后,临床选用该药更为慎重,尽可能避免其预防性使用,有效遏制了其上升态势,DDDs、AUD逐年下降,AUD分别较2009年下降0、25.5%、27.7%,减少了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发生。
2喹诺酮类
由于我国临床普遍应用,同时畜牧业、渔业等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对该类药物耐药性不断增高[4]。为此,原卫生部38号文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要求严格控制该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医院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使得该类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2010-2012年与2009年相比AUD(构成比)分别下降28.1%(1.7%)、46.9%(2.5%)、37.5%(1.9%),但2012年较2011年上升17.6%(0.6%)。使用率较高的左氧氟沙星在2012年较上一年增长30.8%,与2010年持平。下一步应针对该类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专题研究并制订相应干预措施,以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联合用药。干预前,围术期临床常习惯用一种抗菌药物+硝基咪唑类预防感染,经药师多次强调联合用药必须有指征,现无必要的联合用药已较为少见,硝基咪唑类用量亦相应减少。但在Ⅰ类切口手术中常将奥硝唑作为预防用药,仍存在选药级别过高的问题,应进一步加以干预。
3讨论
3.1存在的问题
从2009-2012年的总体用药情况看,各项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逐年下降,用药日趋合理,但在具体品种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其与头孢唑林钠相比缺乏药物经济学优势[5]。同时,AUD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整体用药的合理性,而在具体案例上必须结合个案的用药时机、剂量、频次等,才能更为真实、准确地判定用药是否合理。例如,预防用药未按38号文要求选药或级别过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在切皮前0.5~2h范围内、特殊人群用药品种和给药剂量未考虑个体差异等用药不合理问题,仅看AUD数值无法判定其用药是否合理。
3.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通过建立抗菌药物中国药房杂志简介详见
3.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我院是一家中医医院,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常采用中医中药方法进行治疗,因此在抗菌药物DDDs、AUD以及使用金额上均较同级西医医院低[2-4,6-7],而在治疗效果上也显现了一定优势。这也提示我们,如果能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诸如清热解毒等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8],辨证施治,就可能为抗菌药物使用居高不下、消费经济期刊耐药菌不断产生的难题提供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张民 徐思羽 李秀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院
相关专题: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