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问题,一个历史现象,站在不同角度,看法结论截然不同。如何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予以引导,交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1.培养学生站在历史角度看问题。学习历史要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应将其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中,脱离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有失客观性。如评价商鞅变法不能脱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封建社会正在形成的时代背景;评价戊戌变法不能脱离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背景。在特定时代中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及结果,才可能真实的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体现历史的客观性。
2.看待历史问题要全面。许多历史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其积极性和消极性同在,进步性和反动性并存,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因此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并分清主次,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将世界连为一体,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疯狂对亚非拉的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看待这一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同时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其积极作用更多些,客观认识其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3.不要孤立的看问题,注重历史的联系性。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是普遍联系的。因此看待历史问题不能单就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要将这一事件的前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事件的根源,才能将问题分析全面,分析透彻,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例如一战爆发的原因,学生探究得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其中英德矛盾激化”。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战争原因,教师结合“德国向英国挑战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何漫画中人物一个是壮年,一个是老年呢?”这就需要学生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认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更多的运用新技术,经济实力大增,如日中天犹如壮年。而英国最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仰仗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巨大利益,放慢了对新技术的运用,实力日减,犹如老者。这样联系后,学生不但明白了漫画的内容,而且对一战爆发的原因一目了然,便会准确无误地理解了。
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的功能就是要用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用历史眼光看待现实问题,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借鉴中形成方法,形成能力,形成智慧。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则是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的基础。历史知识浩瀚无边,不可能把什么都记在脑子里,老师要交给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资料,历史图册等,查找有效历史信息,不管涉及到什么历史知识,借助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都可以快速准确查找出,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凡是能与现实联系的历史问题,老师多引导,多分析,多联系,给学生渗透一种历史学习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角度分析现实,用现实问题联系历史问题,古今贯通。面对现实问题就能从容应对,理性分析,科学客观地认识,也就达到了学习历史的目的。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面对历史问题,也就会多了份从容,多了份自信,多了份成功。高效课堂的高效性也就得到了落实。
作者:李爱兰 单位:陕西凤县凤州初级中学
第二篇:历史教学思维转变
一、细化教学目标,分层教学
在各个学科的教材设计中,每一节课的出现都有其必须出现的原因和理由,而这个原因及理由就是我们教师所必须准确掌握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明确教学方向。教师可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知识基础等个体差异,制定分层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学习方法、每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渗透到具体的课堂中,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目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数目不要过多,3-4个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不会过分加重学生负担使其产生抵触心理。2.教授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包括课本知识,还应适当增加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的培养和引导,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正是因为他教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教授学生做人的态度和方法,所以这些内容的增加也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3.明确知识的轻重性,对于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一定要着重讲解,可以加入适当的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对于次重要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只要做到熟悉就好,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可以作为了解部分介绍。
二、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历史教师双手撑住讲台低头盯着课本,嘴里不停地吐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时间等内容,课堂内学生大多数昏昏欲睡,毫无课堂生机活力而言。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优化课堂结构。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主体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学生成为主导,教师加以引导即可。我们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例如,课前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搜集与当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等资料,课上以小品、游戏、辩论等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升了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思考能力。这样得来的认知效果要比教师强硬灌输好得多。优化课堂结构,是改变教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能力以及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转变历史教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所有历史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创新、交流讨论和相互借鉴。作为一个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而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让历史真正发挥其镜子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地从历史中学到一些对人生有用的东西。所谓以史为鉴能够明得失,我们的目标就是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以历史为指导,充分提取前人智慧的精华,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转变思想是现阶段我们历史教学高效率的基础,提高学生能力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升华。只有真正做到这两点,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和飞跃,都需要付出艰苦的能力和勇敢的尝试,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的顽强精神,为了我们历史教学灿烂的明天而不断努力。
作者:张庆欣 单位:河北省唐山自强中学
第三篇:电视对历史教学的好处
1、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电视学习任务
学生为什么会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游离教学内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较,比小学生懂得的道理多一些,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够在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教师要求的约束下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成年人相比较,他们的理性思考还相差好几个级别,当理性和感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跟着感觉走,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回家去有时间的话看看电视,了解一些历史知识,那么学生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可能要搜索电视节目,一旦发现迎合自己心理的电视节目,就会把教师说的“看电视学历史”的事情抛之脑后。但是,如果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某一天的几点几分,那个电视台的某个电视节目与历史教科书中的某个内容有关,那么在没有其他特殊事情干扰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是能够准时收看教师指定的电视节目的。现在,中学生使用手机非常普遍。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100%有手机,其中93%是3G或者4G手机。这些手机都具有发送短信和上网功能。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有校讯通,那么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及时提醒学生准时收看历史电视节目,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通知学生,以免学生因做其他事情耽搁了看电视的机会。布置的任务最好是问题形式。有问题,就要回答问题。要回答问题,就要认真地看电视,积极地思考电视节目里的历史事件。对电视节目的深入思考,可以使学生从比较深的层次研究历史,认识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
2、要检测学生使用电视学习历史的情况
检测学习情况,可以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有学习压力,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检测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视学习历史的情况,就看不出谁在家里看电视上的历史节目,谁在家里没有看电视上的历史节目,看电视历史节目和没有看电视历史节目一个样。懒惰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具有这样的天性。如果教师不检测学生在家里利用电视学习历史的情况,那么久而久之,将没有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视机学习历史了。教师检测学生在家里使用电视机学习历史的情况,学生知道下一次历史课教师要提问电视节目中的那些问题,自己有可能是教师检测的对象,如果学习效果不佳,那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中学生的争胜心比较强,他们把个人名誉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为了自己的名誉,他们会准时打开电视机,认认真真看那些历史节目,积极思考电视节目中的历史问题。学生的积极参与,势必有助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布置学生在家里看中央电视台《历史秘闻》栏目的“皖南事变揭秘”节目,让学生看电视的时候,注意皖南事变的时间、地点、起因、敌我双方的兵力情况,战斗情况,以及最后结局。然后,在课堂上,指定学生叙述皖南事变的真相。因为学生是带着问题看电视的,所以,能够把精力集中到事变的关键点上。因为教师要提问学生,所以,学生不得不认真观看这一电视节目。因为中央电视台的资料详实,历史学家的剖析透彻,所以,学生课外在这方面的收获远大于课堂所得。让家庭的电视机为中学的历史课教学服务,成为历史教学的好帮手。关键是控制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仍旧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视机,自觉地利用电视机学习历史。
作者:程辉 单位:河南省邓州市体育学校
第四篇:历史教学提高学教育策略
一、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课程资源,增强学生体验学习
在长期的革命历程中,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志士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勇于同敌对势力做斗争,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赞歌,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诗篇,留下了宝贵的革命财富。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些革命历史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增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加深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培养群众意识。以福建省为例,作为中央苏区,长期的革命历程为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源,例如,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上杭县古田、才溪,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地和形成地——长汀县。在84年前,古田会议的圣火开启了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的光辉起点,奠定了我党、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80年前,毛泽东同志三到才溪,他走遍田间农户,访贫问苦,写下了《才溪乡调查》,成为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实践典范。1932年冬,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在长汀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初步形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福建各地区的革命历史事迹开展教学,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古田会议、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等旧址,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和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听取老红军代表介绍闽西革命根据地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支援前线等模范事迹。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革命历史旧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亲眼观察革命历史文物、历史文献,聆听老红军、老党员讲述革命历史事迹,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融入历史之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二、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开展革命历史事迹调查研究
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学习,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增强群众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寻访“身边的革命事迹”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培养爱国爱乡情怀和群众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研究,让学生了解家乡革命历史,培养学生收集、阅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实地参观访问、调查,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爱国爱乡的情怀,树立群众意识。通过实地调查、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通过以下七步来开展研究。第一步:邀请老红军、老共产党员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革命历史背景,做好知识铺垫,激发学生选题兴趣。第二步: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实地参观访问,加深了解。第三步: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通过师生合作,确定选题。第四步: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并做好成员分工。第五步: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开展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第六步:开展小组讨论,每位同学根据自身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主题发言,并谈谈自身所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根据各自不同的状况分别加以指导。第七步: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职称论文发表。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革命历史,开展革命传统学习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有利于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深化对求真务实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理解,借古鉴今,温故知新,能够让学生思想、精神得到洗礼,让群众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林开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