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论证了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结合“微课”的特点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实践研究,提出了微课应用教学策略,以期为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31-02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及其应用已经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有1600多所高校参与,引领全国高校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浪[1]。笔者通过课前、课后问卷调查,论证了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通过行动研究法,提出了微课应用于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微课教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调查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课前,笔者对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新生发放了《大学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现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3份,结果显示81%学生来自农村,67%学生暂时没有电脑,94%学生能登陆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93%学生能熟练从网络下载学习资源,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多进行实践操作才能提高网络化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阶段,笔者发放了课程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7%以上学生认为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各个章节知识点中60%学生认为EXCEL2010较难掌握;在关于希望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的调查中,69%学生选择课堂主讲型,51%倾向课堂讨论型,42%选择案例分析型,15%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在对学习课程过程中,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调查中,选择最多的包括在线视频、电子教材、课件下载以及网络讨论。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重视本课程,并且具备网络化自主学习的能力,渴望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线微课视频。可见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具备可行性。
二、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中文“微课”一词最早由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老师提出,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的内涵研究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第二种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构成微课程;第三种认为微课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活动。笔者较为同意第二种观点。微课具有以下特点:①短。指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5min,可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②少。指教学内容少,一般选取教学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③小。指资源容量小,可以灵活下载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④微课本身应该先是“课”。包括内容、活动、评价等要素的教学服务[2]。综上所述,微课短小精悍、目标明确,能够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各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三、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制作微课
依据笔者在前期研究中提出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笔者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网络应用五个单元,再对每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例如在Word2010单元再分解成Word2010的界面及组成、Word文档的创建及保存、简单文档排版———制作“通知”、Word表格的制作———制作“个人简历表”、Word图文混排———制作“海报”、Word排版技术———“毕业论文排版”等子单元,再将分解后的子单元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操作型课程,制作微课的方法多采用录屏的方式,一种是运用CamtasiaStudio8录屏软件来录制操作过程,另一种方式是运用PowerPoint2013自带的录屏功能完成操作过程录制。对于知识点讲授的课程可采用PowerPoint2013+耳麦、Videoscribe、Focusky、思维导图ImindMap7等软件制作。后期编辑特效可采用Edius6.01或AECS4软件完成。
(二)微课应用策略
基于微课的教学应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其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才能保证微课教学模式下和谐学习环境的建构和再生。微课教学应用主要分为三大时间段: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应用主要体现在翻转课堂教学;课中微课视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运用微课视频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微课视频主要是供学生课下开展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促进知识的内化。1.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目前,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已经很多,以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金燕老师的研究为例,主要是在课前给学生列出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按照任务单安排学习,并在课前完成相应的微练习,课上对学生在做微练习中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答疑,对操作性问题进行现场示范并解决,再根据微单元的知识目标,组织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开展协作探究问题、成果展示与交流等。笔者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运用移动信息化教学助手蓝墨云班课在课前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包括微课视频、微练习,开设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观看完微视频后,提出本节的疑点、难点,供师生共同讨论。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安排如下内容:①根据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及讨论区热点问题,教师组织讨论,给予疑点解答;②布置小组任务,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验证学生课下微课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内化;③重点、难点操作示范;④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设置课后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哪些支持,从而补充课程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移动信息化教学助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了学生课上课下学习脱节的情况,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课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手机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云班课学习的经验值也是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有效依据。2.微课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以微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过程包括新课导入、微课视频观看、布置小组或学生操作任务、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和总结等过程。首先,教师将新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告知学生,并导入新课内容。接下来是微课视频观看过程,微课内容一般为10-15分钟,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教学重难点的阐释,又能够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统领,决定着整个课堂的走向。之后是小组或学生操作任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学生在机房上课时间有限,迫切需要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能动手操作练习,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完成个人操作任务或小组作品。接着是学生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可以采用组内轮流汇报的形式进行汇报,避免有些学生缺乏汇报机会而产生讨论时的懈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能够纠正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的错误、弥补同学们认识的不足等,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重难点知识的认知程度。3.微课应用于课后学习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将微课资源及课程其他资源上传至在线课程平台或云班课平台,学生在课后可以运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对学生课后学习过程实行跟踪和评价,设置课后学习任务,适时监督和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微课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可行的,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都得以提升。教学改革之路没有终点,只有起点,随着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其他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方法还有待于我们大家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B/OL].
[2]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3]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8).
[4]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
[5]马清.混合学习模式下的微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作者:马清
相关专题: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明清小说研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