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讨

时间:2017-02-20 13:19:17 来源:论文投稿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与架构

(一)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

技术创新最早由熊彼特(1934)提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获取潜在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环境日趋复杂,资源日益稀缺,传统的封闭式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在自身性质和创新者关系方面都已发生重大变化,Chesbrough(2003)提出的开放式创新被广泛认可,技术创新逐步呈现出开放式的、跨组织的、网络式的创新合作新模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逐步成为主流。吴彤(1994)认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综合的技术生态学,即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综合考察技术活动过程、技术构成、技术体系内部之间,人、外部环境与技术系统及其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从产业层面对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系统通过内部创新主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和资金的交换,实现技术创新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获取更高水平的系统技术创新效益。

(二)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可概括为技术创新组织要素和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技术创新组织主要包括多种同质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各自形成的异质种群,它们共同构成了创新群落;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设施、技术条件、创新人员等物质性环境和科技政策、机制环境、创新文化等非生物物质性环境,它们是创新主体间进行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技术、知识、信息等流动、扩散与循环的必要媒介,是影响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将不同类别的种群分别与外界环境有机结合,将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层、技术核心机构生态层和技术辅助支撑生态层。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复杂,层级之间交错影响。创新主体间主要可以分为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关系,与竞争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及利益相关主体间的横向关系,纵、横向关系中均存在着竞争、合作、技术转化、技术扩散、创新影响、创新制约等关系;创新主体对外部环境有依赖关系,同时也有对外部环境形成影响的反作用关系。通过同层级内部与不同层级间的协作技术创新,产生创新的多向转化与扩散,和彼此间的影响与制约(见图1)。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及其完善过程

(一)发挥成长性的量变作用,促进种群规模扩大与结构紧密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源于创新种群的集聚与成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核心企业主导、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外溢、政府主导或支持以及产业内创新合作推动等形式吸引相关创新主体、创新资源等,再触发主体周围产生技术创新集聚,形成不同的技术创新种群,随着创新主体和资源的不断流动与聚集,渐而形成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初期,系统内累计了一定量的创新资源,此时的资源丰富,可利用性很大,吸引相关创新主体源源不断进入,使系统中的创新主体数量与种类迅速增加,创新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拓展;此时系统内的创新种群密度呈现指数增长模式。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源可利用率的降低,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而后逐步减小,种群密度呈现缓慢增长模式。在市场需求、可配置资源等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内的可利用资源渐渐达到饱和,种群增长速率变为零,种群数量趋于系统最大承载力,种群密度维持在某一特定值。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个演变周期内种群密度的增长曲线表现为S型。通过开放更多基础资源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能力累积、扩充市场容量等措施,刺激创新种群密度增长速度继续增加,实现系统最大承载力的提升,以扩大系统种群成长规模;通过增进创新组织间合作信任度、技术知识共享度等措施,紧凑创新主体间的网络关系,实现创新种群结构优化与稳固,增加更多创新种群的成长空间。

(二)发挥成长性的协调作用,形成运行机制间的合理分工

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初期,创新链网络相对较简单,主体的创新潜力有待激发。此时,通过市场需求、创新效益与市场竞争等动力因素作用,使创新主体产生诱导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相关科技和相关资源等动力因素作用,使创新主体产生激励性技术创新活动。动力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积累,同时配合系统内部简单的扩散与传导机制,使技术创新在系统内由高势位创新主体向低势位创新主体定向有序扩散、传导。在系统成长期,创新主体间的联系网络得到巩固与拓展,技术创新势差的主体增多,势差扩大,系统内模仿与学习的创新活动频繁,形成技术扩散与传导的专业化分工,出现技术扩散与传递的中介机构种群及服务网络。系统内动力机制持续发力的同时,扩散与传导机制逐步壮大完善,上升为主要调控机制。当系统发展到成熟期时,系统对资源耗散与积累进行自主协调,实现动态平衡,创新链网间联系紧密、复杂,规模达到最大且趋于稳定。此时系统内技术生态位重叠现象增多,主体间竞争激烈,快速协调创新和系统整体创新效益最大化成为主要任务,协调机制担当起砥柱机制角色。按市场需求与经济规律引导方向,创新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机制对自身技术创新活动进行选择与调节,加快生态位深化、分离与对劣势创新主体的淘汰,加强系统内的资源利用率,实现系统的动态稳定。衰退期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主要以保障机制为支撑,通过创新组织要素与创新环境制度要素的不断流动、更新、完善来发挥保障机制作用,形成系统内协调的组织网络和与系统发展相适应的运行体制机制,维持系统运行。

(三)发挥成长性的选择作用,推动演化过程的螺旋向上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都存在生态演化现象。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性促使系统演化过程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向上的稳定变化。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各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着遗传、衍生和变异等现象,表现为创新惯例的更迭。创新主体通过采取内禀增长率最大策略,产生多样的技术创新,即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变异现象,产生新式惯例。创新主体通过优胜劣汰,对新式惯例进行选择,挑选出更具有技术优势与环境适应优势的惯例,通过采取规模化发展策略,来增强自身能力,巩固自身在系统中的地位。随着技术创新的扩散与传导,通过创新主体间的协作策略与差异化竞争策略,将优势惯例在系统中进一步遗传与衍生,将劣势惯例进行替换与淘汰,促进系统内创新主体专业化分工与差异化程度,增强系统市场需求变动应对能力与稳定性。面临衰退期系统内诸多不确定性,创新主体通过采取多元化创新策略,探寻系统新变异,推动系统进阶演进。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主体对新、旧知识的继承与发展的往复循环,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制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成长,逐渐增强系统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使系统向上层更高级别持续演化进化。

促进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良性成长的建议

(一)完善平台交流体系,促进扩散传导效率提升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创新主体及辅助机构间合作,共同构建完善的平台交流体系。由承担核心项目的企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共同主导建设技术合作服务平台,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促进系统内基础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消化与吸收;由大学、科研机构主导搭建知识传播平台,进行人员交流、人员培训等活动,扩大系统内共同知识涵盖范围,增强系统人力资源实力;由产学研三方构建技术创新联盟,针对市场需求,高效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由政府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主导构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等,提供信息服务、资金支持等服务,保障技术创新所需资源的有效提供。平台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加快系统内复杂关系网络结构间信息、人才、知识、资金等资源的流动速度,减少创新主体对能量和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与转化的壁垒障碍,提升系统内技术创新成果扩散与传导的效率。

(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实施成长阶段差别对策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内政策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保障系统内创新组织间、创新组织与创新环境间的公正、公平、有序。由政府制定并实施技术联盟治理政策、创新平台治理政策、金融/财政政策、风险控制管理政策、产权保护政策等,提供技术创新保障环境;由创新主体间的互动形成竞争合作机制制度、利益分享机制制度、技术知识传播机制制度等,规范协调组织间技术创新活动。在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制度体系对应采取不同变动措施。通过技术创新资金奖励、创新产品减免税等鼓励政策,充分调动系统内各阶段创新主体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平台、技术联盟合作等规范政策,增强主体间信任度,加快各时期技术扩散与传播;通过对技术创新事前风险预测、风险共担、担保融资、战略投资等政策,降低各阶段创新金融风险。促使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向更规范、更具效率、更具适应性的更高级别发展。

(三)完善生态机制体系,协调系统关系良好运行

进行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网络间资源共享机制、共享知识学习机制、技术协作机制、共生机制、沟通机制、共同进化机制等机制建设,完善系统的生态机制体系,与系统运行机制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系统良好运行。加大政府对创新主体间创新活动的规范、引导,促进创新主体间自主达成共识,加快主体间资源、知识、技术共享合作机制的有效建立;推进企业集聚,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高资源共享率,加快知识、技术沟通传播速度,提升资源共享机制、学习机制和沟通机制的调控效率;加大相关支撑技术研发创新,提升创新主人力资源管理体合作机率,扩大主体共生范围;发挥系统内市场主导作用,增大创新主体技术创新自主性,提高系统机制自主协调效率,实现系统高保障、高效率运行。

作者:池佳伟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683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创新5.1声卡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答案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家庭生活指南》 《石油工程建设》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国际商务》 《山东文学》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舰船电子工程》 《农业知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