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信息系统云计算技术论文

时间:2017-02-20 13:37:22 来源:论文投稿

1云计算技术服务模式

云计算技术服务模式在各行业中的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即:IaaS、SaaS、PaaS,如果某种服务模式成功,那么就会模糊三种服务模式的界限,成功关联三者的SaaS或者IaaS能够延伸至平台领域。IaaS是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硬件、数据中心及软件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通过虚拟化将基础资源服务提供给用户是Iaas的核心理念。PaaS就是为用户提供应用开发环境与计算环境的一种商业模式。此外,SaaS是一种随着软件应用的不断成熟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现代化软件应用模式,该模式以互联网的方式将各种应用程序与软件等提供给用户。

2机场信息系统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数据间关联比较简单,系统之间耦合性比较高,造成数据孤岛现象的存在,信息数据具有较低的综合利用效率。因为缺乏统一规范标准,所以一些企业为占领市场,将有效的软件应用系统快速开发出来,一般都是在生产系统之间直接制定编码接口模式,并未考虑系统的兼容扩展性、合理性以及匹配性,使得原本互联系统能够实现生产数据共享,却出现数据信息资源各自独立的情况,不能有效利用数据。在用户提出新服务与管理需求时,不得不依照现实之需重新开发前段应用软件、创建数据库以及对关联数据接口进行重新制作等,进而导致系统出现重复配置的情况,严重浪费信息数据资料,增加综合维护与开发成本。其次,统一通信标准的缺乏,较低的信息综合集成程度。因为机场统一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标准的缺乏,使得大量信息集成项目都存在其特定目的性与工程背景,且点对点通信连接模式不仅会对信息数据合理、高效利用于系统间形成阻碍,而且也不便于机场后期运行维护与统一调控。

3机场信息系统中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

从根本上说,机场管理部门根据机场运营与管理特点及信息系统管理实际,应用云计算技术,以此对机场数据与信息进行有效、正确管理与处理。云计算技术一般在机场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服务器中应用,使其能够与机场信息系统管理标准及信息管理之需相满足。

3.1机场信息化管理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场信息管理中,需要对其实施优化设计、合理规划、准确实行及科学管理的过程。为保证机场信息系统的科学、有效管理,首先,机场需要建设与应用基础设施,也就是服务,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服务与平台模式。将相对较为完整的机场信息管理系统循序渐进构建起来。应用云计算技术,逐步构建稳定发展与高效运行的机场信息系统,以此不断提升机场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益。4.2Web服务器中云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作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利用互联网中的一组服务器,可以为需要者提供计算、存储、数据以及处理等资源,是便于系统信息管理的一种技术方式。也就是说,云计算技术属于新型的囊括处理、计算、网络资源管理、共享及存储的一种有效模式,能够有效控制与把握动态化资源,将高效性与虚拟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使资源使用率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处理与利用池化资源,有效处理资源后,为需求者提供数据、资源以及信息等服务形式。此外,Web服务器中所包含的服务器能够为科学处理与应用云计算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与基础条件。首先机场Web服务器与信息管理服务器都必须安装配套的云计算软件,并构建一个系统化、立体化以及全方位的多效用服务平台,确保能够科学运行机场信息系统各环节,将云计算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3.3数据库服务器中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

从根本上说,数据库服务器本身是处理、输出以及计算各类信息数据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机场信息系统管理的关键环节。机场数据库服务器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通常都是依靠数据服务器中的集群系统与技术,其中集群系统就是组合若干单一服务器,进而整合为一个集中化系统,使其能够不断完善。该情况下的集群系统能够同时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云计算技术应用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机场信息系统中云计算的应用还属于一种新型应用方法,怎样实现机场信息系统中云计算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部门与行业等共同努力,使机场优质、高效信息系统矿井机电论文管理得到有效满足,实现机场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机制,从而不断提升机场服务品质与运营效率。

作者:潘国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民航站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机场信息系统云计算技术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688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论文如何投稿 咸阳师范学院

相关论文

职业卫生与病伤

原创资讯2017-01-07 09:07:15
相关学术期刊
《铁路采购与物流》 《高教研究与实践》 《数学大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右江医学》 《发现》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家具》 《党史研究与教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