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时间:2017-02-21 17:55:28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本着对学生生命发展全程负责、对个体生命全面发展负责的“全人”教育理念,本文对将生命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使教师抓住学生的生命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实现音乐知识与心灵同步提高,音乐技能与感情共同成长,进行了粗略探讨。论述了生命教育在与音乐必修课程、学科领域拓展、特长发展选修课程融合中,创新课内、外体验式学习,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

关键词:生命教育;音乐教学;融合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提出,要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并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这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关注生命将是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在人的生命成长中,音乐审美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生命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形式始终伴随着师生的生命成长,对学生的生命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在的小学教育,缺乏生命教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去热爱生命呢?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创实践研究,将能够引导学生用音乐诠释生命,用生命演绎音乐。下面我将对具体实践内容“一融四创”做以简单阐述:

一、一融: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理论的融合

(一)小学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时代中最富生命活力,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重要的一段时间。真正赋予学生“人”的涵义、注重主体的自觉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深切呼唤。然而,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还大多数采用性恶论,只注重对学生的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矫正,没有关注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个性。

(二)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处于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但长期以来,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削弱了学生生命个体的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同时扼杀了他们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乐天性,也出现了音乐课专业性强、缺少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关注和培养以及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怪现象。

(三)小学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生命教育融入音乐教育,本质是教师抓住学生的生命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的过程,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积极的因素与心灵,本着对学生生命发展全程

负责、对个体生命全面发展质量负责的“全人”教育理念,实现生命教育向音乐科常规课堂渗透。在以音乐必修课程、学科领域拓展、特长发展选修课程等形式,实现课内、外体验式学习,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

二、小学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融合的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确定课程目标习惯于将国家政策话语直接移植,导致目标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空泛而抽象。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加明确,指向在同一课程标准、同样课程框架里明确定位学科教育和课程价值,同时还清晰提示学科素养之外做什么。生命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创的实践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文化修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指标体系,其中自主发展强调生命意识、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与创新,文化修养也提到人文与审美素养,社会参与更是提到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沟通合作、国际理解等人的关键生命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将生命教育融合到各学段的音乐学科素养建设中,从学生发展角度做好融合基础上的创生研究。

(一)目标体系建设

一是低年段(1-2年)“激发培养音乐兴趣”为主的融合目标体系。实现开发学生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乐观态度和友爱精神。在音乐教学歌唱、表演、模仿、演奏中实现对生命的认知、对自然的热爱、对真善美的鉴别等学段融合目标。二是高年段(3-6年)“激发、培养、保持音乐兴趣”为主的融合目标体系。通过音乐教学中学生能正确听辩、自信演唱、体态或图形等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段落、主题等。能在自主参与音乐活动中得到美、得到愉悦、陶冶、创造。本学段还可通过音乐教学合唱、合奏、创编、参与表演等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与人沟通、诚信、合作、道德、意志等,在融合中提升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高尚情操和乐观向上的生命品质。

(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意见》指出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要求,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结合生命教育和音乐教学实践,构建1+N课程体系。“课程———显性课程”是指以音乐教学作为主体的音乐学科基础课程;国家课程统一执行的音乐课程标准和配套音乐使用教材。实现国家音乐课程教材中不同学段的音乐认知技能和“生命主题”课程融入。“N课程———隐性课程”是指以音乐教学、生命教育相结合生成的活动拓展课程,即非认知课程。具体构成是以将生命教育的尊重自然生命、追求智慧生命、引导精神生命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机融合和创新的,音乐与学生生命发展各项领域延伸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教学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领域,选择和实施音乐教学。同时基于“音乐教与学高度融合”“音乐教学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研究与创新有机融合”“学习与成长共融合”“音乐与相关艺术领域融合”等策略,进行“融创”教学创新尝试、拓展融合领域,让音乐教学和生命教育相关的能力素养竞相涌流。

(四)评价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音乐教学学段目标评价,在目标落实评价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充分尊重学生、教师的感受。二是评价学生以衡量学生全面发展,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核心素养转变。三是在评价过程与结果上注重创新和生成的要求(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价值和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例如,可采取学习和探索知识统一、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统一评价方式;也可采用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来评价学生,通过基本、基础和范例性知识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学习、批判、决定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实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目的。积极鼓励教师在基本的“融创教育”实施中派生出、创造出、衍生出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和思想。四是依据《“融创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融创教育”创新评价表》《“融创教育”学生学习、成长监测反馈表》,进一步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五、研究预期成果、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第一,课题研究总报告。实验基地校成功经验;实验教师实施经验、优秀实施课堂教学展示、教师实验经验论文和反思集等。第二,构建“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融创”的1+N课程体系。形成有生命教育、音乐教学融合的独到特色、可实施借鉴的校本教材。第三,构建“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融创”的教学体系建构。构建显性教学的“三主课堂”认知教学操作模式、隐性教学在“四个明确”前提下的非认知多领域教学拓展。汇编有典型特点的教学设计,推出有显著风格特点的优秀课例、锻造一批在本研究领域有创新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第四,构建“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融创”目标体系:一是低年段(1-2年)“激发培养音乐兴趣”为主的融合目标体系;二是高年段(3-6年)“激发、培养、保持音乐兴趣”为主的融合目标体系。第五,构建“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融创”评价体系建构:一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形成音乐学科教学学段认知目标评价。二是评价学生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核心素养的非认知目标评价。三是在评价过程与结果实施中派生出、创造出《“融创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融创教育”创新评价表》《“融创教育”学生学习、成长监测反馈表》。音乐家伍德曾说过:“音乐能使人们沟通思想、联系感情、改进德行;它能把人们带到更高更美的境界!”音乐是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生命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创研究,能带给学生犹如音乐一样阳光、灿烂、丰满的人生,他们的生命在灵动的音乐教学中惠泽、生长!

作者:严丽杰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小学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921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西北民族大学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税务研究》 《中华血液学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上海商学院学报》 《水利天地》 《企业管理》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价格月刊》 《津图学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