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情引趣,抓住幼儿自主探究的契机
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孩子来说,世界是五彩画卷,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变化都是幼儿注意的方向。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技环境,帮助幼儿主动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探索要求。教师注重美化活动环境,让墙饰与本班的科学教育目标相结合,真正成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资源。例如,在开展“车子叭叭叭”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各种汽车的图片、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汽车带来一起布置环境,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交通工具,置身于奇妙的汽车城里。科学活动十分珍惜儿童的好奇心,首先我们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某一件物品、某一种自然现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例如;在关于“风”的活动中,教师先带孩子在户外玩风车,让幼儿站着吹风,迎着风跑,顺着风跑,孩子们发现风车有时转,有时不转,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当幼儿产生了问题后,再引出关于“风从哪里来”的探索话题。同时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以不同方式和内容多鼓励、赞扬幼儿,使孩子感到被承认的快乐。
二、提出设疑,引领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向
在开展科学活动之初,教师可适时地设置疑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孩子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做可以引导幼儿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其行动的计划性,使操作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
三、动手操作,丰富幼儿自主探究的经验
科学知识是深奥的,科学技术是复杂的,对于幼儿来说,如果远离他们的经验、感受,他们就难以理解。我们就充分挖掘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尽可能设计拟人化的形象,引导他们参与操作,这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根据活动内容,让幼儿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选取操作材料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操作。操作的目的是证实或推翻操作前自己提出的假设。从小长期接受这种训练,将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我们以“风从哪里来”的活动为例,带着问题与假设,孩子们开始了探索活动。他们和教师一起找来各种物品,有吹风机、气球、气筒、手动鼓风器、笛子、塑料吹气管子等,使用各种物品去探索。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证实了自己的假设,产生了成功后的兴奋。也有的孩子操作结果不尽满意,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孩子的这些体验将成为今后学习探索的原动力。小组活动中的幼儿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样有助于他们互相促进,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记录信息,交流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及结束后,幼儿要详细地将操作过程与结果记录在操作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表格、符号标记、也可以画成图。例如在“好玩的水”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动手操作后,知道物体的沉浮、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体验玩水的乐趣,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师提供的物品图片,记录下沉浮、溶解的物质。有时是由孩子复述自己的符号标记,由教师记录下孩子的话。操作记录本人手一册,并长期使用和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幼儿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做的操作记录和当时的想法,这会引起他们不断地反思。因此操作记录不仅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五、表达交流,分享幼儿自主探究的感受
科学发现是一个交流过程,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在操作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操作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在认识“小兔子“的活动中,让幼儿说说小兔子的形态、特征,让他们通过交流探索知道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并学习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对表达不清的幼儿也应认真倾听并在鼓励的同时帮助他们表达清楚。通过相互交流讨论获得新经验,感受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就能有力地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科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通过科学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变革,引发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使幼儿逐渐养成客观、缜密、谨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实事求是、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面对人生的科学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变,使科学精工商管理论文神真正进入幼儿心灵,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 徐茹 单位:扬州市商业职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