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人际关系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对人际关系的需要较为强烈。但是部分同学心理不成熟,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也缺乏包容心,在交往的过程中易陷入人际冲突。另外大学生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心理不成熟,加上毕业及就业的考验,恋爱关系往往不牢固,遇到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因此要及时给大学生以人际交往的指导。要教导学生多体谅别人,善于移情,珍惜朋友,珍惜友情和爱情,和谐沟通。
二、网瘾预防与矫正
科技发展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手机上网而不能自拔,导致视力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同时由于网络一些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感弱化,严重的甚至扭曲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诱发大学生犯罪。而网络成瘾已成为造成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业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水平
辅导员专业背景知识复杂多样,多数不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因此高校要适时为广大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就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召开研讨会,加强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力争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各种困惑和心理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新生入学之初,一定要对其进行心理普查通常包括心理测验、心理问题的筛查。通过心理普查对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档案。另外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心理状态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邀约访谈。针对入校新生采用此方法力求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辅导员作为沟通学校、家庭、学生的“桥梁”,要以学生心理档案为基础,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尤其是已获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况后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家长,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心理状况,与家长通力合作,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和个性习惯,挖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以网络、书信等载体,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要善于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咨询和辅导。90后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辅导员可以通过QQ、飞信、微信等更与时代接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交流。而且相较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网络的隐蔽性有助于排除部分学生面对辅导员时的紧张情绪,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样便于辅导员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干预与保护。辅导员在谈心过程中要注意以一种尊重、亲切的态度,细心听取学生的表述,尊重学生的隐私。在倾听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另外,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进行积极心理教育。心理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将心理状态保持或调整在正常的范围内,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必须要多渠道多部门进行合作合力解决。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注重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情绪的培养,在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更加实用。
作者:孔好为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