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调研分析

时间:2017-02-22 04:08:38 来源:论文投稿

一、汝南县基本情况

汝南县连续多年被定为产粮大县。全县注册3000万的农资企业2家,注册100万以上的农资企业11家,农资经营户650多家,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421家,家庭农场1712户。年销售农作物种子60万t,农药0.1万t,化肥20万t。汝南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其他涉农执法部门的配合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资市场井然有序。

二、汝南县农业执法的现状

(一)执法队的基本情况

汝南县农业局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工作机构有3个:种子管理站负责农作物种子的市场抽样、种子质量的田间鉴定及种子繁育田的检验和办证;植物保护检疫站负责全县农业种子的调运检疫和病虫测报等;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全县种子、农药、肥料的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是2010年5月经县编办批准,通过公开招聘组建的全供事业单位,核编10人,实际在编8人,2015年借调临时执法人员3人。11名执法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8人,职工3人;其中法律专业2人,农学专业6人。配有执法车辆2台,备有电脑、打印机、相机、录像机等基本的办公办案工具,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增强。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管理,制定了执法人员岗位责任、行为规范、错案追究、案件集体讨论等13个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各项制度是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强化队伍建设,抓好两个培训

汝南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建立执法人员考核档案,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与年终考评挂钩,强化执法人员素质和办案水平。坚持每周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执法培训,还多次邀请省、市、县法制部门的领导专家前来授课,为执法人员搭建沟通平台,组织执法人员到先进的执法单位学习,探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营者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

1.抓好源头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实行产品备样制度,要求各农资经营企业在农资进入市场前,到执法队备样,主要是经营的相关手续、产品及包装等,同时将样品送检。从源头把关,把不合规、手续不全的农资清理出市场,减少日常检查工作的分量。日常监管中,对经营户逐户排查登记,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对执法人员实行人员分组、乡村划片的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做到纵到底、横到边,不漏村、不漏户。检查中突出重点,即重点品种(对没有备样的产品和备样中有问题劝退而没有退的品种重点查)、重点区域(乡、村交叉地,游村窜户多发地)、重点对象(有销售劣迹、群众经常投诉、不配合监管的经营户)及重点时间段(农资销售的旺季及节假日等)。发动群众,全民参与。通过广播、电视、条幅、标语、宣传页等向农民宣传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公布举报电话,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突出专项治理行动,开展联合执法。在日常监管的同时,每年春季、秋季开展以种子为重点的农资打假活动,夏季、秋季开展以农药和肥料为重点的打假行动。为确保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农资销售的旺季,农业局牵头组织公安、工商、质检、供销、广电等联合进行农资市场综合整治。有效地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确保农资市场的安全。3.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行为。为规范农资经营,汝南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专门印制了农资日常巡查记录,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时对照记录逐项检查经营者的台账、相关手续、经营资质、发票、有无禁限用农药、产品检验合格证等,并逐项登记,检查人员和被检查户分别签字,双方留存。4.严格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几年来共依法查处各类农资案件180多起,查获假劣种子60多t,农药肥料510多件(箱),移交公安6起,移交工商3起,判刑1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调处群众投诉207起,使全县农资市场秩序逐年好转。

三、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人员少,力量薄弱

从汝南县农资市场监管看,全县巡查一遍就需要15d左右,执法人员少,会导致有些违法行为很难发现。

(二)经费不足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主要在基层不间断地巡查,种子、农药、化肥需要经过检验才能知道真伪,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农资市场监管的任务重,取证难

1.门店多。650多家门店分布全县各个乡村,尤其是村级的门店,大多数都在家中,比较隐蔽,检查难度大。2.经营人员业务素质低,专业知识缺乏,守法经营、诚信意识差,受利益驱动,私自销售假劣、违规农资,造成损农害农、坑农事件时有发生。3.农资品种多。汝南县市场出现的小麦品种多达83个,玉米品种30多个,农药、肥料几百种,造成了农资市场品种多、乱、杂,管理难度大。4.农资经销商过分夸大药效、肥效,虚假宣传,误导农民;有些经销商采取办讲座、传技术的形式入村到户宣传销售,执法人员无法取证,很难管理。5.由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他们直接从厂家发货,然后分销给社员,市场很难发现。6.网络、店商的发展,农资产品通过物流直接到户,也难以监管到位。

四、加强农业执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由政府协调,在乡(镇)

成立执法分队(组)或市场监管员,配合县执法大队搞好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成立由公安、工商、质监等组成的长期联合执法队伍或办案队伍,便于从发现的小案件中积累案值,达到追究上一级生产经营者刑事责任,将违规生产经营企业踢除农资行业。(二)建设出台对农业执法的扶持政策建议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执法工作经费、农资样品的检验费用等纳入财政预算,并相对稳定,逐年扶持,加大对农业执法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执法交通工具和调查取证设备,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物质装备水平,增强综合执法能力。

(三)建议实行农药、化肥、种子身份认证制度

即在农资产品出厂时,每个包装上张贴二维码和条码,流入市场后,监管人员和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辨别真伪。防止假冒产品流入市场,这样既维护了企业的权益,也保证产品的质量。

(四)建议从上而下实行农资产品入市前的备样制度

即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将生产、购进的农资,入市前到监管部门备样,备样内容包括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审定证书、检验合格证,农药、肥料的登记证、产品质量标准证、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及相关的样品。这样便于监管部门对农资产品从相关手续和证件、包装等方面对产品进行把关,阻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五)加强对农资经营者和执法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全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技能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造就一批素质好、业务精、作风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对农资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守法、诚信经营者,并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识假、辨假常识。

(六)强化社会监督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是面向农村、面对农民,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贴切的焦点、难点问题。因此要认真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执法人员的职责,同时也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府、纪检监察和广大群众、经营者的监督,落实各项制度,狠抓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全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作者:徐祖华 冯涛 单位:汝南县植保站 汝南县三桥镇农业服务中心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调研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130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物流优化与控制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山西林业科技》 《食品与机械》 《建筑创作》 《档案学研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世界海运》 《化肥设计》 《冶金财会》 《科技与企业》 《煤炭科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