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界空间的基本属性
城市边界空间具有层级、连续、动态与互动四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与特征。1)层级性:所谓边界空间是相对于不同的内部空间领域而言,因此边界空间存在于从城市、片区到地段的不同范围内。而界定边界层级的却是自外围向内部、不同等级与类型的限定性或划分性要素。高层级的边界位于城市外围,是城市与其外部郊野空间或乡村的界线;中低层级的边界位于城市内部的片区或地段之间,具有分割和连接的双重意义。在此规则下,不同层级的边界空间所具备的生态特性与活力特性的强弱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而,清晰的边界层级有助于确立城市边界空间的主导属性,进而权衡各类边界空间形态塑造中的自然与人工影响因素。2)连续性:在城市总体空间架构中,不同层级或类型的城市边界作为连续的整体勾勒出城市的空间形态,相应的边界空间也具有联系边界内外空间的作用。具体说来,不同层级的城市边界会在一定范围内闭合为连续的圈,向内限定出规模各异、结构多样、功能丰富的城市片区或地段,向外建构出连续的开敞空间网络系统。因此,边界空间的形态塑造应在连续的边界系统中展开,并对城市内外空间形态产生影响。3)动态性:由自然和人工两方面因素在特定发展阶段所达成的边界空间形态的平衡状态并非一成不变,而呈现出动态发展特征。当城市边界内部用地扩张、结构调整或是功能更替时,具体段落的边界空间形态或属性就会改变;而当新的城市聚落向外跳跃发展时,原本位于城市外部的高层级边界则会转变为片区或地段间的低层级边界,边界空间也随之变化。因此,在规划管理中,对于相对稳定的城市边界空间可以优先控制,而对内外条件存在不确定性的临时边界空间,宜弹性引导。4)互动性:现代城市中,边界空间也是城市建设区与其外部开敞空间在彼此接近时,产生相互作用、调解对立冲突,并实现边界两侧功能过渡、景观衔接与活动联系的特定区域。事实上,内外空间的交互、界面与场所的互动普遍存在,在重要节点处甚至导致城市边界的变形,造就边界空间在某一时空节点的特定状态,成为城市重点地段的特征塑造与活力激发,并引导其微观空间形态的有效途径。此外,不同层级或段落的边界空间也存在关联互动,当总体的边界层级关系发生改变或相邻段落边界空间发生调整时,相关联的边界空间也会产生连锁变化。
2.边界空间的层级划分与定制
城市新区的边界形态设计可以分解为“层级划分”与“变形——定制”两步操作(图1、2)。“层级划分”是对城市边界及其边界空间的形态格局进行总体把握和界定的设计操作。一方面,在梳理城市发展的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由外而内、从高到低地确定城市各级边界的位置和层级关系。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片区或地段的城市职能和环境条件,定义不同边界空间的主导属性和形态特征。该过程对于确立城市新区物质空间形态的整体结构与秩序至关重要。“变形——定制”是在边界形态格局基本确定后,结合具体的地形条件和明确的使用需求,对城市边界及其边界空间形态进行优化的设计操作。该过程一般是在地段层面将已确立的边界形态格局具体化,并落实为可被直接体验的城市空间;同时,也需综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与建设用地的工程技术要求,如道路与用地的土方平衡、坡度和规整度等,并最终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控制。
2.1层级的划分
南充市主城区位于嘉陵江两侧相对集中的平缓区域。近年来由于城市等级的提升、人口规模的扩大,其主城区用地逐渐不能满足新的开发建设需求,城市空间亟待拓展。2010年,“北部新城”被确立为其主城区以外优先发展的新城区(图3)③。在既定的新区选址、人口和土地规模之下,为平衡新区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塑造形态特色,城市设计以边界层级划分为线索展开。根据南充市北部新城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现状建设以及总体规划确立的基础设施条件,其边界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层级。从整体范围的界定到内部片区和地段的划分,新区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也逐级趋于明确(表2、图4)。表2.南充北部新城的边界层级划分综合来看。由自然因素主导的一级城市边界确立了北部新城的建设区域和需要保留为生态基质的大山大水与基本农田区域的大致范围,人工城市与自然环境交融共生的整体格局基本成形。通过界定二、三级城市边界,城市设计提出“两翼四部”的次级区划,将新区划分为四个子片区,并预留出城市级别的生态和市政廊道,使各部分人工建设区限定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在子片区安排功能和配置设施。第四级城市边界的界定推动了新城功能分区的细化和地段土地利用的紧凑布局,并结合地段自然特征为新城预留出重要的绿道或绿核。该级别城市开敞空间具有形成生态斑块与承载公共休闲活动的双重属性,既成为不同建设斑块的形态界定与空间过渡元素,也承载了新城的绿色慢行系统,促进了地段内外以及地段之间的活动与交流。
2.2层级的结构关联
通过北部新城各级边界的层级划分与空间布局,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与公共活动网络逐渐形成,边界内部建设斑块与外部开敞空间受其界定规则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层级秩序。1)建立连续的网络一方面,各层级边界的界定促进了整体层面绿色开敞空间网络的建构(图5)。位于新区一级边界四周的嘉陵江、青龙山和大营山等自然要素组成了连续的生态基质,贯穿新城被二级边界界定的潆溪、荆溪与其两侧的绿色空间共同构成了滨河的生态联系带,第四级边界操作中的各处绿色斑块通过绿锲与外围生态基质联系。在此基础上,地段内部的绿色公共空间以及林荫大道等强化了系统的微观联系,使整个开敞空间网络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连续的边界空间是城市空间、物质与人流交互的集中地带,因此也成为承载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图6)。其中,步行连续和视觉通达是边界空间设计的关键,也是整合北部新城的山水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与现代城市活力资源的主要线索。2)边界内外城市空间的层次秩序首先,基于城市边界的形态操作对于城市建设区域而言,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城市功能逐级明确的设计过程。通过一级城市边界界定了北部新城的发展范围,二级与三级城市边界建立了“两翼四部”的次级区划概念,并由四级城市边界确立了城市内部重要地段的划分。其二,对于边界的外部空间而言,高等级的城市边界受自然要素制约较大,所限定的开敞空间多为城市建设区以外的生态基质或片区间重要的生态廊道,包括较大的江河湖泊或连续的山脉丘陵及其地表植被,也包括亚自然的农业区域,生态属性较高、公共活动属性较弱;低等级的城市边界受人工要素影响较多,所限定的开敞空间可以是城市内部的生态斑块以及次要的生态廊道,也可以是地段内部公共活动空间向地段外部的延伸,生态属性较低、公共活动属性较强。
2.3变形到定制
经过各级城市边界的层级划分,由特定城市功能组团和不同等级生态廊道构成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格局被基本确定,而城市边界形态的具体定制和对边界空间的进一步塑造,则需结合更具体的土地使用需求和地形条件来讨论。在这步设计操作中,边界如何被变形是问题的关键。在操作的方法上,既需要结合不同影响要素的平面分布情况进行边界变形的平面操作,也需要在综合考虑自然地形起伏与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边界变形的竖向操作。适宜的边界变形是平衡现代城市的便捷性、自然环境的有机性以及历史文化的多元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在北部新城的设计案例中,对城市各级边界的调整围绕开敞空间形态的优化展开,并通过对城市路网与用地形态的优化来实现。其基本设计原则可以归纳为:1)强化城市开敞空间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契合度;2)高等级干道相对平直顺畅,低等级支路应地形而变化;3)控制较小地块依托地形变化设置用地边界,引导较大地块结合内部原有地形进行用地开发。以“荆溪近期”为例,该片区在新区的第四级边界确立中预留有一条城市绿道,而标准的方格网式城市道路直接与自然地形向切,绿道位置也与现状山脊和植被偏差较大,于是边界调整就围绕这一新城绿道展开(图7)。
3.边界空间的类型控制与引导
在不同层级的边界空间被界定、变形和定制之后,为进一步塑造边界空间形态,应当分类型对边界空间进行规划控制与引导(图8)。依据边界空间内外界定要素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基于外部自然要素的段落类型,以及基于内部功能分区的段落类型,两者从不同方向作用于边界空间,并相互制约;依据边界空间的构型特征,可从段落、场域、节点和轮廓线等方面展开对边界空间的形态类型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要素与功能分区作为基础性的内外条件参与边界空间的整体塑造。
3.1基于自然要素的段落类型
位于外部的自然环境是城市新区选址时需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既有山水是影响新区边界形态层级与结构的重要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新区边界的确定通常在寻求“自然地形约束”与“城市功能需求”的平衡中逐步达成。其中,滨水和沿山是基于自然要素的两种典型段落类型(图9)。1)滨水:滨水型边界空间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区域,又因其可达性好和展示度高,因而历来都是城市建设开发的热点地区,对城市新区的开发启动具有推动作用。合理的沿河功能开发往往取决于水体功能的准确定位,与水体尺度、驳岸类型、水文特征以及周边的环境密切相关。2)沿山:沿山边界空间是复杂地形环境中城市建设区与其外部自然地形相过渡的地带,常被定义为用地的背面而被忽视。适宜的沿山功能开发应结合自然地形起伏的特征,综合考虑山林保护、工程安全、城市慢行活动等方面的整合设计。
3.2基于功能定位的段落类型
位于内部的用地功能定位是城市新区选址时需考虑的另一基本要素。按照使用特征的不同,大致分为居住、商业娱乐、商务办公以及生产研发等类型(图10)。各功能段落的选址是城市内部功能格局的外在反应,也是对外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的体现。1)居住:以居住功能主导的边界空间段落,需要充分利用边界外部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塑造优美而宜居的社区环境。2)商业娱乐:以商业娱乐主导的边界空间段落,通常分布于滨水、沿城市绿地等公共活力度较高的段落,也是边界内外空间发生互动最集中的区域,在形态设计中应着重打造丰富的空间体验、宜人的场所环境以及便捷的慢行联系。3)商务办公:以商务办公为主导的边界空间段落,较为强调空间界面的整体秩序以及易于辨识的轮廓线,因此,景观路径和视线的控制与引导尤为重要。4)工业生产:以工业主导的边界空间段落,是生产区与自然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意义在于保护与隔离。
作者:王恩琪 韩冬青 王欣 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工作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专业三所建筑师
相关专题:坚守个人干净这条底线 同课异构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