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引导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从高校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辅导员的思想引导加以探讨,着力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以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探索有效方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引导作用
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指在经济结构对称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在它初具影响力的同时,已经明显表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四个鲜明的特点。【1】依据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相关定理: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失业人数是呈反方向变化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失业人数也会增加,也就是就业人数减少。【2】因为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致使我国的失业人数并不是呈现出高速的的增长。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容忽视的,近十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人,但是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有900万个,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3】为了讨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参会代表对柯林博尔提出的观点:应给学生颁发学术护照、职业护照、创业护照这三本“教育护照”引起了广泛关注。在21世纪的教育理念中,创业护照更博得了人们的青睐。创新创业教育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不断被人们熟知,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高校开始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也更为广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由最初创业护照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在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社会环境下产生了明显的优势,同时也为其日后的发展夯实了地基。经济新常态下,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众多,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普遍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无疑拓开了一条崭新的就业之路。各大高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应顺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与培养,及时探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减缓当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经济新常态下创业既有机遇也有威胁,其优势为:大学生是具备高级知识技能的青年群体,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作为新一代年轻的青年群体,精力旺盛、态度积极、富有激情;但也有较多不足:大学生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社会阅历不足,也没有任何的职业经历,没有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对其加强引导与教育。在2015年3月的“两会”现场,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到如今“两创”已被确定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双引擎”之一。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群体。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5】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着手点
总体看来,大学生创业是有大环境保护的,即使困难重重,回报却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教育模式盛行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亲近的接触者、最直接的思想引导者,应遵循五点原则:(一)教育对象目标性大学教育涉及的群体广泛,创新创业的教育对象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性。文、理科的同学有着不同的特点:文科生善于从整体入手,注重理论性知识学习,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注重动手实践,他们之间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要从不同方面入手,锁定教育对象,端正其创新创业意识。对于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医学类专业的理科学生,辅导员老师要明确学生的学科特点以及职业需求,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挖掘其潜力,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适合其职业的素养。对于管理、法学专业等文科倾向的学生,辅导员老师要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各高校辅导员作为全方位育人的主力军,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创新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潜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创业理念,在多元化的环境下不断提升同学对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二)内容把握精准性把握教育的精准性,需要学以致用、因材施教,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引导和教育,以提高同学们的对创业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对于投身创新创业的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个陪伴者,辅导员见证了大学生们一步步的蜕变过程,除了学习生活中的帮助,思想上的引导更是同学们大学生涯的一笔财富。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辅导员是主干力量,是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尤其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实践活动方面把握精准性,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引导、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协调,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我校为例,创新创业教育方针,坚持用新思想、新意识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材施教,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管理、预防医学等不同的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领导统筹,辅导员老师具体实施安排,文科、理科专业分明,辅导员老师根据理科生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较强、文科生文学素养较高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带动同学们自主参加学校的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三)体系讲求实效性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开发其创新创业思维,以创业来提高就业率。如我校创业教育不仅注重理论学习的开展,更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有关创业的知识和大学生创业政策,为那些创业积极性高的同学的理论基础做好铺垫,建设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成立了由校内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校外聘请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为同学们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在实践方面,我校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合作,多次邀请潍坊创业大学名师为同学们进行创业项目培训,“团队圣塔”、“一圈到底”、“不倒森林”、“沙盘活动”、“沙漠掘金”激发同学们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邀请校外企业家讲述创业新潮及实践经历,承办“挑战杯”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设计大赛,开展“大学生创业先锋特训营”、创业拓展训练、创业模拟沙盘培训等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充分调动辅导员领导下的学生团队自主管理、协同式管理,培养科学、民主、高效、创新的思路,多渠道拓展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途径。并且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校内开始运营,其囊括了“酷跑打印社,潍医快递之家和户外潍医”三个模块,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也堪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范。(四)渠道紧扣实时性创新创业的教育渠道应紧扣实时性,以李克强总理“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指导,【6】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命脉,在当今环境下,在正确的轨道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调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首先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确立教育工作鼓励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战略性地位,将创新教育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其次,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各院系积极配合,加大创业师资力量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合理规划、衔接、布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五)思想引导的及时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事业心、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从事某项事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各高校也都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业类大学不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在大学生不断向创业发起冲击的途中,可能会出现种种矛盾心理,甚至踏入误区,在教育过程中,不免有些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对创业观念不端正,或者有懈怠曲解的苗头,作为辅导员应及时拉拽,告知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的,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为目标,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践为内容的一种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教育,不断对其进行指导,积极利用各方资源,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引导路径的构建。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点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现代社会的特点,能最大限度调动大学校园里每一个有潜力的细胞,以创新思维对待工作、生活,在现有实践基础上,以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例,对教育体系的思考有以下几点:(一)兴趣是最优秀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不同专业、不同价值观大学生的创业兴趣是最大的课题。辅导员作为最直接的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引导中发挥关键的作用,通过“我为什么要创业、我的人生定位是什么”等教育板块,逐渐引导大学生找到创业兴奋点,认清自我、有备而战;辅导员同时也是同学们职业规划的精神导师,通过宣传栏、班会等形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如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在辅导员们的指导下,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交流群,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兴趣交流、创业政策热点解读等板块内容,刺激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2015年到2016学年,我校2000余名学生成为“潍坊医学院创业辅导站”的首批主力学员,同学们历经创业测评、创业团队搭建、创业沙盘演练、创业计划书路演等环节,将一腔创业热情升华为越来越理性的思考,并率先获得SIYB证书,标志着同学们创业培训取得有效成果。(二)实践是调动积极性的法宝实践是调动积极性的法宝。辅导员不只是作为同学们思想的指引者,也是调动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组织创新创业活动的关键者。积极动员,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如素质拓展中众星捧月的项目,同学们围成一周分别拽住拴在鼓上的红绳,使出浑身解数,终于颠球八下。这就是创新创业实践课上的“鼓动人心”游戏,同学们非常兴奋、意犹未尽,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兴奋,对创业活动热情高涨;组织同学参加“大学生创业先锋特训营”,充分利用课外实训平台,扎实培训实训,课内课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鲁信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沙盘演练等,让大学生们对创业有直观理性的认识,鼓足了创业的勇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对以后创业问题的关注意识。(三)专业性是教育体系的升华专业性、实践性是教育体系的升华。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计划体系,注重从专业、科学指导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性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与教育,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的创业政策,同时面向创业积极性高、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开设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创业知识、技巧、技能,增设商业礼仪、商业模式、网络营销板块,进行专业性教育,使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从科学的角度走进创业,搭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桥梁。(四)专业师资是教育体系的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具有实践性、实战性的特点,教师的体验性、引导式教学效果会多于传统的概念性讲授,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业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7】提高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技能,普遍优化教师的教育模式,推动教师从理论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转移,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转移。要达到“两个转移”,首先要加强“两个建设”。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建设。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对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价值观、知识技能都应有严格的要求,建设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专门的培训理论。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意识也必不可少。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领路人,辅导员的意识方向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因此,培养辅导员掌握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技能,了解创新创业的实时政策和动态,是提高辅导员创新创业引导意识的关键。其次,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高师资力量的关键一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模拟创业,都是提高师资专业性的重要方面。最后,将优秀的师资与良好的创业实践相结合,教师带动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辅导员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辅之以完备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一站式教学模式,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足发展。(五)创业带就业,回归教育本质所谓创新创业,就是要以创新的思维、创业者的心态,为就业做好准备。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以单纯的创业数量等简单、单一的指标来衡量,而是旨在对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寻求社会资源,如何产生新的想法,如何学会具有敏捷的思维判断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将来可以选择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踏上社会,缓解就业形势,最终能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各大高校的人才教育方面抓起。如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党和国家一直把鼓励、支持创业放在突出位置,各大高校应该响应这一号召,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搭建好学生通往创业时代的桥梁。
三、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的实践路径
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中,辅导员老师要不断开拓,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为创新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首先要明白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活跃性思维,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引导其树立起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创业动机。其次,要有责任意识。为了输出高质量的人才,完善创新教育基础,培养好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要单纯地为逃避就业而进行创业,要对自身进行创业的每一个行为以及进行创业后的每一个运营后果负责,增强大学生的生存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创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提高学生的环境认知能力并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在各大高校举办的“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身能力,活跃了思维,更在其走向创业的路途中更好地了解了创业的形势以及风险。如今在就业岗位和方式更为多样性的时代下,毕业生们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辅导员老师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用客观的、正确的眼光看待自我,培养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端正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下实现大学生与创新创业时代的对接,以创业带动就业。当下是“创新创业”、“互联网+”拉动经济“新常态”的社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大学生自主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各大高校作为人才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段孵化历程,要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结合:一是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二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实践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三是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四是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了学校就业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把握时下创新创业机遇,鼓励同学们增强创业意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参考文献:
[1]刘孟奇.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经济贫困[J].中国科技博览,2012(5):157-59.
[2]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5-108.
[3]虞昌亮.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改创新,2013(1):86-88.
[4]张振华.刍议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体系[J].新西部旬刊,2013(2):106.
[5]黄涛.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考[J].发展,2013(3):114
[6]张启良.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5).
[7]李冬霞.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增强大学生“健康就业观”的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3).
作者:李冬霞 单位:潍坊医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情况及经验做法,重点论述了该基地实施“兴趣驱动、自主实践、社团引领、开放共享、特色选育”的建设模式的成功实践,以及“三位一体、三个层次、三种模式、三个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并就如何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创新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重中之重!大连海事大学以政策为引领,以课程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以竞赛为手段,建立了“三位一体、三个层次、三种模式、三个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使本科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全员化和全程化。
一、创新基地建设现状
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中心”为校内本科生实施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主要基地,现拥有11间创新工作室,分为电工电子类、机械工程类、智能控制类创新工作室以及通用机械设备技能训练室、创新创业活动研讨室、创业路演训练工作室以及创业洽谈室、沙龙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成果展示区、服务区域等,形成了覆盖全校各学科在校生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配备各类设备197台(套),包括3D打印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控线切割机、大型雕板机、铣床、多功能车床等,均面向全校学生免费开放。2014年、2016年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选育基地。
二、基地组织管理模式
大连海事大学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创业重大决策性问题;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同时设立教师兼职创新秘书岗位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三、基地的建设模式
基地建设旨在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基地建设重在实践,提出了“兴趣驱动、自主实践、开放共享、校企合作、特色选育”的建设思路。1.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带着创新课题进入实践基地开展创新活动。所有在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跨年级、跨专业组成课题组、竞赛组,经审批后,可以无偿利用基地的条件开展实践研究,获得资金的支持,对指导学生的教师也有相应的奖励。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在基地的建设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训练都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设计,让他们通过研究型的学习和实践,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创新技能。“自主实践”,也使基地的建设既区别于学科实验室,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实验室,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3.建立面向全校学生的实验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室网络管理系统查询实验室开放时间、空闲实验设备,结合自身情况提交预约申请。开放实验室建立“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可刷卡进入实验室。基地里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硬盘录像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终端了解基地里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另一方面,在发生仪器损坏或丢失时,可通过回放录像了解当时情况。同时自主开发了项目管理系统,做到立项申报、过程监督、经费报销、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委点评、成绩评定的一体化管理。4.校企合作、校院共建。形成了校企共建培养目标和基本内容框架,建立实施体系和运作模式,制定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估的各级指标,采用“2+2+2”模式,即两个课堂(学校和企业)、两类教师(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两种教材(书本与实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训练。5.结合行业需求,鼓励富有海事特色的项目选题。紧密对接行业经济发展战略,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学生以船舶制造、航海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物流与运输、海运事务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为选题;引导学生项目选题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创新能力;学校从“航运产业链”全过程谋划设计专业,逐步建立“互联网+航运全产业链”的创业项目产业群。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学校以政策为引领,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岗位职责,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实施“三位一体、三个层次、三种模式、三个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三位一体:通识教育,培养创新意识;自主研学,夯实专业基础;网络助学,多渠道拓展创新创业能力;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开设23门创新创业类课程,设定必修的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度100%;第二层次,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通过立项形式经费资助,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参与度50%以上;第三层次,创新创业专题训练,参与高水平竞赛,利用孵化机构,开展创业实践,参与度10%左右。三种模式:项目化运作,有创新想法,都可通过课题立项获得资金资助;进入工作室,有固定的场所和经费支持,在教师指导下,提升专业能力;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业联合共同负责学生培养,开展企业工程实践、专业特色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校外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三个途径:其一,引入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二,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深化职业技能;以课程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引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类比赛为依托,使具有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其三,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科研训练、创新创业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建设,创新基地已经搭建起了实验实践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后的建设中应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抓实、抓好。1.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与方法。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中普遍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的问题,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将专业知识延伸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作为专业知识考核评价的一部分,将学科师资、条件和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成为科研发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2.加强和校外优质实践资源的结合。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局限于校本部的教师教学,需要引入校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多方面的育人合作。主要包括和国内外著名企业、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结合,保证实验条件的先进性,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和交流平台。3.创新工作室的高效管理与运行。从宏观管理的层面来看,对基地的工作还欠缺更为系统、科学的指导和评价体系,缺乏工作室运行与实验设备管理的专门人员。一方面基地需要与全校各级各类实验平台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大宣传与推广,引导相关实验实践课程在基地内开展,提高基地的利用率;此外,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验人员作为基地专兼职教师,组建学生社团协助基地做好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管理工作。4.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上课、参与创新实践只为获取学分、保研,目的性很强;有的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却缺乏思维方式和技能,创新含量低,训练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强化实践训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基地的指导教师之间以及基地教师与学生导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提高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韩顺杰,等.大学生创新基地开放式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
[2]王悦,等.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
[3]成协设.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4]顾秉林,等.创新性实践教育———给予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
作者:邹玉堂 张弘 徐瑞雪 石淼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意义
国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是比较早的,有许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者的特征、素质、机会辨识、运行机制、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许多国家和政府也慢慢的意识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借助法律和政策来支持创新和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全社会创业教育特别是大学发展创业教育。本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理念。第三部分介绍了在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意义。
1导论
1.1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受苏联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影响,强调了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相匹配的专业性知识教育,在这种教育管理中,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般会被理解为学生们的基本课程成绩优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教育观念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发了对素质教育的呼唤。这种时代要求与社会需求的共同作用,使得基于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也是当前创业教育观念形成的逻辑主线。1.2创新创业教育选题的意义。在大学校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只是为了一些决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前教育、公共创业平台和创业基础服务,也不是要使大学生刚毕业就去自主创业,或者是未完成自身的学业就去创业,而是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意识和行为能力,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发展做一个基础的铺垫。随着当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创业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中慢慢完善,适应这个不断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高校不断探索与大学生相适应、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这对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本论文在基本内容、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理念
2.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2.1.1创新创业意识熏陶。创新创业意识是指人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反映,也就是对创业者个人行为起到促进作用的个人心理。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的本质原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基本化程度的教育,使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明白商业知识和树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2.1.2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创新创业观念属于一定的思想范畴,是对创新创业的基础概念、内容和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避免学生走进创业“误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毕业后志愿和择业方向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2.1.3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创新创业能力有的时候是创新创业精神的体现,有的时候可能是自身努力方向的判断原因。与先天的性格、心理和受到的家庭因素影响有关,但主要靠后天学校的教育与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来获得。包含了创新创业知识的认知能力、专业职业的选择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许多有关创新创业的方面。2.2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存在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也是人们对学校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观等高等学校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它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它回答了大学该如何办等问题。创业教育理念同样要回答创业教育如何教的问题,它是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2.2.1以人为本———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创业教育是一门研究人、服务人的活动,是以人为出发点,离开了人,创业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充分的强调满足大学生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的需要,即要“以人为本”,这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2.2.2主体建构———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就是主体性的发展,是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所在。对人的主体建构,也就是培养具有自主的创业意识、创业情感和创业行为的创业人格。2.2.3整体育人———创业教育的协作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业型经济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对创业型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创业教育的目标来看,要求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整体提升;从实施途径上来看,要求学校各部门及社会共同参与;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要求学校整体育人资源的挖掘。这就要求创业教育中必须确立整体育人的理念。
3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意义
3.1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告你,社会对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思想素质、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根据这些就业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等的新型实用性人才,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日益高涨的创业进程中,我们要学会和理解创业已是时代的需要。这就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成为了高校的必然的、首要的任务。3.2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态已发生明显变化:对就业需求市场而言,除了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相互之间的竞争以外,还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来城市的劳动力冲击。在当前这种就业市场供需形势下,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解决大学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突出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激起大学生的对创业的兴趣,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好基础,这样做既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又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3.3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目前许多学生都以自主创业为毕业后的奋斗目标,追求在最大程度上个性化发展,争取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传统就业教育时,必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既可以去寻找合适自己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就业,又可以自主创业实现自我发展。这不仅解决了大学生自身的儿科医学论文就业问题,而且更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赵明民.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2007(6).
[2]顾建国.大学生创业机构建构:高校与政府的作用[J].2008.
[3]李大允,李傅茂.以人为本:现代德育的核心理念[J].2006(2).
[4]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若干思考[J].2006(4).
[5]钱贵晴,刘文利.创新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9.
作者:王宇萱 单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南岗校区)高三八班
相关专题:税后债务成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网址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