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浸采铀土建工程项目管理

时间:2017-02-22 09:21:06 来源:论文投稿

一、地浸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地浸采铀项目的土建工程投资额大部分在5000万以下,属于中小型土建工程项目。相对于大型的土建工程项目,地浸项目土建工程这种中小型土建项目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工艺相对简单,通常都由资质较浅的中小型施工企业参与承包建设,这些参建单位基本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而且也不注重项目管理工作,这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安全和质量隐患。具体表现为:

(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承接地浸土建工程的建筑企业规模较小,普遍缺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专职安全员少且缺乏安全施工相关知识,多为挂名或一人多职,这样就导致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指引和约束,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混乱不堪。

(2)劳动力不稳定,人员管理困难大。小型土建工程的工种少、工程量小、工期短,工种的连续性也比较差,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最不喜欢的工程特点。地浸项目的土建工程不仅具备这些特点,而且多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偏僻地区,这就给项目的劳动力调剂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劳动力调剂出现问题,就说明劳动力流动性大,没有一个成型的、稳定的建设队伍,这不仅增加了项目管理工作的困难和工作量,而且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进度,造成工期的延误。

(3)施工队伍不专业,施工质量难控制。承包地浸项目土建工程的建筑工程公司,公司规模小或者只是挂靠在大型建筑工程公司名下,经营模式基本都是粗放型,基本没有固定、专业、配套的施工队伍,多采用由农民工组成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施工技术含量低,在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少。这种施工队伍不仅劳动生产率远远比不上专业的施工队,而且施工质量也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易诱发质量安全事故。

(4)管理经验不足,成本管理不当。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项目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项目管理部门,因而成本控制是全方位的。我国地浸项目的土建工程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往往都缺少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员,有些施工单位甚至在现场只有一个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二、提高地浸项目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土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这整个地浸项目成败,所以建设单位必须要给予重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首先都应该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把项目管理的工作视为重点,着重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1)优化机构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对项目管理机构进行优化调整,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配备对应的管理人员,明确每个管理人员在每个施工阶段的职责。对各类进场人员加强培训,努力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技术、沟通、协调、管理方面的能力,充分利用项目部的集体力量,重视团队协作,提高项目部本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健全项目安全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工程项目和参建企业特点,在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法,设立专职安全员,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质量目标责任制,严格项目质量控制,把安全质量作为项目经济承包的主要指标来控制。

(3)加强劳务组织管理,提高施工队伍水平。在劳务组织的使用管理上,项目组应严格按照劳务组织管理要求,重点审查企业的施工资质;与参见单位签订的合同除了要合法、规范外,还要附加一些约束力强的经济条款;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劳务培训机制,针对非专业务工人员建立并落实技术培训机制。

(4)着重成本管理,提升企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消耗和支出,及时纠正浪费和不合理支出。在成本控制原则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比如目标成本管理、成本计划中的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努力提升企业的效益空间,实现成本控制和企业效益的双赢。总结: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运用可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实现、确保工程项目按期完成、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可控。我国地浸采铀项目土建工程的参建各方都应该重视项目管理,着手完善管理制度,建全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使我们的工程建设有序、高效、规范的运行,实现土建工程的项目效益最大化,确保地浸采铀工程第机电论文一战场的胜利,从而提高整个采铀工程的经济效益。

作者:宋建 刘秀 单位:北京市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衡阳设计院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地浸采铀土建工程项目管理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236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图书馆 健康之路杂志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防汛抗旱》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辽宁师专学报》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中国航海》 《人才开发》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管理现代化》 《疾病监测与控制》 《上海针灸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