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运用

时间:2017-02-22 17:03:4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体态语是交际中一种常见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它在很多情况下比有声语言能够更加直接、准确地传达意义。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合理运用体态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授课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汉语语音、词汇和汉字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对优化对外汉语教学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体态语;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汉字

体态语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交际中,通过人们的表情活动、动作变化、身体姿势、饰物利用及位置变化对有声语言产生辅助作用的一种无声语言。它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是人类重要的伴随语言交际手段之一。美国的R.Birdwhistell(伯惠斯特尔)在他的著作《体语学导论》中率先提出身势学(Kinesics)这一术语,并提议将身势学单独作为研究人类体态语的一门学科。其后,美国的JuliusFaster(朱利叶斯•法斯特)在其所著的《体态语》一书中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诸多学者对人类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成果[1]。自此以后,不断出现新的体态语方面的研究成果,行业体态语也受到了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也稍有涉及。直到语言学家W.Rivers(里弗斯)首次从外语教学领域提出外语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才引起了教育界对教师(特别是从事对外语言教学的教师)体态语的高度重视[2]。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手段有两种:有声和无声。有声语言指教师通过语言的语音向学生传递信息,是最基本的交际形式;无声语言则包括一切通过非语音形式传递信息的手段,包括板书、沉默以及体态语等。而对于从事对外语言教学的教师而言,由于受到学生对母语掌握有限的客观影响,非语音形式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能够更加直接、准确地传达意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教师的体态语在汉语语音、词汇和汉字教学等方面的合理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授课内容,使汉语教学事半功倍。

一、体态语与语音教学

汉语语音教学一般是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刚刚接触汉语,对汉语的发音处于零掌握状态,基础较差。毫无疑问,语音教学应当以教师语音示范为主。但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模仿发音,常常会使用一些比较夸张的教学方法,结合体态语进行语音教学。汉语音节由声、韵、调构成。在教授声母和韵母时,体态语主要起到辨析音素的作用。如区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时,可以利用手指弯曲表示翘舌,手指伸平表示平声,让学生体会平舌翘舌的区别;区分送气不送气音时,可以将纸张放在嘴前通过纸张颤动与否进行判断;区分前后鼻音时,则可以利用手指在鼻部移动,向前表示前鼻音,向后表示后鼻音等。这些动作都能对学生区分把握发音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相较印欧语言,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声调。这种音节上音高的高低变化形式虽然在客观上增加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却也是吸引学生学习汉语的地方,增添了语音教学的趣味性。语音教学中的体态语使用多用于初级汉语的教学中。如在声调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手势来表示音节的升降。汉语普通话把声调划分为四种调值,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阴平调值为55,声调没有高低变化且高而平,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五度竖标将手掌置于五度高处,在空中直直地划一条线,表示该声调高平,没有声调升降的变化。阳平调值为35,声调由中音上升到高音,处于上升状态,教学时,可将手掌置三度位置,在发音的同时,手掌向上斜提至五度。上声调值为214,先从半低音降至低音,再从低音升到半高音,在表示上声时,利用手势凸显出先降再升的曲线感。去声调值为51,发音较重的全降调,教师在准备时,将手掌置于阴平的位置,然后手向下斜划出一条直线。在手势示例中,教师要把握好手势放置的位置,注意四个声调调值之间的联系,否则会误导学生。初级阶段汉语语音教学以语音示范为主,体态语为辅。教师在做动作的同时,要让学生一起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及时纠正发音错误的学生。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上体态语设计一些相关的比赛或游戏,如一人比划一人发音的计时比赛等,使语音课堂变得轻松欢快。

二、体态语与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词汇是学好一门语言的重中之重。对于汉语教学而言,词汇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而词汇释义是词汇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是词汇环节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才有可能牢固地掌握词义和词的用法,达到更高的汉语水平。因此,词汇的教学方法是决定词汇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解释词语含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更多生词,这样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降低释义的曲折程度,采取最直观的方法进行词语释义来避免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这就是我们说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基本的方法———“直观法”。利用体态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词汇含义的理解。在教授名词时,教师可以直接指向相应的事物或方向,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延伸。如教师教授关于体表器官的词汇时,可以借助自己的体表器官边说出词汇边指出该器官在身体的部位,教到哪个词就指到哪个部位。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学生的记忆和自身的动作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全身都参与到对词义的理解和记忆过程中,无疑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日常交际中我们常用的名词就是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它们。在不使用媒介语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协助自己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不仅要说明这几个代词的意思,还要让学生牢记这几个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例如:教授“我”的时候,教师把手指向自己的鼻子,(此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在中国的文化里,把手指向自己的鼻子是指“自己”的意思。)讲出例句:“我是你们的老师。”这时,可以加入反身代词“自己”的教学。教授“你”时,选一个学生,讲出例句:“你的名字是什么?”教授“他”和“她”时,教师选择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说明两个字的用法。教授“它”时,可以指向窗外的树木,这时要注意告诉学生,在中国,宠物也用代词“它”表示。最容易用体态语进行教授的词语是一些包含着动作和变化的词语。其中一些动作性动词利用体态语教授最为直接,效果也最好。如一些实际的动作跑、跳、蹦、捡、走、坐、背、弯腰、起立、站、拿、放、摸、擦、瞪、哭、笑等,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直接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例如:教授“走”时,我们可以迈出小步在讲台上来回走动,直观明了。这时也可以根据教师演示走路速度的不同来加入“散步”、“快走”等生词的教授。还可以选一名学生和教师一起走,然后教师加快速度走在了学生前面,这时我们就可以教授“超过”一词了。类似的如利用“哭”引申出“眼泪”、“痛哭”、“抽泣”、“悲伤”等,利用“笑”引申出“微笑”、“苦笑”、“高兴”等。形容词的讲解特别是一些性质形容词如“大、小、多、少、胖、瘦、高、低、长、短、弯、直”等,可以直接利用双臂边说边比划,成对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在练习环节,就可以利用体态语和词义间的联系设计一些游戏,进行小组比赛等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化理解记忆的效果。词汇是汉语学习中的重难点,贯穿于整个汉语学习过程。科学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将释义变得简练直接,易于学生理解,增添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三、体态语与汉字教学

提起汉语学习最难的部分,当汉字莫属。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历史悠久,数量庞大。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且三者间并没有严格的对照;同时,汉字还存在大量同音字和多音字,记忆起来颇为麻烦;汉字为方块字,结构纷繁复杂,构字的基本笔画虽不多但拥有众多变体,书写起来自有一套规矩。很多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的母语都是音形二位一体的拼音文字,表意直白,书写简单。汉语的形态对这些学生来说堪比“天书”,书写方法更是令他们匪夷所思。对于教师来说,汉字也是最难教,最不容易出成果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汉字是表意字,在造字之初,古人都是直接通过汉字形体表现意义的,这使汉字在形体上具有具象性。因此,很多汉字的意义也可以通过其形态推断出来,这集中体现在一些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上。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字根很多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造出,因此,教师在介绍具有以上特点的汉字时,完全可以借助体态语提高讲解的趣味性。此外,由于这些字根多是后起汉字的构成基础,并有承担意义的功能,所以可以在掌握字根的基础上引申出由这些字根构成的新字。如在教授“人”时,可以保持两臂紧贴身体,双腿分开,以体态展示字形。接着可以以“人”为基点,两个“人”一前一后则为“从”,三“人”则成“众”。“人”展开双臂则成“大”,教师可以由“大”字引出“太”、“天”、“木”等字,通过对“大”字的引申教授新的汉字。在学生有了以上的理解后,教师教授“休”字时,就可以直接借助教室里木制的事物,比如门框、桌子等,把身体靠在上面,表现出悠然自在的状态,告诉学生,一人靠木就是“休”。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以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出这些动作,让学生指出或说出对应的汉字。也可以按照此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此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减少汉字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以上介绍了体态语在汉语语音、词汇和汉字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运用。需要指出的是,对外汉语教师,在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图片、PPT、实物的展示等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牢记知识,让学生把语音、语义和形体结合起来,加深其对汉语的认识,帮助学生全面整体地理解。另外,在运用体态语教学时,尽量多让学生参与进来,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质量管理论文 [2]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郑一晴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运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41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赵丹 石油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黑河科技》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山东水利科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消费》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