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与改革综述

时间:2017-02-23 01:33:52 来源:论文投稿

一、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学专业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就要充分了解和把握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观、发展观。只有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观、发展观,才能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拓展新学科及研究方向,以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的新型音乐人才。众所周知,为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校输送专业音乐人才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之一,因此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仍需囊括这一主要目标。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音乐生活的丰富,音乐学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多能”。所以还应将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专业技巧、音乐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理论思维能力的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应用等多能一专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为另一主要培养目标。

二、了解音乐人才的市场动态,增设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

音乐学院是国内高水平音乐教育的领跑者,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方面,几大音乐学院也率先进行了专业设置改革。如2001年四川音乐学院增设的通俗音乐学院,是川音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和完善学科,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中率先开设的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开创了国内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之先河。长期以来高校音乐学专业以模仿音乐学院培养音乐家倾向的教学模式为主,如声乐课只开设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器乐主修以西洋或民族管弦乐器为主。音乐艺术除了审美功能,还有益智、健体以及作为背景使用的实用功能。随着城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众的音乐需求也在提高,并且拉动了经济发展。调查显示,越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音乐人才需求越旺盛。当前社会需求增加的是应用性艺术人才而非传统艺术专业人才。高校相对封闭的“精英化”音乐学专业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音乐爱好和需求,教学与社会的音乐风尚相脱节,所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与社会音乐生活、群众的音乐审美需要难以对接。很多高校音乐学专业都不教授通俗唱法,基本没有开设吉他、通俗打击乐等流行乐器课程,更没有军乐队排练、音乐治疗、音乐胎教、音乐早期教育等这些与社会音乐生活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课程。而在审美大众化、艺术生活化的文化背景下,这些新兴的可容纳大量音乐人才就业、缓解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领域,又是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学专业,也应加快改革脚步,积极开设音乐策划、艺术管理、流行歌曲演唱、流行乐器演奏以及多媒体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音乐理论作曲、流行歌曲钢琴伴奏、音乐治疗、音乐早期教育、音乐特殊教育等市场需求较大的音乐专业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进而改变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三、提高对艺术实践课的重视程度

虽然我国的课程学制分配模式长期受俄罗斯的影响,但比起俄罗斯百年积累的教育传统,我国普通高校实践课的比例太少,又存在着只重技能培养,忽略职业素质教育的问题。为了培养具有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应用素质等多能一专的复合型、创新型音乐人才,必须探索一条切实遵循市场化规律、针对性强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走进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社区文化中心,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活动,了解琴行、音乐文化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每学期都应给学生提供面向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实践实训或见习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很可能是稚嫩、不成熟的,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指导。除了在校内课堂上穿插大量实践或实际操作等模拟实践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音乐比赛,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激发学生的工作潜力,并通过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形成客观切实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定位。

四、避免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灵活配置专业选修课程设计

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出现毕业生就业时供求错位的现象,而专业课程调整的速度往往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速度。某些高校音乐专业可能暂时不具备开设新专业方向的条件,但是以本校专业师资为骨干,以校外具有执教资质的专业新方向的从业人员为辅,开设多样化的专业相关选修课,建立灵活的自选性课程体系,也可以使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接轨,并可为在校生提供一个尊重个体差异与个人志向兴趣,将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机会。如国内一所开设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的高校,在校内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聘请当地歌舞团演员与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长期担任吉他课、嗓音保健等专业相关选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宽泛的专业学习之外掌握了应用性更广的乐器演奏的技能。课程设置上,避免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灵活配置专业选修课程设计,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市场需要的动向,积极自信地应对专业与就业问题。

五、实现高校内部以及音乐专业院校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

大学院校尤其综合性大学里学科门类涉及广泛,各学科专业都有相应的实习、实践及就业基地。并且本省或本市兄弟院校,如高职高专、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之间的实习实训基地单位在类型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前所述,当前社会需求增加的是应用型艺术人才,所以音乐学专业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其他专业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以及与兄弟高校之间沟通与合作,对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可互派学生到对方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实践与实训。这对学生来讲,有利于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广泛接触不同工作环境,为选择工作奠定基础;对学校来讲,可降低管理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此外,有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比较发达,院校之间可进行良好合作,互相吸收对方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是高校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就业的新机制。

六、结论

课程结构改革事关学生的根本利益,是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特别在音乐学专业就业难问题突出的今天,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培养模式,注重通才化与专业性并重、严谨性与灵活度并举煤炭机电论文、理论化与实践性同存,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音乐文化和教育市场的繁荣发展。

作者:李艳红 刘雪松 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音乐课程设置与改革综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573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金属失效分析

相关论文

《数码设计》

文化播报2017-01-08 11:09:30

国民经济论文2017-05-25 17:31:33
相关学术期刊
《数学教学通讯》 《新学术》 《建设科技》 《中医儿科杂志》 《能源基地建设》 《中外妇儿健康》 《管理科学学报》 《犯罪研究》 《贵金属》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