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问题

时间:2017-02-23 09:15:23 来源:论文投稿

1管理内涵的创新

创新农业科研管理要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使两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其中,农业科研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如下。

1.1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进行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满足我国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1]。农学科研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广大的消费者,这也是其公益性最好的体现。农业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农业科研成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农业科研成果甚至可以直接改造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1.2周期长,风险大和不稳定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很长,会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农业科研成果具有不稳定性。

1.3保密性差,缺乏商品性

农业科研工作具有开放性,决定了其成果缺乏保密性,但也减弱了成果的商品性。

2管理思维的创新

从多渠道和不同层面筹集农业科研经费,改变一直以来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经费主要来源的现状。进行任何科研工序的前提都是具有足够的资金。在知识经济时代,改变单一的科研经费来源,利用农业科研新技术和新产品吸引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进行农业科研的投资,将我国农业科研管理与国际接轨,将国外的融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就会使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来源变得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2]。农业科研管理的相关工作者应不断结合知识经济和市场的规律,鼓励所有的科研工作人员与国内甚至是国外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开创农业科研经费的来源,跟进市场的朝向,不断进行创新和研究,减少低层次的且过多重复的劳动。我国科研成果的价值一直是由国家经费和学术高低以及奖励级别来决定。这种评价体系从市场价值的角度来看,虽然体现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技术价值,但是其市场价值却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导致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科研管理都只片面追求学术价值而没有满足市场需求。这样的科研活动缺乏市场领先性,没有产业化开发的必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种农业科研活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应尽快制止。农业科研的创新基于实践,与农业生产活动关联紧密,其自身具有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独特优势,具有很强的社会吸引力。所以,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应设置基本的鼓励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对农业科研的创新。

3管理机制的创新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构建相关的管理模式。科研管理的队伍应该具有先进的思想、扎实的业务以及坚定的创新精神。我国的科研管理要始终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是每个人才在科研活动中的需求都得到满足[3]。对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组合,利用每位人员的长处,进行科学的工作轮换,任务应适当增加挑战性,使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更加具有科研的热情,对学术带头人采取创新性的培养,科研骨干进行提高式的培养,那些一般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破过去项目-成果-结论这样固定的管理格式,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以解决市场的需要为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崭新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建立与是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有效地实施相关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等各个要素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农业科研管理才可以始终进行良性的循环。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鼓励机制,实现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权、责、利互相之间进行结合。结合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文件的精神,制定出既可以提高科研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又可以调动其科研人员热情的激励制度,尽可能发挥出其积极的效果和影响。将这些带有激励性的政策不断予以实施,可以使我国农业科研管理方面出现争项目现象,又可以比较快速地出现结果和效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就一定会取得相应的结果。同时,不能忽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问题。管理者应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组织管理能力,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管理工作[4]。有关于协调管理的工作也应该给予重视,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创作出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有益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管理者还需要一定的谋事和判断能力,无论发布什么新的政策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可以始终遵守既定的方针和路线进行工作。

4结语

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来进行探索的工程,综上所述,创新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

作者:何健南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问题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718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代写博士毕业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地名》 《人像摄影》 《中国稀土信息》 《云南画报》 《广西电力》 《小读者》 《扬子江评论》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经济科学》 《邮电设计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