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整体把握教材,突出“教”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材观、教学观、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把这些想法内化为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研究教法,“吃透两头”,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难点、关键,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取舍”,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导学情景,把教师的引领点拨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1.纵观教材,分清知识层次。纵向联系是指各门学科或各个学段之间的联系,是每个学科前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只有清楚这些联系,才能明确每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确定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各学段训练的侧重点分别是: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中年级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高年级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2.横看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就要求课堂是一个平等学习、交流的场所,只有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学习的收获与快乐,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在学习中享受乐趣。这样虽然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讲一篇课文,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法、知识点列出来,根据内容将这些知识点分成几个小单元,找出单元之间的重难点,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程序,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去指导。他们学习过程和步骤虽不是整齐划一,但他们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到了真正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3.备好教法,指导高效学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巧妙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些都需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应注重学法的设计。只有好的教法,没有好的学法,其“双边”活动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因此,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机地联系起来,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按照“导学—探究—精讲—检测—总结”五环设计教案。教案突出如何“教”,学案突出如何引导学生“学”,变讲授、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才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要联系实际,突出“学”的主体性
高效语文课堂应是一个“情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现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育人观念,应努力让教与学的关系从“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模式中走出来,走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模式中。教师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学法,把解决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堂活动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成为“学堂”,成为师生交流、沟通、探讨的场所,把学生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促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学生应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体验、探究、创新为基本出发点,在探究、合作、讨论、创新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要课后反思,以思促教
课后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保留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教案显得尤其重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尽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认真撰写教案,但是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时间仓促,或没有挖掘到,或由于粗心而漏掉的内容等,难免会产生一些谬误。因此,课后教师要及时修正教案,要将这些问题及有关答案及时补写在教案上,对它们进行回顾、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其次,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方法,层次清楚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等,也应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凡此种种,都是备课工作的信息反馈,教者应在上完课之后趁感受、记忆最深的时候,动动笔,及时反思,可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作为下次备课的信息储备。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作者:王芳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
相关专题: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计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