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自治区加大对南疆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也随之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考取了内地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成归来后,把在内地大学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国家加大对新疆的援建和对口省市的增多,以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增加,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的援疆民生工程为疆内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带动了新疆青壮年的就业。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专业技能,找准定位,回到原籍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新疆的发展、新疆的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
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教育管理试点,效果显著。1)少数民族大学生入高校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的障碍问题,他们的汉语基础薄弱,汉语水平不高,会说的说得不标准不准确,会听会说的不一定会写,个别学生只能用本民族语言交流,与汉族师生无法交流沟通,上课听不懂,查阅资料困难。大部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只能是民汉混合编班教学,不能单独编班教学,他们要与汉族同学一起上课,由于汉语水平的问题,教学的要求是一样的,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不高,自身压力大。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参考了内地新疆高中班预科一年的管理思路,对学生的基础课程进行单独编班的形式;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立设置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同时,以一帮一结对子互学语言的方式,通过各类活动,让民族学生多接触汉族师生,多说汉语,来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很好。2)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习惯,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及交流活动,真正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如清真食堂饭菜改善问题,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在奖助学金、生活补贴、勤工俭学岗位上给予倾斜。在伊斯兰教重要节日来临时,及时送上节日的关怀和祝福,以德感人,以情化人,使少数民族学生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各民族一家人的关怀。3)在管理过程中始终体现一个“严”字,强调民族平等。要在更多的方面一碗水端平,减少被照顾对象的依赖心理,减弱其他民族对少数民族产生的歧视心态,使他们快速融入集体。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因生活习惯不同,需要管理者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特殊照顾,以体现民族政策,但不意味着照顾范畴无限制扩大,否则会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大高校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比当地汉族大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取向的因素很多,我们通过对20多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的基本信息及就业意向调查和访谈,客观分析了影响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我们对在校就读的8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发放8份,收回8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其中,女生1份,占总数的12.5%;男生7份,占总数的87.5%。同时,我们对已毕业的15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来自农牧区的有10名,占67%,来自地州市的5名,占33%。来自农牧区中有8名,已回乡工作,占53%,来自地州市的已有2名回乡工作。从上面数字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愿意选择回原籍工作就业,主要原因有:照顾父母、亲人方便;家乡的饮食可口;宗教生活方式熟悉;日后成家方便;家乡用人单位偏见小以及觉得祖辈的根土在那里,特别是女大学生,本来在内地上学人就不多,在内地找对象不方便,肯定要回去找对象成家。
分析调查结果后,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具体而言:1)少数民族学生来自新疆不同的地州学校,有些学校汉语教学起步比较晚,汉语教师水平又不是很高,使得有些学生表达能力很差,还有一些学生是中途开始学习汉语的,没有系统地学习,存在能听会说不会写、会写的不会说等现象;有一些从小就读汉族学校一直到高中毕业,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表达理解能力都很强。进入大学后,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经过预科,缩短了一些差距,但是理解与表达能力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没有达到汉语过级的标准就离开了学校踏入了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提高,部分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新疆籍学生必须在提高汉语水平上下工夫,多与汉族师生交流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汉语表达和运用能力。2)作为教育的主题,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尽量能在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做一些改革,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不同场合和授课时间,向学生进行宣传,使他们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今后踏入社会寻找工作的本领。学校还需要积极为他们创造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踏入社会工作时少走弯路,不走弯路。3)新生入学后可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锁定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习去完成自己的规划,为踏入社会打下基础。4)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毕业就能有一份工作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毕业后取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只能证明你有了就业的通行证,不能代表就会有一份工作。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承受不了一毕业就安排工作这个负担了,所以学生必须克服依赖国家、依赖学校安排工作的想法,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谋出路,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国家和社会给有志的大学毕业生搭建了自主创业的平台,办企业办公司当管理者当经理当老板,层出不穷,大学生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创就业,在社会上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5)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国家加大对西部特别是对新疆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口省市的增多,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需要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学成归来后发挥建设的作用。6)大学承担教育培养的任务,我校响应国家的号召,近些年来招收一定比例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管理问题,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进行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引导他们要适应学习环境,与内地学生相处,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内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另一方面通过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选派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我们一起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的管理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7)依托团学组织,如团委、就业处,有计划地按班或分批进行成才成长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创业产业园鼓励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回到家乡自谋职业,为他们创造多种渠道的就业途径[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少数民族毕业生应积极主动地向社会靠拢,发挥自身优势,为自身的就业未雨绸缪。
作为高校,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新疆极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给新疆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然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业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要学生自身过硬,依靠国家的好政策,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走上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道路!
作者:郭晓雯 芮秀文 单位: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